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一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十一五”发展成效二、“十二五”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第三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交通运输业二、现代物流业三、金融服务业四、文化与创意产业五、科技服务业六、信息服务业七、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八、人力资源服务业第四章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一、旅游业二、商贸流通业三、社区服务业四、房地产业五、其他社会产业第五章推进区域服务业协调发展一、城市服务业二、农村服务业三、海洋服务业四、重点区域服务业发展第六章提高服务业闽台港澳合作与对外开放水平一、加强闽台服务业合作二、加强闽港澳服务业合作三、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第七章以改革保障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一、深化体制改革二、加大财税扶持三、强化要素供给四、增加资金扶持五、拓宽融资渠道六、推进标准建设七、强化目标考核附件:部分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1-前言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中央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现代化,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专项规划。本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专栏1:服务业定义按现行统计分类,服务业是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即通常所说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按服务对象一般可分类为:一是生产性服务业,指交通运输、批发、信息传输、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等,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含量;二是生活(消费)性服务业,指零售、住餐、房地产、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属劳动密集型,与居民生活相关;三是公益性服务业,主要是卫生、教育、水利和公共管理组织等。-2-第一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十一五”发展成效“十一五”期间,我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十二五”期间的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551.4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627.99亿元,年均增长13.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2%.201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3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约1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约680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超过17%和12%。服务业投资高位增长。五年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6770.2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1%,年均增长30.6%,服务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培育出一批影响力较大的行业龙头企业。27家物流企业进入全国先进物流企业。服务业产业集聚加快,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金省上下初步形成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良好氛围。专栏2:“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有关指标实现情况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亿元)2551.415627.9913.2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8.939.2[0.3]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312超过35[3.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351.725310.0317.7注:带[]为五年累计数。二、“十二五”发展环境(一)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3-和影响日益加深,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增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服务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从我省情况看,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服务业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先进制造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省围绕建设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电子信息、石化、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提质提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将催生出更大的生产服务需求。消费能力提升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新的消费群体加速崛起,将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为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开拓更广空间。城市化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新一轮的城市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两岸深化合作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随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拓展腹地和辐射国内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闽台服务业合作将朝专业化、高档次、高科技方向发展。带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二)面临挑战“十二五”时期,我省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业比重偏低,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金省GDP比重比全国43%的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规模不大;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尚处于培育期;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服务业更大发展。-4-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进程,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加快全省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使服务业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新增长点,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产业互动与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顺应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发展、共性需求大的特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互动互促、融合发展,以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模式、业态、业种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向产业价值链高端位移。(二)坚持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相结合。一方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另一方面,通过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吸纳更多劳动力,提高就业质量。(三)坚持重点发展与开拓创新相结合。重点培育旅游和现代物流业为新的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商贸流通、家庭服务等服务业。引导服务企业不断进行理念、技术、管理、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发新增值环节,培养新增长点,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四)坚持改革开放与推进发展相结合。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公平市场准入,扩大开放合作,建立健全适应服务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培育形成一批富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和示范性企业。(五)坚持重点区域发展与统筹城乡布局相结合。围绕城市化和全省十个重点区域发展定位,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坚持以城带乡,促进服务业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创建县域服务业特色优势,增强中小城镇服务功能,推进服务业在区域、城乡合理布局。-5-三、发展目标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建设服务业重大项目,把旅游和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推动服务产品和服务模武创新,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逐步建立“产业互动、区域联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金省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着力发展养老、就业、医疗、家庭、休闲等服务业,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力争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2%,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递增6%左右,到2015年达到1100万,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40%以上,成为吸纳城乡居民就业的主渠道。现代服务业增长速度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长速度,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以上。专栏3:“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亿元)562811000以上1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242以上[2.8]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354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3101000014注:带[]为五年累计数。-6-第三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交通运输业力争到“十二五”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建设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海峡西岸综合运输枢纽。加快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和空港为主骨架和主枢纽的海西“两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三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网、以及“八纵九横”的省道等多种交通运输通道的建设,形成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形成以厦门和福州两个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为中心的涵盖我省的“半日交通经济辐射圈”,覆盖海峡西岸及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经济辐射圈”,并形成快速集疏运体系。在巩固和提升“小三通”客货运输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与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澎湖间开通客货滚装船舶运输常态化,推动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开通至台湾基隆、高雄、台中港的邮轮航线。加强厦金通道、对台滚裴运输、两岸客货运直航港口等项目基础设施的前期研究工作,力争形成立体式的“海峡通道”。调整交通运力结构,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加大道路运力结构调整力度。优先发展技术先进、高效低耗的车型,引导运输车辆向大型化、标准化、专用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散装运输,进一步扩大专用车辆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运输装备的科技含量。优化航运运力结构。加大老旧船舶更新力度,降低平均船龄。积极引导发展与我省沿海大型火电厂、钢铁企业的煤炭、矿石、其他生产原材料等重点大宗物资运输需求相匹配的船舶。大力发展内贸集装箱船、滚装运输船、化学品船、油船和液化气、高速客船,并逐步提高其在沿海运力中的比重。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引导调整运输经营结构,促进经营模式多样化。加快建设高效运输网络,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增加航班,建立通畅、通达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推动市际班线整合、优化客运班线网络,专栏4: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7-形成布局合理、网络优化、快速高效、竞争力强的城际客运班线网络体系;发挥闽浙赣、闽粤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建立我省与广东、浙江、江西等省份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实现和谐发展。加快主要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及安全监督、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进程。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排放客车,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准入制度,每年以1%左右(350-500部)的增长速度发展符合节能要求的高级客车,推广多轴重型货车、集装箱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