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发展简史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廖果1.针灸的定义·针,刺也,刺激穴位。灸,烧灼,灼体疗病之意。·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2.针灸的特点·简:操作简便,使用工具、设备简单。·便:使用方便,随身携带。·廉:费用低廉,经济。·效:疗效显著,收效迅速,适应证广泛。3.发展简史3.1针灸的起源·古文献: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等·砭石(远古)——石针(新石器时代)——骨针、陶针、竹针——金属针·灸法:人类学会用火(旧石器时代晚期)·角法(拔罐疗法):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针法和灸法产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古代哲学思想等融合——针灸学理论体系3.2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针灸知识的初步认识积累,大约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先秦、秦汉之交)。·代表性医家:岐伯、伯高、少俞等·文献:马王堆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针刺工具:河北满城的西汉刘胜墓金银医针·灸法:应用艾炷的烧灼灸法3.3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主要以《黄帝内经》成书为标志3.3.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对经络的循行和病候、腧穴、针灸方法及适应症、临床治疗、禁忌症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尤以《灵枢》(“针经”)篇幅集中。《黄帝内经》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3.3.2《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对《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输穴理论、针刺补泻配穴原则与手法等作了进一步阐明,丰富充实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3.3.3著名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张针药并用,记载了许多针灸处方·华佗:“华佗夹脊穴”3.4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两晋至明代(公元3世纪~17世纪)约一千四、五百年的时间3.4.1两晋南北朝随着针灸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化,针灸理论更加完善,出现了许多临床医家和针灸专著,针灸学派也开始显现。3.4.1.1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内容:共收录349个腧穴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并对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进行了归纳和论述。·体例:全书按脏腑、气血、经络、腧穴、脉诊、刺灸法和临床各种病证针灸等次序编辑,成为我国现存最早而较为系统的针灸专著。·评价:继《黄帝内经》之后针灸学承前启后的又一次总结,可谓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3.4.1.1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内容:共收录349个腧穴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并对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进行了归纳和论述。·体例:全书按脏腑、气血、经络、腧穴、脉诊、刺灸法和临床各种病证针灸等次序编辑,成为我国现存最早而较为系统的针灸专著。·评价:继《黄帝内经》之后针灸学承前启后的又一次总结,可谓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3.4.1.2葛洪《肘后备急方》晋代名医葛洪撰《肘后备急方》,收载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大大地推动了灸法的临床应用,使灸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3.4.2隋唐五代针灸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医家在针灸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针灸教育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3.4.2.1针灸教育唐代是国家针灸教育体系成立的开端。唐初时针灸已成为专门的学科,设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唐太医署负责医学教育,内设针灸专业,有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为针灸学的规范教育奠定了基础。3.4.2.2《明堂图》隋至唐初对《明堂图》的创绘反映出当时对针灸学的重视。·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已佚)。阿是穴和指寸法。·甄权:《明堂人形图》(均佚)3.4.2.3灸法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和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收录了大量的灸治经验,充实了灸法内容,为灸法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反映出当时灸法的应用较为盛行。3.4.3宋金元宋金元针灸学术多有创新,流派纷呈。由于宋代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针灸学文献的积累和传播,针灸专著明显增多。3.4.3.1针灸教育宋金元时期,相继建立了更为完善的针灸机构和教育体系,设立针科、灸科,在课程上确立了《素问》、《黄帝八十一难经》和《针灸甲乙经》为必修科。3.4.3.2天圣铜人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雕印刻碑,由政府颁布。后设计制作了两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供针灸教学和考试使用,有力地促进了针灸学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为针灸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径。3.4.3.3针灸名医·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针灸临床经验总结的实用性专著。王氏十分重视实践,收集了许多民间的临床经验。他善于灸术和运用压痛点诊断和治疗疾病,对后世颇有影响。·子午流注针法:金代何若愚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提倡按时取穴法。·腧穴临床应用:如马丹阳善用天星十二穴,窦氏擅长应用八脉交会穴。·经脉研究——十四经:元代滑寿对经脉的循行及其相关的腧穴进行了考订,著《十四经发挥》,首次把将任、督二脉于十二经脉并论,并称为十四经,对经脉研究很有影响。·蒙族针灸名家:忽泰必列《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灸法:有南宋针灸学家闻人耆年所著《备急灸法》3.4.4明代明代是针灸学发展史上较为活跃的时期·对前代针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学术开拓和争鸣进一步深化;·针刺手法日益丰富;·对于没有归经的穴位进行归纳而形成奇穴。杨继洲《针灸大成》·成书:是杨氏在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编历代诸家针灸学术观点与实践经验而成。·内容: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多彩。·评价:重要参考文献,又一次系统总结,又一座里程碑式著作。·徐风《针灸大全》《针灸大全》对针刺手法进行了收集和评述。