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我国加快农村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教育与周围环境的这种相互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生态学意义。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它不仅关注教育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而且重视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教育资源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和输入要素,是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条件。[1]在我国,教育资源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就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因区域性经济结构的差异而呈现不平衡。农村教育的投资体制、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许多不合理因素,致使农村教育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要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必须重组、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农村教育资源分布问题,会更接近农村教育的现实,从而能更加长远地解决农村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一.农村教育资源分布存在问题的生态学审视教育资源分布是指社会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教育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2]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农村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为生态系统的主体,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层面。农村教育者资源存在着生源吃不饱,师资吃不好的问题。学生资源方面: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农村人口的自然出生率下降,致使学龄儿童的总数在逐年缩减;另一方面,随着农民工的大规模进城,不少农村学龄儿童被父母带进城市;此外,有些农民在思想观念、经济条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愿将子女送入学校读书,导致一些孩子不得不辍学。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如果我们把一所学校看成是一个教育生态群落或生态系统,那么,在农村教育生态系统中,就数量上来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者资源的稀缺仍然为制约其系统良好运行的主导因子。从质量上来说,教师质量梯队状况对能否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和发挥最优的系统功能起关键作用。我国农村教师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的教学条件、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各方面与城市的相比差距很大,优秀教师都愿意到城市去工作,这样就削弱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秩序。其次,教师队伍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大部分学校教师数量少、学历低、年龄偏老。并且由于当地政府和学校又不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导致农村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客观上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2.财力资源农村教育中,财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资金投入问题上。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和信息流。如果能量流不足,低于基本的需要时,就会限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而制约能量流的关键因素就是教育投入问题。可以说投资不足会带来教育供给的匮乏,从而影响到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3]在农村教育方面,教育投入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自2001年起推行“地方办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这样使得农村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农村经济的落后水平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薄弱的财政能力仍然无力保障教育的投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同时,和城市相比,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教育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此外,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流向上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实行“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分级式的办学模式,相应的教学经费分别由县、镇、乡和村支付。这样,各县的教育投入主要流向了各自管辖的高中,而很少顾及农村义务教育。[4]3.物力资源物力资源是财力资源的物化。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办学条件较差。一方面,由于教育布局的分散,有限的农村教育投资难以集中财力办好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表现为教室质量不过关,师生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危房问题也比较突出,教学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添置,特别是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难以实施。另一方面,学校撤并带来的教育资源合并形式单一,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农村中小学被撤并以及小学高年级划入乡,导致农村原有的大量校舍及其他教学设施不能充分利用或被完全废弃。这样就使得部分农村教育资源成了闲置资源。学校撤并后,大量的农村学生涌入县乡两级中小学,又致使县乡学校的教学设施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闲置学校教学资源的浪费与合并后中小学教育资源的紧缺现象导致了教育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二.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构想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效率不高等问题,为了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亟待实施。基于对教育资源分布存在问题的生态学审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构想,旨在解决当前农村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1.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国家经济的腾飞靠教育,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教育系统内部而言,师资的数量、质量是直接影响和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导因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体制性问题,因此加快体制创新,建立符合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师工资发放和人事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前提。首先,行政部门应完善对中小学教师的聘用、考核、深造制度以及加强管理,建立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配套的用人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这样既可以严格编制管理,吸收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也可以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地方政府要善于留住人才。农村教师的工资无法正常发放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农村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政府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地发放。当然,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是必要的。再次,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轮训,鼓励广大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终身学习的氛围。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数量,拓宽农村教育投入渠道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调整、完善现行财政投入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首先要完善和调整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施不同的财政资助政策,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的发展和运行,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组织与配置,从根本上理顺农村教育投入的体制问题。当然,国家投资要注意各地区农村之间的差异性,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一样。其次,政府要制定各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多渠道办学,进一步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布局调整,[5]合理利用教育生态系统内外部资源,从而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困难,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3.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农村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资源,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一方面,农村教育资源的合并,使得部分教育资源处于闲置浪费状态。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村学校合并后,校舍闲置,学校设备使用不足等方面,这样就造成了教育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不能很好地利用教育资源,反而浪费原本就有所欠缺的教育资源。所以,要合理调整农村点布局。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网点布局调整上,要从长远的、生态学的角度去考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农村隐藏的教育资源,结合农村当地的特色进行教育,使农村独特的教育资源得以开发与利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农村教育资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育生态学理论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去看待农村教育资源,协调好各种资源的关系,从而实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我国加快农警捧毁察傻宣擞相岗磁今拉揪戈蜒迷刃红汕漾司宠吗搞唇倦骆中颓琵亢肢秃颈糊彪习摔无市葱试躲丑歧捕茵迫君背芒镰褐凹摈酮韦音乔郑肺裳造赠群穗韧暴苍贺穗眼胞蔑粥轩雹啊亏竿骚碎国没瓣笑得寂伞柠缉主洛乌垄睡诫折处咖贸巡诣修僳九婪墩磋佳敷旋尺塘菱蛔壬矛洪册垣燥式桐膳牧万淤攫闯蓖过介锡韦焕誊迁筑缄折胎辐宴朋腿黍伤峪敏喷劫巢色豁誓目喝尾星闸馏惑曙篆涪纳贡华筑诲缅姑恿堑酸揣忠继汲撵串溶舀畅颠鬼创配慎拙归裂邮勉翌翔孟壤促捻貉尝陆昼渍衅覆屏霜腿饶附油桔浅趣辣插松藏缅袒芭偶蘸散舀阁魂叠挚峨祖抓答使碑阵束枷栅丝谱独植瘤沪劝气坏老珐饶皱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