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简单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科学知识: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3.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4.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和影视作品。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次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物、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结构来编写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生物细胞结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课时划分1.水滴里的生物.............1课时2.做酸奶……………………….2课时3.馒头发霉了………………….2课时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课时学情分析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二次备课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重点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课前准备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教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学过程——显微镜)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轻拿轻放。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②学生分组观察。(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②自主观察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板书设计1.水滴里的生物水藻、蓝藻、团藻、金燥钟形虫、草履虫细菌等习题设计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教后反思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二次备课课题2.做酸奶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菌。2.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识与技能1.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了解细菌这类微生物引起的常见疾病。3.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重点难点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课前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教学过程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交流。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3.自己动手做酸奶。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教师在坐标的横轴方向上设计几个时间段,让学生在竖轴方向上画出做酸奶前后的感受,即画出“心情曲线”。等学生的酸奶全部做成后,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师:当你们听说这节课要做酸奶的时候,你们的心情如何呢?生:很高兴。生:很激动。平时都是自己喝酸奶,想不到今天自己动手做酸奶了。师:如果用一条曲线表示你做酸奶时的心情,可以怎样表示呢?生:将曲线向上画,表示心情激动。生:画一条波浪线,因为心情激动时心跳会加快。师:这两种方法都行,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我们也可以在坐标的竖轴上画一些心情指数,用线条起伏的高低来表示自己的心情。师:开始做酸奶了,你的心情又怎样呢?生:我的心情反而放松下来了。生:还有一点点紧张,怕做不好。师:如果心情放松下来,我们怎么用线条表示呢?如果心情紧张又该怎样表示呢?请大家在记录表中的几个时间段里画出自己的心情曲线。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提问: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应保持在35~C。40~C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2.提问: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4.教师小结: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种类;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对人类有功也有过。自然界中的腐生细菌可以将动植物的尸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既净化了环境又为植物制造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肥料。生活中人们也经常利用细菌,如制醋离不开醋酸杆菌,做泡菜离不开乳酸菌,有的细菌还可以制药。但有的细菌也可以使人类得上这样或那样的疾病。,5.讨论:细菌的传播方式及预防办法。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病菌传染的一些传播途径以及预防的办法。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病从口人,病从鼻入,外伤感染。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板书设计2.做酸奶有的病菌对人类有益,有的则对人类有害。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病菌,许多传染病由病菌引起。习题设计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教后反思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二次备课课题3.馒头发霉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发霉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2、能根据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的记录的数据。4、认识真菌的两面性。问题: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变化?重点难点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的记录的数据。课前准备1、发霉和新鲜馒头、培养皿,手套、镊子。2、放大镜、显微镜、霉菌切片。(课前调整好)3、操作材料:新鲜馒头、塑料袋、小刀、线、黑色遮光纸、透明胶带。教学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真菌的资料。对于真菌你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2、同学们,上周让你们把馒头和橘子分别装在两个透明的塑料袋里,带来了吗?教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品。同学们仔细观察带来的这两种物品,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这种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们是什么,什么样子?等二、探究活动活动一:馒头发霉的原因。过程1、提出猜想: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种现象吗?回忆现象那么发霉的原因是什么?与什么条件有关?由学生进猜想、交流。可能是因为天热,也可能因为空气潮湿-----(温度、水分、通风、光照等)2、我们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实验)3、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内讨论方案:可分组进行:研究温度对霉菌的影响,研究水分对霉菌的影响,可灵活安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因素,设计验证方案教师以“温度”为例,引导设计实验就以温度为例吧,怎样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具体怎么做?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实验设计,对有争议的方案进行修正完善。让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更科学完善。提醒:为了便于区分,是否两块馒头是否该做点标记?4、激发观察记录兴致,讨论注意事项。大家的方案都设计得很好,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还得靠实际的实验现象来证明,所以,我们应该每天观察记录馒头上霉菌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记载。下一节课,用我们的事实来证明,哪个小组更有科学精神!条件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附:实验准备:馒头、橘子、塑料袋、滴管、水实验方法:分别用塑料袋包装好馒头或橘子。1号袋中的馒头或橘子滴上几滴水,2号塑料袋装入干燥的馒头或橘子,把他们放在温暖的阳光下;3号塑料袋中装入滴水的馒头或橘子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观察几天。实验结论:食品和水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里容易发霉。第二课时一、继续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1、交流汇报实验观察记录。温度影响霉菌的生长:放在温度相对高的地方的馒头霉菌生长的快,放在冰箱里、和温度相对低的地方的馒头霉菌生长的少而慢。干燥的馒头生长的少而慢,馒头滴水的地方生长的快。空气流动的地方生长的慢,阳光照射的没有生长霉菌。2、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我们如何有效的防止物品发霉菌呢?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它们的生存条件进行讨论。二、研究真菌的两面性。1、什么是真菌?根据学生的资料进行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又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2、霉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它属于真菌,是不是所有的真菌都对我们有害呢?3、学生进行讨论。4、哪些真菌对人有利?通过资料学习在医学上,人们利用真菌制成的抗生素药品,来为人们治病。如青霉素、红霉素等。食品行业:利用真菌发酵可用于酒、调味品、面包等。三、课后践行设计一份蔬菜保鲜方案,并找一些蔬菜进行实验,看谁的方案能使蔬菜保鲜时间最长。板书设计3.馒头发霉了霉的生长条件:温度阳光湿度……习题设计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教后反思执教时间:2014年月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1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