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老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8讲老舍第十四周2008-12-1星期一教学目的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创作生涯;理解老舍小说的独特视角和“京味”风格的形成;掌握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系列及其文化内涵;掌握《骆驼祥子》的主题意义、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的地位。教学重点掌握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系列及其文化内涵;掌握《骆驼祥子》的主题意义、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的地位。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一、老舍的生平及其创作概貌1.生平老舍与我们前面学习的鲁迅、郭沫若、茅盾相比,很少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发生直接的关系。从进入师范学校开始,他的职业就一直是教师,其人生轨迹从北京、天津,到英国、新加坡、山东,抗战后再从山东到武汉、重庆,最后再由美国经天津回到北京,中间除了曾到过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外,几乎是一条十分清晰的线路。而在创作上,几乎是从一开始就一直耕耘着京味小说这一亩三分地,最终种成了一棵茂盛的大树。(1)简历。生于1899年,(比鲁迅小18岁,比郭沫若小7岁,比茅盾小3岁),卒于1966年(终年67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2)读书与试笔。1905年(6岁)入私塾,1909年(10岁)后,先后在西直门、南草厂等地的市立小学、中学读书。1913年(14岁)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19岁)师范毕业后派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0年(21岁)被任命为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1922年(23岁)受洗礼加入基督教,同年9月去天津在南开中学教国文。1922年5月发表处女作《她的失败》。1923年(24岁)在《南开季刊》第2、3合期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3)经艾温士的介绍赴英讲学。1924年(25岁)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从1926年至1929年,连续创作并在国内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老张的哲学》从连载的第二期开始,第一次使用“老舍”作笔名(第一期连载时用本名“舒庆春”)。这三部小说分别于1928年和1931年在国内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4)离英回国。1929年夏天,老舍在离英回国途中,在新加坡滞留半年,任中学教师。1930年离开新加坡回国后,经上海、北京到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边教学边创作。在随后的几年中,老舍的创作进入丰收期,主要有《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等。1934年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授,又创作了一批中短篇小说,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和中篇小说《月牙儿》等。(5)职业写作。1936年,老舍辞去了在山东大学的教职,专门从事创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成为了“职业写家”。同年9月,开始在林语堂主办的《宇宙风》上连载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同年,还完成了长篇小说《牛天赐传》、《文博士》和《大明湖》(书稿后来在商务印书馆会印时毁于战火)等。1937年抗战爆发后,又曾一度返回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但在年底济南沦陷前便只身赴武汉,参加筹备“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1938年3月,在由各派文艺家组成“协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文协”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6)浪迹天涯。1938年7月,随“文协”迁往重庆,1939年随“文协”战地慰问团赴西北,曾访问陕甘宁边区根据地。