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班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中萌芽邓丽芳摘要:我在组织小班孩子开展建构游戏时,通过创造机会、制造时机和营造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交往合作,使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萌芽。关键词:小班幼儿交往合作建构游戏萌芽建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我所任教的小一班,由于孩子刚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还不懂得怎么与同伴交往合作,而且独生子女占了全班孩子的95%以上,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唯我独尊,在游戏活动中他们不愿也不会与人交往、合作。一年来,我结合本人所主持的市级立项课题——《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的研究》,通过创造机会、制造时机和营造环境,让小班孩子在建构游戏中,轻松、愉快地交往合作,使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萌芽。一、创造机会轻松交往英国著名剧作家萧百纳说:“两个人每人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然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是两种思想”。“让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提出的教育目标之一。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交往合作的机会,在建构游戏中,我经常想方设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交流学习与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沟通,学会与同伴合作。如:小班的孩子对“过生日”的情景是最熟悉的,生日歌每个孩子都会唱、喜欢唱,搭“生日蛋糕”是他们的至爱,搭好后都喜欢围着蛋糕唱生日歌,我在组织这个主题建构游戏时,分别设计了好朋友一起去小兔子家过生日,但要到小兔子家,必须要经过一条河,所以要有桥才可以过河的情景,有了这个情景,不但激起孩子的兴趣,而且,让简单的主题复杂化,增加主题的难度,在这样的情景下,出现了小班的孩子无法独自完成的局面,需要大家合作才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在搭建过程中,已经组成好的组合,还是很容易忘记组合中的好朋友,只是各搭各的,还有个别孩子没在按照原定的主题完成搭建任务,还是只热衷于搭“蛋糕”这个物体,有个小朋友甚至直接就对我说:“老师,我不想搭桥,我只想做生日蛋糕”,我说:“为什么不做桥呢?没有桥,我们怎么去小兔子的家呢?”“不行,我只喜欢做生日蛋糕”,他的好朋友也跟着说:“我们喜欢吃生日蛋糕”,这就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吧,我没有强制他们,也不暗示他们一定要做桥了,就让孩子按他们喜欢的玩吧,而旁边的组合,他们搭的“桥”刚好跟这个组合的蛋糕可以连到一起,他们接着我的话说:“老师,我们的桥做好了,他们可以走我们的桥呀”,“太好了,大家就可以走这条桥到小兔子家吃蛋糕了”,这样孩子之间的交往合作就是水到水渠成的事了,并沉浸在成功合作的快乐中。二、抓住契机愉快合作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源于娴熟的交往技巧和合作意识”。因此,在一天生活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人格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每次在组织孩子进行建构游戏时,抓住一切有利孩子合作的契机,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的合作。如:有一次,我在组织小一班的孩子进行大型积木建构游戏时,让孩子们围绕给小兔子过生日,送生日蛋糕给小兔子为主线,而且是分组进行,只有13个孩子到建构室进行游戏,只看这13个小家伙个个都积极、认真地搭着“生日蛋糕”,而且把生日蛋糕做得很漂亮,林卓儒小朋友还做他最喜欢的“小树”,他把圆圆的积木当“蛋糕”,他的好朋友说,这长长的就做薯条吧,另一个小朋友说:“我有三角形饼干,他把三角形的积木摆成了一个有趣的造型,还别有心思的把各种半圆形的积木搭了很多圆圆的小蛋糕,并把他分成各种味道,他向我介绍说,我的蛋糕有草莓味的、朱古力味的,并创作了一个“午睡后才吃蛋糕”的情景,两个好朋友根据这个情景玩得有滋有味,这个时候,我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你们俩配合地真好”!旁边的组合看到他们玩得这么有趣,主动加入他们的情景表演“睡了午觉后吃生日蛋糕”的情节,这样,孩子间的交流内容更丰富了,合作的范围也扩大,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逐步而有效地提高。三、营造环境体验快乐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说:“环境是教育的第一要素”,强调教师是一个环境的预备者、观察者、启发者,是孩子教育的资源库,强调有准备的环境,环境是主宰一个人的耳聪目明的重要条件。