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1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坚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帮助学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教学重点1.中国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教学难点3.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教学后记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按照书本内容来讲述,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学生上起来不是很感兴趣。总体来讲,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对知识点的学习比较认真,掌握情况比较好,但是对知识本身的单纯学习兴趣不大。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注重在本课教学中穿插入更多的事实和案例,让学生在更轻松地环境中学习。教学程序与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如何理解“人民”这个概念在今天的范畴?新时期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有没有影响?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都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理论,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学生交流研讨激发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点评板书引出本课所学内容通过书本来学习理论性的知识点和发扬群众路线传统的具体体现。1.依靠力量的内涵。依靠力量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依靠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2.依靠力量理论提出的依据。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从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实践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现代化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3.依靠力量理论提出的意义。领先力量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找到了根本的力量源泉。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背景第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这种性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第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工人阶级的特点决定的。工人阶级同社会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当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工人阶级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动力。第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上世纪初叶,我国工人阶级就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重要条件。8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自觉站在时代前列,充分发挥了先进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工人阶级始终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把解放研读课本抛出问题,我对台湾回归的思考,学生思考教师讲授,学生听故事,回忆、联想通过对预设问题的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对所学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认识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忘我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人阶级创造的GDP在全国的比重每年都在60%以上。实践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及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始终是不断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力量,始终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可靠力量。因此,不管我们的改革进行到什么样的广度和深度,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讲改革和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过去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最坚定的依靠力量,现在和将来仍将如此。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第一,队伍迅速壮大。1978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为1.2亿多人。2000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近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61%,占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36.67%。中国每年新增城市就业人口有1000多万,大多数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的农民,也转化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000年,乡镇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9.14%,私营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7.71%。第二,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队伍迅速壮大的同时,工人阶级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1978年,在国有经济单位,平均18个职工里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到1999年,5个职工里就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其次,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目前,约有1亿多职工在私营企业、个体经济、“三资”企业等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在各类服务业中就职的人数显著增加。1998年,中国1.23亿城镇职工中,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管理等行业工作的人数,达到3172万;在交通、邮电、商业、金融、房地产、社会服务等行业工作的人数,达到2798万。再次,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据调查,目前全国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6岁左右。职工的年轻化,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第三,岗位流动加快。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劳动合同制。据统计,1997年,国有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的合同制职工人数比重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原先的“铁饭碗”已经被打破。另一方面,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大减弱,独立自主性大大增强。特别是职工个人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自己能力、水平和意愿选择职业,在单位、地区、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第四,收入差距有所拉大。具体表现为不同地区、行业、所有制单位职工收入的增长幅度不一,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一部分职工由于企业经营不好或者自身的原因而下岗失业,收入减少3、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教师讲授,学生听故事,回忆、联想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回忆历史事件,并作简要的补充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回忆历史事件,并作简要的补充通过学生身边事件的讲解,让他们了解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生感觉亲切、可信通过学生身边事件的讲解,让他们了解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生感觉亲切、可信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第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变。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企业改革中出现了部分职工下岗现象,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与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并不矛盾。第三,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确实存在着雇佣关系,但是这类企业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并不占主导地位,而且它又处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大环境中,必须接受中国法律的约束。这些企业中,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4、如何依靠工人阶级?第一,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工人阶级的作用,不依靠工人就无法搞好工业生产,就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第二,必须把工人的最大多数组织到工会中去,并依靠工会去教育工人,启发其阶级觉悟,发挥其生产积极性。第三,用高度的热忱去关怀工人阶级的各方面,从政治上、文化上、生活和物质福利上去关心他们,不要忽略有利于工人的“小事”。第四,依靠工人阶级必须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到各部门中去。不能把它看作只是工会和工厂的事情。5、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关键在于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党和政府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舆论、行政等手段,切实维护工人群众的权益,支持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好农民工的工资、就业服务和培训、社会保障和维护合法权益等问题。同时,广大职工群众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光荣使命,增强责任意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维护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经济权益,重点解决农民工、下岗和特困职工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要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特别是国有改制企业出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措施时,必须经职工代会审议通过。例如,申诉人宋某被某企业录用,双方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试用期间该企业每月发工资430元,两个月以后宋某听说政府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520元,企业违反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宋某便找到企业老板,要求讲解故事史实讲解史实讲解分析历史上我国的真实发展状况,让学生理解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上我国的真实发展状况,让学生理解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增加工资并补发前两个月的工资报酬,老板以宋某处在试用期,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为由拒绝增加和补发工资,宋某便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后,经宣传教育,企业同意将宋某试用期工资调整至520元,并补发前两个月的工资差额180元,宋某撤回仲裁请求。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起因工资支付引起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企业的法制宣传和教育,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二)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就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城市改革和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