1944年开始在《扫荡报》上发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并创作有篇小说《火葬》。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与曹禺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便留在美国,期间创作发表了《四世同堂》的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集》以及《老舍戏剧集》等。(7)回国任职。1949年10月13日,应郭沫若等人的邀请离开美国回国,同年12月9日抵达天津。1950年,先后被选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并创作发表了三幕剧《龙须沟》等。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1957年在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他的戏剧代表作《茶馆》。1961年开始以他本民族的满人生活为题材,创作自传体小说也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但只写出了前11章,未能完成。1966年8月24日在“文革”中不堪迫害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创作轨迹(1)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特别在长篇小说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与茅盾、巴金一起,并称“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的市民生活和风俗,又被看作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了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A.1926-1929年:英国期间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老张的哲学》写中国的政治腐败,《赵子曰》写一位阿Q式的北京新式大学生,《二马》写“老马”马则仁、“小马”马威父子两代在伦敦经商和求学的故事。B.1931-1932年:回国初的新尝试,均遭失败。《小坡的生日》写新加坡华侨儿童小坡的生活,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小说。而《猫城记》则是一部具有政治色彩的寓言式作品。C.1933-1934年:“求救于北平”的幽默回归。《离婚》是老舍重返京味小说的重要作品,《牛天赐传》在艺术手法与《离婚》相似,但艺术成就稍差。D.1936年以后:走向成熟。职业作家的第一炮《骆驼祥子》写人力车夫的痛苦和不幸。《月牙儿》写社会底层的一个少女因生活所迫沦为暗娼的故事。《我这一辈子》写一个“臭脚巡”一辈子不断走下坡路的人生经历。《四世同堂》以北平沦陷为背景,描写了祁家四代人在国难当头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2)创作道路中的作品详解①《老张的哲学》描写20年代前后北京北郊的一个恶棍老张,他既办学堂又经商且当兵,以“钱本位而又三位一体”构成他的人生哲学。利用高利贷他既吞噬了王德与李静、李应与龙凤两对青年的爱情,还爬上了北郊自治会会长的位置,最后由盟兄保荐,竟做上了南方某省的教育厅长。这是一个劣迹多端、狠毒无比的形象。他之所以能够为所欲为而飞黄腾达,除了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之外,李静姑母等小人物善良中所包藏的迂腐也助长了老张的歹念与凶焰。,正是从这里显示出作家对鲁迅改造国民性主题的继承与开拓。不过由于作家本着“写着玩玩”的态度,因而常常以耍贫嘴的油滑助成那夸张的叙述和戏谑的语调,艺术结构也因此散漫而缺乏节制。②《赵子曰》叙写20年代北京天台公寓里的一群大学生,其中心人物是赵子曰。这是一个具有阿Q性格的人物。他虽然在名正大学读书,但实际上却在混学,他的主要功课是打牌、票戏、喝酒、下馆子。考试结果落到最后,但又自己勉励说:“倒着念不是第一吗?”于是那一点不高兴就雪花般消融了。不过,他虽然胡涂且受到欧阳天风等的欺骗,但他还有正义感和善良心,最后在正直的李景纯侠义行为的感召下,走上了“救世”的道路。虽然《赵子曰》比《老张的哲学》的文字显得挺拔利落了些,结构也紧凑些了,但由于“立意要幽默”且“想象多,事实少”,仍不免是以“描写失之张皇,时或伤于溢恶”的谐谑语调来“轻掻新人物的痒痒肉”。实际上,这是作家在长期的贫苦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半恨,一半笑去看世界”的人生方式在文学上的体现。③《二马》是作家立意改变《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的“粗劣”而走向细腻的作品。作品写马则仁和马威父子俩去英国伦敦继承老马哥哥的古玩店的种种遭遇,实际上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老马是一个老派的中国小市民形象,虽然以亲切、优雅显示出可爱的一面,并赢得了房东温都太太的感情,但在他的精神深处仍有阿Q的影子。