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级历史必修一学案】时间:2015.4班级:姓名: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习目标】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背景、内容、结果和失败的原因);2、比较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异同;3、苏联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的借鉴。【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复习——温故知新〕(A)斯大林时期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自主学习——理清主干〕(A)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B)2、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A)3、列举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B)4、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A)5、列举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领域有哪些?(B)6、分析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C)二、课堂探究右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问题:结合材料,谈谈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发展起伏的概况,这种起伏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改革有什么联系?【2014级历史必修一学案】时间:2015.4班级:姓名: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把答案写入后面的表格中)【考点一赫鲁晓夫改革】(A)1.苏联执政的某领导人认为,放松中央控制会推动生产发展。他陆续把1.5万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管理,同时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这位领导人是()(B)2.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关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选项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B)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考点二勃列日涅夫改革】(A)4.苏联经济建设中,率先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B)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生产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考点二戈尔巴乔夫改革】(A)7.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阶段主要集中在()A.军事领域B.政治领域C.科技领域D.经济领域(B)8.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①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革仍不够彻底②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③应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④改革中阻力太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9.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A.经济基础薄弱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123456789二、主观题14.苏联(1922-1991年)的历史,是俄罗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经验教训发人深思。材料一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200人增加到425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B)(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5分)(B)(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说明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4分)(C)(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2分)【2014级历史必修一学案】时间:2015.4班级:姓名: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参考答案【课堂探究】50年代初60年代末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这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的改革措施有关。但之后大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不可能根除积存的弊病。【定时训练】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是赫鲁晓夫时期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2.答案:C解析:“蛮干”体现的是赫鲁晓夫改革过程中违背客观规律,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过程中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违背了客观规律,故C项正确;A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蛮干”的要求,故B项错误;D项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措施,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本题要抓住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即斯大林模式的体制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的改革仅是局部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因此,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B、C三项说法错误。4.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对改革措施的掌握情况,可用表格对比掌握。5.答案:C解析:这句话是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深刻认识,从勃列日涅夫的“变”与“不变”很容易理解材料中的“表面改革”与“根本改革”的含义,因此本题选C项。6.【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片面发展军事工业,这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7.【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开始阶段”。8.【答案】C【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旧有经济体制,排除含①的A、B两项;③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9.【答案】B【解析】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导致苏联落后直至解体的根本原因。10.(1)积极影响: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负面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效果不佳。(3)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经济体制改革要关注人民生活水平。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