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xiou1灾害地理资料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部分第一章1、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定义:灾害的定义: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自然灾害的定义: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自然变异的根本原因: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岩石)2、分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3、灾害系统的概念及构成现代灾害学认为,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孕灾环境:就是灾害起源、发展和形成的环境致灾因子:就是直接起到加害作用的物质或物质的状态承灾体:就是灾害的损害对象。4、孕灾环境某类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从大的范围来讲,是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震的孕灾环境是岩石圈,气象灾害的孕灾环境是大气圈,从小的范围来讲是某一圈层的某一特定区域。孕灾环境属性•地带性/非地带性——基带/边缘带•波动性/突变性——周期/准周期/随机•渐变性/趋向性——梯度/累积致灾因子一般指某一圈层中的某一物质的某种状态。如水、火、风、雨、雷、电等等。承灾体实际上是指人本身或者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物质,如人造建筑物、种植的农作物、工业产品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其他自然资源和环境构成物,如森林、土地、水、鱼类等等4、灾害链的定义及串发性灾害链和并发性灾害链的判断定义: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连发性或称灾害链。判断:串发性灾害链:致灾因子ABC并发性灾害链:致灾因子AB、C5、中国最多发生的自然灾害:干旱、洪涝、地震第二章1、地震按成因分类和各自的定义:(1)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2)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者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3)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2、地震按震源深度分类:(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zixiou2(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300公里(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3、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4、我国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地震:(1)1920年宁夏海原—中国地震现场考察的开始(2)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地震预报实践的开始(3)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4)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20世纪死人最多的地震,预报受到挫折(5)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重创台湾经济(6)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第三章1、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引发的具有超长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2、海啸产生的条件(1)深海(2)大地震(3)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3、海啸的类型(1)近海海啸(2)远洋海啸4、海啸的特点(1)海啸波的波长非常长(2)能量大(3)传播的速度快5、海啸来临的预兆(1)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2)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墙;(3)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4)突然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第四章1、火山喷发的类型(1)裂隙式喷发(2)中心式喷发:宁静式、爆烈式、中间式2、火山喷发的物质:熔岩流(冷却后生成火成岩)、火山泥石流、火山灰3、火山与板块构造的关系三种板块边界:离散边界:又称为生长型板块边界、汇聚边界:又称为消减型板块边界、转换边界。(1)发生在汇聚边界的火山——太平洋火圈,形成火山带。(2)发生在发散边界的火山——大洋中脊,形成海底火山岩。(3)大洋中的火山,形成火山。4、火山喷发的三种通道:(1)、第一种是岩浆沿汇聚板块的俯冲带上涌形成火山带,(2)、第二种发生在具有发散边界的背景下,岩浆沿着板块边界带上涌形成海底火山岩;(3)、第三种是岩浆沿板块内的地幔柱喷发至地表而形成火山。第五章zixiou31、气象灾害的特点(1)经济损失最大,仅旱、涝、台风三种灾害的经济损失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5%。许多其他自然灾害都可能源于气象灾害。(2)波及面最广,分布面积广泛,每个地区都有发生严重气象灾害的可能性,只是灾害的类型不同而已。(3)地带性特点最显著,由于气候类型分布的自然地带性特点,导致相应的气象灾害具有地带性特点。(4)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5)趋势趋于严重2、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3、台风的形成条件(1)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2)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3)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4)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4、台风侵袭我国的路径,不同路径的特点(1)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面一直向西移动,经我国南海,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越南沿海一带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对我国华南地区影响较大。(2)西北移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我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在江、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我国大陆,对华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称之为“登陆型台风路径”。(3)转向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转向东北,呈抛物线状,是最多见的路径,如台风在远海转向,主要袭击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台风在近海转向,大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后期会折向西北行,登陆于我国辽鲁沿海。冬季这类台风的转向点很偏南,有可能影响菲律宾和我国台湾一带。5、台风灾害的表现形式(1)大风(2)暴雨、水灾(3)风暴潮6、干旱:指当降水显著低于正常记录水平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它造成严重的水文学不平衡,对土地资源生产系统发生严重影响。7、洪涝灾害的特点(1)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2)破坏性和普遍性(3)可防御性8、沙尘暴: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9、沙尘暴的形成条件(1)大风,这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2)地面上的沙尘,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zixiou4(3)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10、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1)沙埋,沙尘暴形成后,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移动,当它遇到障碍或是风力减弱的时候,就会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等,形成沙瓣、沙堆和沙丘。(2)强风,大风的破坏力巨大,大风可折断树木、吹倒围墙、毁坏房屋、吹翻车辆、摧毁电杆、袭击各种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3)土壤风蚀,吹蚀与磨蚀,风蚀土壤不仅把土壤里细腻的粘土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刮跑,而且还把带来的细沙堆积在土壤表层,使原来比较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无法耕种,扩大了沙化的土地。(4)降温霜冻,沙尘暴一般都伴有强冷锋,冷锋过境后往往引起剧烈降温霜冻。冷空气愈强,降温幅度越大,持续时间也越长。(5)环境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11、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大范围的降温(临界温度)、高湿(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冻雨(过冷水)、暴雪、冰冻(凝冻)天气的组合,一旦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地区,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地方,就会对人类生命、电力、通信、交通和工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和损害,形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12、冻雨的形成条件:(1)、水汽充足(2)、地面温度低于0℃,高空存在逆温层。第六章1、洪水三要素水文学中,常将洪峰流量(或洪峰水位)、洪水总量、洪水历时(或洪水过程线)称为洪水三要素,并通常用洪水过程线来表达这三个要素。2、洪峰流量:一次洪水过程中通过某一个测站断面的最大流量(简称“洪峰”),单位是m3/s;3、抵御洪水灾害的工程措施:河道堤防、水库、分洪工程、蓄滞洪区和河道整治工程等。第七章1、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2、触发滑坡的三种主要因素(1)地震的影响(2)水的作用(3)人为的不合理的开挖3、泥石流:泥石流是沙石,泥土,岩屑,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或坡面向下运动的特殊流体。4、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形、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源5、泥石流活动的三个过程(三个区):形成-输移-堆积(1)、在形成区,大量积聚的泥沙、岩屑、石块等,在水分的充分浸润饱和下,沿着斜坡开始形成石、土和水的混合流动,一个活跃的泥石流形成区可以由简单的单向发展为树枝状多向。(2)、在流通区,泥石流主要限于坡度较缓的山谷地带,在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3)、堆积区多是地形较为开阔的地区,这里泥石流流速变慢,发生堆积,zixiou5堆积区由于流域内来沙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展。泥石流的下游,经常掩埋或堵塞河道,造成原来的河道改道或变形。6、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点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在地形方面,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在地质方面,主要分布在较软弱或风化严重的岩石地带;而且多与降雨有关,多发生在雨季和暴雨、大暴雨的时候。(1)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另一个是中国东部的山区、低山丘陵和平原的过渡带。(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经常发生泥石流。东北和南方地区的泥石流发生频率比较低。7、减轻或避免泥石流的工程措施(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5)、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8、滑坡的前兆(1)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2)滑坡前缘泉水流量突然异常(3)滑坡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4)滑坡后缘突然出现明显的弧形裂缝(5)滑坡体运动速度的突然变化第二部分中国的自然灾害1、三大灾害带的名称、范围及特点(1)沿海灾害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市。zixiou6这是我国境内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4大圈层交互作用最密切的地带。这里集中了各圈层的资源和能量,给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