尽管他是来继承兄长的古玩生意的,却处处鄙视经商“俗气”,一听到别人夸奖中国东西,他就白给别人东西。“只要人家一说中国人好,他非请人家吃饭不可;人家再一夸他饭好,得,非请第二回不可。”他本来是鳏居,但为了讨好英国人,却说有“五六个”妻子。实际上这是一个被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束缚了自己思想的因循守旧的老中国儿女。“民族要是老了,人人生下来就是‘出窝儿老’”,反过来老马的“岀窝儿老”的性格又证明着这个民族的衰老。这正是作家忧心如焚的地方。以至作家常常抑制不住地离开幽默而激情地议论起来:“20世纪的‘人’是与‘国家’相对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呢?狗!中国是个弱国,中国‘人’呢?是——!中国人!你们该睁开眼看一看了,到了该睁开眼的时候了!你们该挺挺腰板了,到了该挺腰板的时候了!——除非你们愿意当狗!”所以《二马》远比前两部作品深沉。但是作家并未绝望,作家在小马身上寄托了他的理想。马威性格的一个突岀特点是开始有了人的自觉和中国民族尊严的自觉。他有弱国子民的悲哀和积极奋斗的精神,用拳头教训了歧视中国人的保罗,显示了一个中国国民的觉醒。他能够接受新事物,希望走一条与父亲不同的道路(并最后终于离开了他)。但是他重感情,爱幻想,遇事犹豫。因而作家又写了一个“重实际”的李子荣来补充。在寄出了《二马》之后,老舍于1929年夏离开了伦敦到欧洲游历。在巴黎他本想续成《二马》的后半,终因行色仓促未成,留下终身的遗憾。三个月后,他来到新加坡的一个华侨中学教书。原想写一部康拉德式的南洋作品,终因生活经验不足,只写成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发表在1931年1月的《小说月报》上。作品以小坡与中国小孩、马来小孩、印度小孩天真浪漫的友谊和趣事,以及小坡的梦中历险奇遇来表现弱小民族联合起来反抗霸权统治的理想。那现实与梦幻交织的乐观情调显示出作家思想的进步,而“浅明简确”的语言使作家更加坚信“白话的力量”,并以这种俗白自豪。④1930年老舍回到祖国,7月他来到山东济南市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并编辑《齐鲁月刊》。他又创作了一部以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作品以两母女的沦落为线索反映了济南人民国破家亡的悲愤。作品“没有一句幽默话”,显示出作家风格的又一变化。但在寄给商务印书馆后,竟遭“一二八”战火的焚灭。不过作家并不满意这种“哭丧着脸讲严重的问题与事件”的写法,因而也没有再写出来,只是以其中的一个片断写了短篇《月牙儿》。1932年老舍又推出了长篇寓言体小说《猫城记》,连载于1932年8月至1933年4月的《现代》杂志上。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我”来到火星被猫人掳去的种种遭遇和“我”对猫国猫人的观察与思考。“我”来自伟大光明自由的中国,具有现代“人”的价值观,而猫国虽然也有“两万多年的文明”,却已经处于即将灭绝之中。不但其自然环境(土地、天空和山)是灰色的,而且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乃至人们的思想都是灰色的。猫人已不再种粮食,只种由外国输入的迷叶,越吃越懒,到处起了抢劫。国家只能依靠外国人来维持秩序,敬奉外国人若神明。到处流传着“外国人咳嗽一声,吓退猫国五百兵”的俗谚。而外国人也联合起来惩罚猫人,共同得到好处。虽然猫人相互之间抢劫、斗殴,但在外国人的干涉下却甘愿受罚。当然在猫人社会内部也是尊卑有序的,伸手就打是上等猫人的尊荣,也被下等猫人视为当然。商量办事是被猫人看不起的,“我”也因不愿打人而差点饿饭。猫城的人竟因经常挨打而头上都有“没毛而铁皮的一块”。猫人也有教育文化,而且大学生比任何国家都多,但实际上都是一入学就毕业的学生。古物院的文物已被出卖一空,图书馆也正改建成旅馆。正是在这样的文明里,猫人在矮人的入侵下灭绝了。不难看出,作家是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隐喻性思考,由于对国事的深切失望,因而走向了阴冷灰暗的绝望讽刺,以至说教。“浊秽,疾病,乱七八糟,胡涂,黑暗,是这个文明的特征,纵然构成这个文明的也有带光的,但是那一些光明决抵抗不住这个黑暗的势力。”正因此他也偏激地讽刺了革命政党的“大家夫斯基”。但是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作品对民族文化性格的反省与思考已伸展到了一个相当深广的层面。从猫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剖析与批判了国民性中自私、卑鄙、折中、胡涂、随遇而安等劣质。实质上他是以鲁迅困守黑屋里的愤激表达了他对我们古老民族与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切与忧虑,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剧感。这正促进了《二马》中的悲剧因素在《猫城记》中的进一步拓展。⑤不过作家认为这种真切表达愤激情感的讽刺并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