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平利县城关小学宋显玲教学内容:人教版版第一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教学准备:铅笔、纸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引导观察: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图中都有什么?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2、同桌合作:请把你找到的数学信息有顺序的说给你的同伴听。3、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4、交通安全教育:小朋友们每天是不是也要过马路?在这幅图中你还想到什么呢?马路上车来车往,小朋友们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5、揭题:刚才同学们在图中找到了许多数,有的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还有一些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1~20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二、新课展开1、数数①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小棒)你能看出我拿了几根小棒吗?猜猜看有几根小棒?②学生猜,师用“太多了”“太少了”“多一些”“少一些”提示。③猜对后全班数一数,请同学们也数出11根小棒,看谁动作最快!④想一想,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我们试着摆一摆。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师:说说你是怎么摆的?⑥展示不同摆法,结合学生说法用课件展示多种摆法。⑥优化:这么多的摆法,哪一种最容易让人看出是11根小棒?(10根和1根)小结:真棒!想到的这个方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为了把这10根小棒紧紧的合在一起,看得更清楚,我们就把这10根小棒用皮筋捆在一起,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皮筋把数好的10根小棒捆在一起。2、数的组成①师:一捆小棒有几根?(10)也就是一个十,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十(课件出示)②师:一捆小棒再添一根,用数几来表示?(11)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这句话谁还会说?③师:我们用小棒摆了11,知道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下面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数(出示数字卡片15)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生摆,展示。④11~20的数除了11和15以外,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你认识它们吗?(依次出示数卡片)⑤请小朋友从这些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比赛。⑥指名说摆了几,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哪个小朋友说说你摆了几个十和几个一,让大家猜猜你摆的是几?3、数的顺序①还记得10以内的数是怎么排列的吗?(生齐背10的排列)②提问:这些数字宝宝也想排到队伍你,你能帮它们排排队吗?(请一生)③象这样的排列在哪里还看到过?(直尺)老师有一把直尺,缺了几个数,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左往右越来越大,反之。)三、巩固延伸1、比赛: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2、昨天晚上老师看足球赛也看到了11~20的数,带来了课堂,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快最准确。(出示课件)3、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十几的数?(出示课件)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平利县城关小学宋显玲一、设计意图: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思路《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我从知识技能和发展性领域几个方面确定以下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结合情境图的数一数,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操作进行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新课前,我先让学生从0数到10,从10数到0,这既是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接着新课引入时,利用了书上的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把图上的物体用一个数字来表示。特别是过马路的老师和学生,我对学生一个一个数或两个两个数的方法都予以了充分肯定,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的教育。接着,板书课题。告诉学生,老师手上抓了一把小棒,先让学生猜一猜共有多少根?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握教学的重点,处理教学内容。1、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计数单位“个”和“十”在数数的过程中为了计数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读数和写数的依据,教学时,从“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了多少根”这样一个问题入手,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让他们自己摆一摆,看看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了多少根小棒?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感到运用旧知识已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探索,寻求新方法。学生想出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5根5根地摆等方法,通过摆放,展示,评议,让学生感悟到把10根成1捆,表示1个十的必要性,或用其他的方法表示。在展示评议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以1代10的表象,了解个和十的实际大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初步感受位值在计数中的作用。2、让学生通过,看老师摆小棒,说说这些数的组成;通过自己摆一个喜欢的数,只告诉别人自己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别人猜猜自己摆了几;通过指名学生上黑板上来摆小棒,并说说数的组成;让学生在摆好一个数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摆的数是由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通过,让学生猜猜:老师摆了一个数,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几,然后再摆上一根,变成了20根,这时,我们应该怎样摆?学生很自然地想出:把这20根小棒扎成2捆的办法,并得出:2个十是20.3、11-20的数数,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离开实物数数的活动,并通过顺看数,倒看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小下去。这样处理教学内容,有利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系列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在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教学中,我还安排了:(1)、补充直尺上缺少的数。(2)、请5个分别拿着“20,13,15,18,11”号码的运动员上来按一定的顺序排队这两项练习,这既是对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的巩固和运用,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这是学生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让学生数数图上的物体各是多少,请用一个数来表示,比较直观,新课的导入比较自然。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教学中,我还安排了以下练习:(1)、补充直尺上缺少的数。(2)、请5个分别拿着“20,13,15,18,11”号码的运动员上来按一定的顺序排队这两项练习,这既是对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的巩固和运用,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让学生动手操作时对操作要求没有着重强调,导致部分学生不明白该干什么;在提问时对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考虑的不够细致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多多钻研,不断的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