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国广播市场未来五大趋势
中国广播市场未来五大趋势从理论上说,全国广播市场还有极大的空间可以发掘。2004年,全国的广播广告收入为32.9亿元,占媒体广告的5.71%;而根据美国调查公司TNS的数据,同期美国广播广告约占全美媒体广告8%左右。可是实际的情况却是,许多电台的广告已经排得满满的,除非将每天的24小时变成25小时,才能满足广告客户的需要,增加广告收入。而许多城市的频率空间也有限,在北京如果再增加任何一个调频就会对其他频率产生干扰。而且,基本上没有增加频率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对广播过去及现在的发展情况,预测未来广播市场竞争将有五大发展趋势。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上个世纪末,广播市场基本上都是音乐台的天下。调频广播播放的音乐具有音响般的音质,少干扰的效果,加上其伴随性的媒介特性吸引了许多听众的青睐。本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辆的数量开始飙升,同时,交通状况跟不上车辆增多的步伐又导致交通越来越拥堵,开车的人们迫切需要随时随地知道路况信息,由此催生了广播业的第二个春天——交通广播。在私家车辆数量较多的北京、成都、上海等大城市,交通广播每年创造上亿元的产值。2004年北京交通台的广告收入是1.7亿,而其他专业频率的广告与之相差悬殊。车上移动人群的巨大市场诱惑许多电台都瞄上了这块肥肉。许多电台都把目标听众定位于这部分人,甚至把听众中拥有私家车的听众份额作为电台的核心竞争力。蜂拥而来的竞争者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空间被大家分割,同质化严重,运营成本增加,赢利减少。由于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潜在市场空间有限,可以预测:另外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将是今后广播市场争夺的目标。所谓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是指各大商场、买场、肯德基、麦当劳等餐厅这些固定的公共场所里的移动人群,主要是指这些场所里的顾客。这个市场是相对于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来说的,它的潜力非常巨大。1.每个城市的商场卖场等公共场所无数,每天在其中购物消费的顾客数量十分惊人;2.这部分正在购物消费的人群消费能力旺盛,正是许多广告商的目标对象,广告投放的有效性高;3.由于广播伴随性媒介的性质,在公共场所播放广播的到达率将比楼宇电视、移动电视高;4.更由于这部分人群正在实施消费行为,伴随性的广播能对其起到即时的引导作用,广告效果好;5.收音装置相对于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来说,价格更加低廉,而且安装方便。现在北京的一些电台已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这块潜在的市场空间,也在加大对这些场所的渗透。在2004年8月份奥运会期间,“都市之声”就在所有北京的麦当劳餐厅播放都市之声的奥运会节目。今年五一大假期间,都市之声又与北京的一些商场、公园联系,在这些场所播放节目。而且许多的建材城等大型市场也在播放都市之声的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之声也有相似的措施。但总的来说,这些措施都是零星、不系统的,还没有形成规模。要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首先必须实现节目内容的转变。时至今日,由于交通台模式对广播界的影响,现在许多广播电台都是以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需求为节目内容定位,包括节目样式、节目时间安排、广告的时段安排、广告品种等,都是适应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需求。如果要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广播必须满足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的需求,就必须在节目内容上做出适应固定场所里的人群的结构性调整。比如,在音乐上要突出伴随性,以轻音乐、舒缓型音乐为主要基调、突出服务性内容、调整广告品种、增加总体广告时间、减少单条广告时长、等等。细分化与反细分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国的广播电台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细分化。广播也由于细分化走向了复兴之路。截止到2004年10月,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广播电台1498座,开办广播节目1868套,日播出量达到24503小时。