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殉道者之歌请你猜猜他是谁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1.了解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地位2.明确屈原形象和楚辞的特点3.理清思路,通读全文4.分析《离骚》中浪漫主义传统5.背诵《离骚》(节选)離騷教学目标一人物介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屈原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怀念屈原屈原墓屈原祠屈原庙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楚辞”与《楚辞》“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楚辞『得名及内容特点』一、产生于战国时代中国南方,具有楚国鲜明的地方色彩的诗歌样式二、汉代刘向将屈原、宋玉以及他们的模拟者的作品16篇汇编成《楚辞》三、「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黄伯思《校定楚辞序》(宋)「书楚語」:使用楚国方言,如「些」、「兮」等「作楚声」:南方民间的巫歌,富于幻想「纪楚地」:楚国位于今湖北一带,有「洞庭」、「沅」、「江」等地名「名楚物」:「兰」、「蕙」、「薜荔」等物产楚辞『『形式特点』一、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长可短,以六言、七言为主二、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三、用韵不严格四、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些”或“只”这一类字照一般的说法,凡是诗句加有“兮”“些”语助词的作品,不分写作时间先后,不论作品内容,以及作者是否楚国人,都称“骚体”。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兮”字在诗中有哪些作用?“兮”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延长声音;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完;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节选部分看,均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从句式角度看,本诗打破了《诗经》的那种以四言诗为主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能力。『诗体解放』打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创造出句法参差的体裁『浪漫诗风』奇特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影响唐代诗人李白和李贺『创造赋体』铺张的手法影响汉赋的写作方式。楚辞的影响『浪漫主义』有狂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楚地特色』描写了楚国的山川气候,记述了楚国物产,运用楚地方言等『比兴手法』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用众女妒美比喻群小嫉贤屈原作品特色屈原作品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离骚》《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离骚》充分表现出诗人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離騷释义“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班固)“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王逸)“‘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楚辞论文集》(游国恩)创作缘由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离骚》的诗歌艺术美•首先是一种雄奇之美.《离骚》当中的神话色彩,宗教气氛,奇谲的想象,夸张的描写,令人应接不暇。•其次是绚丽璀璨之美。主要体现在形象塑造上:人和物的形象富于色彩和光泽。语言也讲究浓墨重彩。•第三是一种隐约之美。《离骚》用香草美人作比兴,借神话传说为寄托,以女子的口吻和情态来表现满腹的牢骚和怨愤,这种表现手法是隐约的。《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本课便是节选了其首的12节。二诵读全文听录音朗读一、注音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肇(zhào)始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掌握重要字词句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扈江离与辟芷兮来吾道(dǎo)夫先路指九天以为正兮通“赐”通“僻”通“导”通“证”•古今异义1)纫秋兰以为佩(古)把…当作(今)认为2)汩余若将不及兮(古)赶不上(今)比不上3)日月忽其不淹兮(古)时光(今)太阳和月亮4)恐美人之迟暮(句中义)君主(今)美女词类活用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不抚壮而弃秽兮名→动:取名名→动:取字动→名:佩饰名→状语:在早晨名→状语:在黄昏形→名:秽政特殊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肇锡余以嘉名纫秋兰以(之)为佩(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省略句朗读指导•音读意读情读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诗经》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节奏为“二二”;骚体诗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兮”除外),一般是每句诗三至四个节拍,“兮”为语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时应拉长语气。骚体诗的诵读节奏: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三解读语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朕(zhèn振)—皇考-惟—我。秦始皇以前,人皆可用“朕”自称。秦始皇定为皇帝专用。语助词已故的父亲我是古代帝王颛顼的后代,我的伟大先父叫伯庸。生日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通过自叙笔法,表明自己是楚国宗室之臣,意在自己对于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皇--览揆(kuí)--正则—灵均—皇考,指亡父。观看、估量。公正的法则,隐含“平”意。屈原名平。灵善而均平,意指土地美好而平坦,隐含“原”意。屈原字原。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给我本名正则,给我表字灵均。详记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赋的纯美。说明自己是秉承上天所托而来到人间的。第一部分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血统高贵气宇不凡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楚国兴亡义不容辞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纷--内美--重(chóng)之--修能—扈(hù)—江离--辟芷(zhǐ)—纫--佩--盛多的样子。内在的美好品质。加上。美好的才能。一作修饰的才能解。楚人方言,意谓披在身上。香草名。长在幽僻之处的香草白芷。用线连接。身上佩戴的饰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比喻美好的品格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在内在美质的基础上,再加上各种香花修饰仪容,更显出与众不同。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连缀起秋兰作为配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汩(yù古)--不及--不吾与--搴(qiān)--阰(pí皮)—木兰—揽---宿莽--水流疾行的样子。形容时光流逝赶不上。宾语前置,不等待我。楚语,意谓攀折。大山。木名,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采。一种经冬不枯的草。朝搴陂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木兰•宿莽香木,去皮不死草名,经冬不枯喻指坚韧不屈,即使遭遇磨难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叙述生活态度。因热爱生活,所以特别感到时间易逝,生命短暂;因而孜孜不倦培养品德,锻炼才能,充实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在楚国政治改革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趣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淹--代序--唯--美人--迟暮—久留。交替思喻楚怀王。年岁衰老。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阳春金秋轮流交替;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行文上有何作用?•起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运用比兴手法,以草木零落起兴,同时比喻美人迟暮。想到草木不断地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也会日益衰老。作者感叹时光易逝,韶华不再,寄托自己的理想—希望楚王能够改变,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鉴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抚:秽:度:骐骥:道:先路:握持,趁着。秽恶之行。治国法度。骏马。通“导”前面的大路。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