·汪机《针灸问对》对针灸学术问题设立了80多条问答,是一部学术争鸣的著作。·其它:陈会《神应经》、高武《针灸聚英发挥》、吴昆《针方六集》、张介宾《类经图翼》、李时珍《奇经八脉考》等3.5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清代与民国(约公元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3.5.1清代·清代针灸学开始走向衰退,当时医者多重药轻针;·公元1822年废除了太医院的针灸科;·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帝国主义入侵,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学受到很大冲击。主要针灸著作:·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专论以歌诀为主,配合插图,图文并茂,颇切实用,为清太医院学生必修内容。·李学川《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列出361个经穴。·另有廖润鸿《针灸集成》等3.5.2民国·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学仍然受到社会主流势力的排斥和歧视,针灸学术发展相对停滞;·然而,由于中医针灸疗法的经济、方便和具有良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针灸依然在民间得到广泛的应用。承淡安·创办针灸学社,培养针灸人才,为保护和发扬针灸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开创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针灸的尝试,成为近代针灸学术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中国针灸学》。3.6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家制定了发展中医的政策,中医针灸事业出现了相应的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中医院校、中医医院和研究机构,形成了针灸学教学、医疗、科研的完整体系,针灸事业与学术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6.1教育·针灸学成为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部分西医院校也开设了中医针灸课程;·80年代初期,各中医院校先后建立了针灸系,使用了全国统一的针灸学教材,并逐渐开展了针灸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3.6.2医疗·针灸科是中医院必设的科室,部分省市还建立了针灸医院或分院;·许多西医院都开设了针灸科;·针灸治疗病种不断扩大,针灸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科300多种病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的病证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3.6.3科研现代针灸科研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认真发掘古代针灸学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3.6.3.150年代前期·主要是整理针灸学文献;·观察针灸适应症,用现代学科的规律阐发针灸学术体系。3.6.3.250年代后期~60年代·专题深入地研究古代针灸文献;·比较广泛地分病进行针灸临床疗效总结;·开展实验研究,观察针灸对各系统器官功能的影响,探讨针灸的基本作用;·开展了针刺麻醉。3.6.3.370年代·应用神经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声、光、电、磁等多学科、多领域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针灸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尤其对针灸治病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研究循经感传为契机,从不同角度研究经络现象及其实质、腧穴与脏腑相关等理论问题。·从外科手术学、麻醉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化学、痛觉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医学电子学等多方面,开展针麻的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不少学者对针刺手法也开展了研究。3.6.3.480年代以来针灸医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科委将经络研究列为全国十二项重大科研课题之一,无疑将对整个针灸研究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4.对外交流4.1亚洲公元六世纪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公元552年,我国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针灸甲乙经》东渡扶桑。·公元702年,日本人仿唐代医学制度,设置针灸专业。4.2欧美4.2.1二十世纪前·一说公元14世纪通过马可波罗对针灸的记载使欧洲认识了这门自然疗法。·一说1694年,德国医生甘弗氏曾介绍针灸到法国。·一说真正向欧洲系统介绍针灸疗法的是17世纪的荷兰人WilliamtenRhyen和德国人EngelbertKampfer。大体于公元16至17世纪,针灸传入欧洲。17~18世纪,针灸主要流行于欧洲的贵族阶层。19世纪后期渐渐被遗忘。从公元1680-1840年,在欧洲用德、法、英、意、西文发表的针灸文章,至今尚可见者有80多篇。4.2.2二十世纪以来4.2.2.1法国、德国1902年法国外交官SoulierdeMorant从中国把针灸传入欧洲。最早的针灸协会是二战后1943年在巴黎成立的法国针灸协会。很长一段时间里巴黎是西方的针灸中心。针灸由法国开始扩展到全欧洲。60年代重心转向了奥地利。1983年,奥地利针灸协会在维也纳举行民办针灸科学大会,有600名医生参加,并成立了ICMART(InternationalCouncilofMedicalAcupunctureandRelatedTechniques),总部设在布鲁思(Bruessl)。近代德国针灸的前驱GerhartBachmann(受教于从法国DeLaFuje):·50年代初首次给德国医生开针灸课,使针灸走入西医界;·1951年成立德国针灸协会(DGfA,德国医生针灸协会DAEGfA的前身),协会成员必须是德国医界承认的西医医生;·1952年DAEGfA开始发行《德国针灸杂志》。德国针灸状况受到美国影响很大,1972年后针灸在德国蓬勃发展·先后有50多个针灸学会成立;·在一些大学里如海德堡开设针灸门诊;·有些保险公司开始承担一些针灸费用;·80年代后期通过对加强痛症的研究使人们对针灸的兴趣更浓;·90年代初继续有更多的人接受针灸治疗。·1996年和1997年美国FDA和NIH的决定大大推动了德国针灸的发展,1997年联邦技术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ForschungundTechnologie)还拨款支持四项针灸科研;·90年代后期针灸的接受程度又一次趋高,现有4万-5万名医生从事针灸。4.2.2.2美国针灸疗法在现代西方的盛行开于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关系密切。目前来看,针灸研究出现过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开始于1972年,在1974年达到顶峰;第二个高潮开始于1998年,并正在不断高涨。·1972年美国国家卫生署(the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IH)第一次资助了对针灸疗法的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针灸研究高潮。·1973年,美国两个与针灸有关的杂志“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和“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创刊。1981年,美国医学协会委员会(theA
本文标题:针灸学发展简-廖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9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