各级广播电台涌现出一批深受听众喜爱的优秀频率、栏目和节目,如中央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和《音乐之声》、国际广播电台的《轻松调频》、北京交通台的《一路畅通》、青岛广播电台新闻频道的《1377早新闻》、陕西农村广播的《今夜心语》等,已成为广大听众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伴侣。目前,全国的广播人口覆盖率高达93.56%,比去年增加0.22%,收听率平均上升5%,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选择这个“伴随性”极强的老媒体。随着广播频率的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电台的节目内容专业化与受众专业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更多的频率将节目定位为只为某一部分听众服务。在频率专业化改革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深圳等较早推出专业化频率的电台,许多频率已经成为当地媒体中特色鲜明的强势品牌。据调查显示,很多电台自频率专业化改革后,媒体到达率高达40.9%,受到广告商的青睐。但总的说来,广播市场的细分程度并不够,许多城市的专业电台频率都仅仅是相对的细分频率,如北京台的音乐广播是全国比较典型而效益又比较高的专业化频率,但相对于国外的专业化电台来说,也仅仅是个“综合性”的专业电台频率。一个成熟的广播市场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是非常细致,即使是音乐频率也会分出许多诸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等频率或时段,以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但现在的许多电台仍然在争抢综合频率,试图把所有听众一网打尽,有些电台本来已经走上了细分化的道路,但迫于短时的竞争压力,想争取尽可能多的听众,又回到综合台的老路,效果不尽人意。在信息来源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广播如果再“广播”,做大众型媒体,将很难打动听众,只有依靠本身特性,抓住特定场合的特定群体。可以预测,广播市场空间还将更加细分化,通过更多的细分频率,满足小众的专门偏好,以更细分化赢得更多的听众,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在细分化完成,拥有一批稳定的听众群之后,还要实施反细分化。专业频率“细分化”是锁定目标,寻找目标听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反细分化”是拓宽频率的基础。既要满足小众的最大公约数偏好,抓住目标听众,也要满足小众与大众都具有的共同兴趣,以争取更多的目标听众。然而,反细分化必须等到细分化完成才能开始付诸实施。现在广播市场上存在着细分化过程还没有走完全就迫不及待地向综合频率看齐的现象,这是许多电台迅速获得赢利的急切心情所致。要扩大广播市场的空间,细分化的正确实施与反细分化的时机都需认真把握。地域化与反地域化在未来几年的广播市场上,地域化和反地域化将是同时发展的两个趋势。地域化是指电台播出的地域化。广播与报纸类似,都是地域性强的媒介,各地的听众口味、需求不尽相同,服务信息、交通资讯也只适用于本地的听众。所以,只有本地的电台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全国性广播电台很难满足各地听众的口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几个频率在全国落地,但收听及广告情况并不理想。中央台第四套节目改为都市之声,定位于北京市区的都市人群,就是要突出地域特色和都市风格。反地域化是指广播电台的跨地区运作。包括内容的辛迪加模式和经营上的跨地域合作。由于广播节目具有容易复制的特点,又由于广播的覆盖区域有限,在甲地播出的节目在乙地重复播出也不会造成麻烦;因此实现节目资源的辛迪加模式可以减少电台的节目制作成本,提高节目资源的使用效率。各个城市的电台合纵连横,实现广播节目共享,节目反地域化,合乎广播发展的客观规律。2001年11月,北京音乐广播牵头成立了由全国16家省市音乐电台联合组成的(全国)卫星音乐广播协作网。北京音乐广播把自身拥有一些品牌节目和资源的优势,如“中国歌曲排行榜”等推广到更广范围,试图以广播协作网来把节目、管理经验、营销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卫星音乐广播协作网主要以卫星传输为平台,以全国性品牌节目为纽带,推出一些地域性特色不明显的节目,如“中国歌曲排行榜”“中华民歌广播大擂台”“校园音乐先锋”等栏目。目前加盟的电台已达22家,北京音乐广播的目标是开发全国性广告资源。2005年5月18日,都市之声也牵头全国82家城市电台成立了“中国城市广播联盟”,都市之声总监吴朝晖坦言,中国城市广播联盟现在仅是一个互助组织,至于将来是否会进行市场化操作,尚不在目前的议题之中,关键是“先把舞台搭建起来”,因为这种跨地区的节目合作是大势所趋。