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与同伴间良好的交往合作是他们获得集体生活快乐的源泉。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而是在与周围人及环境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孩子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孩子与物之间互动的中介因素,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主动交往和探究的倾向。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建构游戏氛围,培养孩子主动学习、主动交往的兴趣,从中体验在建构游戏中交往合作成功而带来的愉悦。比如,我在组织孩子进行建构游戏时,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自主而又有规则的环境。每当我走进小一班,孩子们都会围上来,告诉我:“邓老师,我要玩积木”,而且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形成了非常好的常规。全班30个孩子,能专注搭建的就有27个,只有3个孩子专注力比较弱,经常一到建构室就到处游荡,不知道自己要搭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搭?看到这种情形,配班的老师总想立刻去引导他们,但都被我制止了,根据蒙特梭利所说的:“孩子只要不打扰别人,老师不应该用语言或动作提示孩子,孩子其实是在观察,我们要耐心地等待孩子观察,当孩子观察到一定时候了,有感觉了,他就会开始工作了”,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只做好观察孩子,记录好,就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了。每次我都与班上的老师默默地观察孩子在搭建,有时会发现孩子们很会合作,一人在搬积木,一人在搭,然后两个商量搭什么,有的3个人合作搭了一个长长的超市,有的搭了一个几层高的大蛋糕,有的合作搭了一条长长的桥,喜欢表演的菲菲和她的好朋友搭了一个表演台,告诉我:“这是用来跳舞的”。而还没在学会合作的那几个孩子在干什么呢?只见一个孩子在拿着两块长长的积木坐在同一个地方,自言自语,一开一合,原来他在玩开门关门的游戏;另一个拿着一块积木就站在一个地方,自娱自乐;有一个小女孩,拿了几块小积木,坐在一个地方,只是看别人搭,而她就是不搭,也不去打扰别人,我看到这种情况,走过去问:“铭铭,你在干什么呢”?她说:“不知道”,很轻松、很开心地、一点压力都没有地回答我,可能就是我平时给孩子营造的环境本来就很轻松的、开放的,没有言语上太多的说教,更多的是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了感觉后,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与人交往合作带来的快乐,这种体验才是真正的愉悦!又如,由于我园的大型积木建构室里,提供了10多个让孩子搬积木时需要装积木的篮子,因为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篮子,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数量比较少的蓝色篮子,所以,一到建构室,孩子们都喜欢争着拿蓝色的篮子,以拿到蓝色篮子而感到光荣和满足,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了每个组合共用一个篮子后,争夺蓝色篮子的情形随之消失了,有一次,喜欢到处游荡的曾睿治小朋友,拿了一个红色的篮子走到我面前,开心地说:“邓老师,我要跟你一个组,一起搭房子”,我说:“好呀”,其他组合,也很和谐地一组一组搭起来了,一改以前争蓝色篮子的现象,刘加怡、王茵然两个小家伙,看见我跟曾睿治一起玩,她们也表示也要一起,曾睿治马上说:“我们四个人一起玩吧”,当我们把房子搭到5层高时,黄懂轩小朋友走过来说:“邓老师,我也想搭高高的房子,可是,这个不够(指着用搭房顶的长形木板)”,我说:“你去找找吧”,我往放长方形木板的地方看,原来已经给其他组合搬得一干二净了,过了一会儿,轩轩又走过来说:“邓老师,我找了老半天,也找不到,怎么办”?我巡视了一周,发现有一个组合明显用不了那么多长方形的木板,我就建议他去借,他马上走到那个拿了很多长方形木板的组合面前,问:“陈俊枫,我要这个,可以借给我吗”?陈俊枫看看木板,又看看他,点头同意了,轩轩很高兴地拿了木板搭起了高高的房子,还跟他的好朋友商量,一人负责搬长方形的木板,一人负责搬圆柱形的木头,然后几个好朋友一起搭高高的大房子,房子的旁边还种一些树,在这个过程中,由孩子们共同商量、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他们搭起来的房子漂亮极了,而我作为一个“局外人”,没有过多的干预,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使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创新能力,同时体验到合作成功带来的愉悦。渐渐地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愿意与同伴们合作交往,在合作时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小班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萌芽、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