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说课稿【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说教材】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七课共包括《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其中,《家的意味》一框是本课的基础,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及作用,从“家规”、“家训”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从而体味家的内涵。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热爱家庭,关爱父母。【说学生】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从小获得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因此他们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不懂得孝亲敬长。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家庭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说学习目标及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本框内容,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关系的确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评价任务:(1)较为准确的把握本课知识点(2)能够正确认识家庭关系2.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阅读探究、直观图片感受等,体验家的作用及内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任务:(1)认识到家庭的功能,知道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2)感悟家的内涵3.学生通过收集家规家训、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故事及阅读体验,培养学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认同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评价任务:较为精准的分析“孝亲敬长的原因”4.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与发言,懂得如何孝亲敬长、并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评价任务:懂得如何孝亲敬长,并用行动表达【教学重点】认识家的作用孝亲敬长的原因制定的依据:本框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家的意义,提高家庭责任意识,因此这两点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实际行动尽孝制定的依据: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孝敬,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是教学难点之一。【说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活动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分析法、阅读法【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家”的英文含义与汉字形状入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便于开展后续教学二.学习新知1.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本框全文,思考并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本框内容整体把握,便于后续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阅读家庭的含义及家庭确立的情形,并通过习题巩固理解,避免了教师的死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重点的突破(1)家庭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家是什么”,对家的作用形成直观的认识;通过学生探究交流“小明的生活”,认识到家庭的功能,进而体会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本情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思索探究,认识到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是亲人给予我亲情,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最终归纳总结出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2)孝亲敬长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展示中国家规家训,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家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良好家训家规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价值和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并树立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思想意识,培养传承良好家风的行为,同时引出“孝亲敬长”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讲述孝亲敬长的传统故事,深刻认识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认识到孝亲敬长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通过这些环节,帮助学生增强家庭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3.难点的突破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公益片,利用视频带来的感官刺激,让学生认识到尽孝在当下;通过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孝亲敬长”,把内心情感、语言表达与行动改善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责任意识,掌握了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方法。三.课堂小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收获,从知识层面简要回顾本课所学内容,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记忆;从能力层面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从情感层面提升学生对家的认识,培养爱家的意识,进而用实际行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四.课堂巩固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五.课后作业设计意图:通过这项实践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孝亲敬长的情感。六.板书设计设计意图: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框架式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学生一目了然。七.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