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第一课时。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对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对照“真学课堂”的要求,精心设计了这一课时。一、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冲突。课的开始,在学生口答完简单的只有一个未知量的题目后,出示例1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缺少一个条件,无法解答),呈现对比强烈的问题,引导学生比较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二、充分预设,以学定教。在教学例1环节,我的教学预案上,预设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三种思路:第一种是全部是小杯或全部是大杯,第二种是通过画图再解答,第三种是列方程解答。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大都采用了第一种假设方法和少量的列方程解答,画图没有。这时,我就调整教案,展示了第一种思路和方程解法,在学生讲解思路时结合画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假设的策略。三、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和表达。老师在抛出问题后,能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要他们急于举手回答问题,而是要求认真分析,并理清自己的思路,组织好表达的语言。也能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激起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四、展示交流多样化。真学课堂的要求指出: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主动交流的机会。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组内展示、全班展示,直观展示、口答展示等形式。在学生小组活动时,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路,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我选取不同方法的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看清楚他人的作业,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做出适当的评价。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一、回顾总结不到位。教材上安排了“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这一环节,而我只是把这一环节只是流于形式了,没有启发学生从为什么假设、怎样假设、假设后怎样思考等方面展开交流,并作适时的提炼和概括,以提升认识。二、提问还不够精炼。有些课堂提问比较空洞,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以致于学生无从思考,不是造成冷场的尴尬局面,就是学生的回答始终回不到主题。因此,课前一定要精心预设问题。三、不敢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策略。考虑到本班的实际情况(整体水平不是很高),教学例1时,采取了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四、关注学困生还不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阶段是比较有难度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学困生,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时时的去关注他们,不能只考虑课堂的时间安排,而忽视了他们。总而言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己觉得有成功,有不足,成功的是要继续保留,不足的一定要积极改进,从而能够上好每一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个一个脚印地带领着学生领悟按步骤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考方法,一切是如此的顺理成章,又是那样的扎实平稳。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新知学生做好准备。学生走进课堂时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学过“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这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两种策略是解决实际问题最基本的策略,也是本课按步骤解决问题的一个重点,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用已有的策略来分析实际问题,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为今天策略的学习做好复习准备工作,在接下来例题的整理条件、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时,学生的思维就显得更为顺畅。2.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设计。如在例题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再让学生交流读题的感受,学生在读题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条件多而凌乱,自然引发学生整理条件的需要。又如条件的整理和摘录环节,由于在此之前,学生没有这样的经验,如果直接整理和摘录条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整理和摘录,给学生一个方向。虽然有了一个方向,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整理,再通过几份作业的对比,哪个整理的有序、简洁一目了然。再如检验环节,虽然在本学期学生已经接触过将“得数代入原题”这种检验方法,但由于练习的比较少,这里又是三步计算的检验,老师用在条件上问号的方法给学生作了适当的指导。只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有这些合理而巧妙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思维才得以顺利展开。3.教学语言精练、清晰,小结到位。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多,也很繁琐,不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分析数量关系,或是检验,都需要学生有准确、完整的表述,这对于四年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相应的,老师要强调的也就多了,但今天这节课,老师的语言精练、干脆,每个问题的指向性都很明确,每个环节的小结也很到位,也正是这些精练的小结,学生在最后的回顾反思阶段,才能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顺利的总结出来。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