广播电台的跨地域经营合作也正在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早在2004年9月,依托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北京广播公司与香港凤凰卫视共同组建了北京同步广告传播有限公司,其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内地营业额最高、广播经营资源最丰富、品牌最突出的专业化广播媒体经营机构。公司将通过跨地域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把北京电台先进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和操作经验输送到各地方电台,同时和凤凰卫视丰富的视频资源、良好的运行机制、卓越的国际化经验相结合,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上,形成多赢格局,共同做大做强中国的广播市场。多元化发展、产业链开发同报纸相比,广播的发展受到时间制约,不可能把一天24小时变成25小时,也不可能增加过多的广告,单个频率无法通过类似报纸扩版的方式增加广告投放。国际知名传媒企业,如迪斯尼、新闻集团等,走的都是以品牌为依托、拓展传媒外延空间之路。2004年11月28日,广电总局颁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为实现广播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广播市场空间,有利于整合资源,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这将是今后广播发展的一大趋势。现在全国的广播电台已在积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总监刘晓龙对开发的外延产品兴趣很大:“五年后广播经营的主要收入一定不是广告,而是外延产品,因为听众听的是节目而不是广告。如果听众越来越喜欢这个频率,那应该是节目越来越多,广告越来越少。‘音乐之声’在形成品牌后,我们要做的是由它延伸出来广播后产品,比如经营地方频率。”北京音乐广播是较早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电台,总监邵军的目标是建立以广播为基础的全媒体传播。2003年北京音乐广播成立中歌锦绣公司,通过把广播资源二次开发,经营演出、会员、无线业务、杂志、音乐推广等,打造广播新的产业链。2004年中歌锦绣办了180多场大大小小的活动。北京音乐广播的网站FM974.TOM.COM日流量达到800万人次,并拥有一个数字电视频道——动感音乐频道。北京交通广播利用听众对品牌的认同,2003年开发出“百姓TAXI”杂志,直投在全市6.7万辆出租车上,还推出《1039出行指南》、易通卡、1039汽车俱乐部,密切同听众的联系,扩大品牌影响。同时也准备利用现有资源进入电视节目的运作。北京的其他电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也有相关举措。音乐之声将原来中央台的《国际音乐交流》杂志改版成《音乐之声》,虽然广告还处于培育阶段,但杂志都卖脱销了。总监刘晓龙还打算利用音乐之声的品牌影响力,经营艺人的演出。数字广播将成市场主角由于广播电台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广播电台的赢利一般都在20%-30%以上。不少电台负责人透露:“只要给我一个调频,我就能挣钱。”但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城市的调频空间已是满满的,增加任何一个调频,都将会给其他频率造成干扰。而新兴的数字音频广播一个信道只需占用64K带宽,而且覆盖相同区域的地面发射功率只要调频广播的1/6到1/10,一个地区可以容纳上百个数字广播频率,所以在未来,数字广播由于这个特点,将可增加无数个频率,实现广播的细分化理想,成为市场的主角。数字广播(DAB)是继传统的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数字广播不光具有信道窄的特点,还具有可高速移动接收、可实现多媒体接收、音质出众、发射功率小而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并可利用卫星大幅度提高广播的覆盖率等优点。中国之声副总监王晓晖认为,数字广播时代,广播将不再是单一的传媒,广播的含义将会改变。数字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只传输声音节目的局限,可以提供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等多媒体服务,接收设备也不仅局限于收音机,像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广播的多媒体节目。2005年4月18日,北京电台数字广播节目开始试播。北京电台数字音频广播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数字发射机、节目制作和宣传推广等,北京音乐广播制作的“世界音乐”节目覆盖北京六环路以内(包括昌平、顺义等远郊区县)。北京电台预计今年下
本文标题:中国广播市场未来五大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0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