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提纲(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①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②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就是说出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③产生了王位世袭制2、商朝: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②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充满神权色彩③商王与方国的关系:⑴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⑵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3、周朝:①主要政治制度:⑴分封制⑵宗法制分封制:⑴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⑵对象:亲族、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⑶作用:扩大了西周的势力,周王成为天下共主⑷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⑴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⑵大宗:嫡长子承位可奉祀祖先者;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庶母兄弟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二、秦朝至清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①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②内容:⑴皇权至上⑵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⑶中央设三公九卿⑷地方推行郡县制⑸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⑹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⑺制定严苛的秦律③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①西汉:⑴王国问题与七国之乱汉高祖巩固政权: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郡国并行)汉景帝平息叛乱:重要大臣:贾谊、《削藩策》的晁错平定七国之乱建立中朝,削弱相权⑵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②唐朝和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⑴安史之乱⑵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自立,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周世宗改革——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三陵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③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解决宋太祖从“钱”、“权”、“兵”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⑴措施:A、军事上—收精兵(撤消殿前都点检,设“三衙”;中央设枢密院,守内虚外)B、政治上—削实权(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夫悍将)C、经济上—制谷钱⑵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注意课本P13页最后一段的重要结论:到北宋时,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3、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①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⑴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⑵作用: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专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②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演变⑴宋朝: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枢密院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⑵元朝:废三省,行一省。③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⑵明成祖设内阁,内阁权力越来越大,掌握“票拟”,但票拟是否算数,取决于皇上的“朱批”。④清朝——专制皇权发展到最高峰⑴军机处的设立:Ⅰ、原因:雍正帝时,为了处理西北紧急军务Ⅱ、军机大臣职权扩大,但品级不高,只能跪受笔录。Ⅲ、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Ⅴ、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注意课本P16页最后一段的重要结论:唐宋以来的政治制度的变化,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古希腊历史的演变: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城邦国家1、爱琴文明: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它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①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②迈锡尼文明最大的特点是:充满好战尚武气息2、古希腊城邦:①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②兴起时间:公元前8—6世纪③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城邦④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向海外殖民扩张3、古希腊城邦政体①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②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①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②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同:是集体领导;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③民主制的确立: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⑵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公民大会:①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②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五百人议事会:①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②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①日常司法机关②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3、雅典民主制的得失:①得:实践民主,推动雅典社会进步,为人类提供民主模式②失: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得自身发展能力,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三、古罗马得政制与法律1、政治体制得演变: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①罗马共和国:⑴由执政管、元老院、公民大会组成⑵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⑶平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机构—保民官②帝制的确立: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专制)(需知其原因)⑵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制2、罗马法的形成:①《十二铜表法》⑴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⑵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⑶是罗马法的渊源②查士丁尼法典⑴查士丁尼鉴于西罗马灭亡而编⑵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③《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3、罗马法的影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⑴、必要性: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⑵、过程:①《大宪章》开始给王权设定限制②“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③《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⑴“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逐渐“统而不治”⑵1721年沃尔波尔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⑶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⑷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3、民主化的发展:⑴、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城市获益⑵、19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⑶、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⑷、1918年,30岁以上的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获选举权注意君主立宪政体的基本特征:①君主的地位:国家的元首是世袭君主英国国王,国王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平常仅仅扮演仪式性角色。②责任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③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④民主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基础。二、美国(民主共和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⑴背景:1776年美国独立,建立了松散的邦联。其弊端是:①州权主义的存在,使它无权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英国乘机倾销商品②中央政府无力稳定政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⑵1787年宪法----基本原则:(教材P38—39)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组成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2、联邦制⑴、确立:1787年建立,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⑵、巩固:州权主义与联邦政府的矛盾,1861年南方蓄奴州发生叛乱,美国内战爆发。林肯以联邦政府维护和捍卫宪法为依据,对南部同盟作战;北方取胜统一了联邦后,通过了第13条、第14条宪法修正案:废除黑人奴隶制,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美国长期统一与稳定,是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4、两党制: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政治选举都受两党操纵。三、法国(共和政体)1、法国大革命⑴、大革命前的法国: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三个等级构成:教士、贵族、平民(资产阶级)⑵、制宪会议颁布了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为指导原则)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⑶、1792年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王权,国民大会宣布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2、拿破仑的统治:⑴、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独裁统治,1804年建法兰西第一帝国⑵、措施: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但效仿封建君主,恢复等级制度3、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反复: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建立“七月王朝”,是君主立宪政体;1848年二月革命,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第二帝国亡。4、共和制确立的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四、德国1、完成统一:⑴、统一的背景:①维也纳会议:根据正统原则,德意志许多小邦恢复君主制,维持了分裂割据的局面。②统一的原因:封建割据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⑵、完成统一过程:三次王朝战争(普奥对丹麦、普奥战争、普法战争)⑶、影响: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结束封建割据,为德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德国社会进步。但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2、德意志帝国统治(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宪法:①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②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③帝国首相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特点:建立君主立宪,但留有大量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残余3、魏玛共和国(建于1919年)人民享有一些民主自由,但没有摧毁帝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基础,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还很薄弱。4、法西斯专制建立:⑴、背景:凡尔赛体系对德制裁导致民族复仇情绪抬头;政府应对经济危机措施软弱无力⑵、建立:1933年1月,希特勒组阁,形成二战策源地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近代中国列强发动的几次危害巨大的侵略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英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鸦片,在遭到中国严禁后,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借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之后又与法美相继签订《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自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目的: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2)发动国:英法联军(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通商口岸变化的特点),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战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3、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1)原因及导火线:日本侵华预谋已久。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起义平息后,日本以“改革朝鲜案”为借口与清政府纠缠。1894年7月,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马关条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3)影响: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面对危机,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侵华(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