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一、关于课题的提出与概念的界定1、问题的提出新世纪的教育必须首先关注儿童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围绕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现有的课堂教学却远远不能满足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我校是湘西贫困地区的一所乡镇完小,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现实基础、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教学效率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我校组织的几次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同问题: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2、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3、教学方法陈旧,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4、大班制教学,使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有限,差生容易被忽视;5、是教师与学生负担太重等等。这种“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学生认识的主体作用,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高效性理论,努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为此,我们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研究课题,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减轻学生负担,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课题的界定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就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本课题所研究的范围是中西部地区的湘西贫困农村小学,湘西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因受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现实条件等要素的影响,许多方面相对滞后,我们所研究的立足点是湘西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现实状况。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国外高效教学的研究。在1972年美国的乔依斯与威尔的《当代西方教学模式》,赞可夫的教学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及发现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兰布德,布莱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及保加利亚洛扎洛夫创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都有涉及。2、国内高效教学的研究: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探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浙江省建德市启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系列研究活动。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3、研究评述:但遗憾的是,当前高效课堂的研究多留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大中院校和中小学校。而贫困农村小学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条件、教育基础、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使“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为此,我们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探索出适合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2、实施适合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高效教学模式,改善教师的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通过该项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和谐发展。4、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四、研究价值。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扎实专业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改变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进而优化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让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五、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3、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六、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2、立足学校有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探究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4、构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高效课堂模式。5、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七、课题研究的内容1、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法,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改善教学行为。2、积极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深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法。3、认真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4、积极探索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减轻学生负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八、研究假设1、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探究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3、探索高效课题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均衡教育发展。九、研究的创新处从处于偏僻的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入手,研究高效课堂,国内外并不多见,因此,本课题具有开发价值和广阔的研究空间。本课题研究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其共同联系是“高效课堂”的特点。其区别是本课题是从从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角度来研究高效课堂,因此,本课题研究将能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十、研究思路与措施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教材,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底蕴,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3、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效教学理论,认真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4、以提高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积极探索,分析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行为,积累研究个案,探索实施高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5、加强反思,对研究情况进行事实求是的评析、总结,使课题研究在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完善。十一、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实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十二、技术路线1、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影响。2、积极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法。3、加强学习,培养专业知识底蕴深厚的教师队伍。4、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5、全面渗透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6、注重教研组、学科教师、团队活动等工作。7、成果总结,应用与推广。十三、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职务具体工作安排黄明文男72.9中一数学教育本科校长主持课题李兵男82.7小高语文教育大专教科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李万靠男81.8小一数学教育大专教导主任课题管理、实验教师李喜德男61.3小高数学教育中师副校长材料收集、实验教师张孝许男65.7小高数学教育中师副校长材料收集、实验教师李代江男64.1小高数学教育中师骨干教师材料收集、实验教师谭子银男60.8小高数学教育中师骨干教师材料收集、实验教师黄春兰女82.1小一语文教育大专骨干教师材料收集、实验教师李慧女86.10小一数学教育大专骨干教师材料收集、实验教师杨诚男81.6小一语文教育大专骨干教师材料收集、实验教师姜麟男84.2小一语文教育大专骨干教师材料收集、实验教师龚婷玉女88.9语文教育大专骨干教师材料收集、实验教师十四、研究步骤(一)、调研、学习、准备阶段(2011年3月——5月)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3、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任务。(二)、初步探索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1、学校成立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3、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三)、深入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2、学校定期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3、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收集优秀课例。4、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5、进行阶段成果评估,完成阶段中期研究报告。(四)、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3年3月)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推广研究成果。十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1调研、学习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调查报告、学习心得、研讨课例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初读探索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优秀教案集、课题研究论文集、论文3深入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优秀教案集、课题研究论文集、阶段性成果总结论文4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3年3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经验交流材料、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细节完善的相关资料、教师、学生各类获奖材料、研究报告最终研究成果序号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12013年3月前教师教案集案例22013年3月前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各类论文论文集、论文发表32013年3月前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论文集、论文发表42013年3月前完成研究成果报告研究报告十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学校思想品德课动态教学体系》和“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构建学校思想品德课动态教学体系》获国家级结题三等奖;《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获省三等奖。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教育科研的队伍,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本课题的核心成员由分管副校长、教科室、教导处、教科室成员和各学校教研组长组成。他们都曾参加了以上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他们论文在国家、省、市、县获奖,这些老师作为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能发挥较好骨干带头作用。围绕本课题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