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革时期为毛泽东塑像的现象内容摘要:在文革时期,对毛泽东塑像的建造、高潮和停止的认识,除了要看到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还应该联系文革中的社会运动和中央政策。这些因素的汇集,使得文革时期,毛泽东塑像出现了狂热、盲目,以及最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词:毛泽东文革雕像我对于毛泽东塑像的关注,主要是源自于从小对家乡县城里的“主席像”的深刻印象。“主席像”在我幼年的记忆里,是家乡县城的一个地名。在不懂事的时候,每每听到别人说起去“主席像”时,脑海里总是浮现许多想象的画面。记得当我真正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居然真的看见一座全身洁白的“主席像”,大约3米多高,白色大理石材质,头戴军帽,身穿军装,高瞻远瞩,巨大的右手伸向前方。在幼年的记忆里,那是十分的雄伟的。至今依然十分的坚固,由于城市规划,现在已经被移到新建的人民广场上了。再者就是上了大学之后,陆续在许多高校和一些城市,也见到了毛主席像。对于这些塑像“背后的故事”,目前尚无专著予以特别的阐述,大多能够借鉴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期刊文章。在能找到的一些相关文章中,有庄家会和葛红刚的《毛泽东时期雕塑的政治元素》,阐述了塑像与政治的相互关系;吴继金和贾向红写的《毛泽东无法叫停为自己塑像》以及吴继金《“文革”时期的毛泽东塑像和像章》中,有涉及到关于毛泽东塑像的缘由、特点和中央态度的论述;还有陈徒手对新近开放的北京市文革档案做的一些研究。但是,仔细分析这些学者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毛泽东塑像的背景、塑像被反复叫停的原因、塑像材质以及塑像后期等方面的论述,大都比较分散和凌乱,因此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希望通过我的这些整理,能够对这一离我们还不算遥远的“历史遗迹”得出一些“线性”的了解。在1942年5月,毛泽东作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将“文化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作为基调,党开始发挥在文艺界的领导作用。建国后,在毛泽东时代(1949—1976)为了切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中国文艺界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为创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而努力”。1而在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的三十年间,文艺上最具1兰台世界2012·12月上旬《毛泽东时期雕塑的政治元素》庄家会葛红刚P96代表性之一的就有雕塑,而且雕塑也是中国领导人最先在艺术领域资助的项目。1949年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建造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经过各界商讨之后确定采用建筑和雕塑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纪念碑的束腰部四面皆镶嵌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整体工程于1952年开工,历时四年,1958年5月1日揭幕完工,以此作为中国现代大型纪念雕塑的起点,也是强调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主体地位和文艺工作为其服务的体现。但是,当时间的车轮碾到1966年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十年文革的背景下,雕塑作为一种直观、特殊而又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自然而然就被应用到这场“革命”之中了。只是,这个时期的雕塑主题随着政治的需要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当时林彪在全军提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口号,不久就推向了全国,对“毛主席著作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号召已成为全民的行动,从而使中国人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发展到了狂热阶段程度。红卫兵组织就是一个直接的“产物”。文革时期出现的第一座“主席像”是在清华大学。当时各地、各单位、个人都在积极的向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毛泽东同志,以各种方式表忠心。清华大学,作为红卫兵组织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在一个名叫“井冈山兵团”的红卫兵组织的带领和推动下,雕像筹备组很快就成立起来,组里汇集了当时清华大学里美术和雕塑领域的专家。高涨的热情,使得塑像在一个月左右就完成了,1967年5月4日,清华大学“二校门”原址上,全国第一座大型“主席像”就正式落成了。这是一座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形象,身穿军大衣挥手示意的全身雕像。在随后5月6日《人民日报》的报道中记录了一个红卫兵的话:“我们要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塑得高高的、大大的,我们好抬头就能看到毛主席,让毛主席他老人家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轰动,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自此,全国便掀起了为主席塑像的风暴,各机关、学校等都以造主席像为荣。根据陈徒手先生对北京市级“文革”公文档案中,一批名为“清理政治环境”案卷的解读后,他得出“毛泽东塑像、语录牌在1967、1968年“文革”运动火热时期成批地涌现,达到了史上难遇的造像高峰,一直到1969年九大前后势头见缓,1970年基本停顿”2,根据这条线索,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造像运动”的发展趋势。由于清华大学主席像的巨大轰动,为了给其他单位的造像提供借鉴,清华大学的雕像组成员把毛泽东雕像的制作过程及方法制成油印资料,让全国各地来清华大学串连学习的单位和个人自由索取并模仿。短短几年里,中国城市的广场、车站、展览馆、学校都修建了毛泽2《东方历史评论》第二期“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陈徒手P136东的全身或半身塑像,这种风潮很快扩散到乡村,村庄里也树立了毛泽东小型的半身塑像。很快就传来各地“喜报”,如:1967年6月14日,上海钢铁三厂开模,首先为上海浇铸了第一尊毛泽东不锈钢半身胸像,塑像高一米零五十、宽一米一、壁厚十六毫米、重三百公斤,被各类红卫兵造反报称为“全国第一座”。闻此,在北京的“毛主席塑像委员会”不服气的声称要在天安门广场浇铸一尊高达12.26米的不锈钢毛泽东全身立像,12.26米是取毛泽东的生日是12月26日,但最后始终未能完成。因此,现在许多高校遗存的大型毛主席像,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在遍布全国各地的毛泽东塑像中,规模最大、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算辽宁省沈阳市的大型群雕《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建成后改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创作,这个学院曾在文革之前创作过许多的著名雕塑,比如与四川美术学院合创的《收租院》,在当时是相当有名的。现在这组群雕仍然坐落在沈阳市中山广场(当时叫“红旗广场”)的中心,总高近19米,毛泽东塑像高10.5米,基座高约8米、宽11米、长23米,群像人高3.5米。整座塑像用玻璃钢浇铸,基座是红色花岗岩贴面。其花费之巨、工程之大、历时之久,居建国以来城市雕塑之冠。虽然,这组雕像是集艺术的大成,但是对于大多数的雕塑来说,且不说艺术价值如何,单就质量就堪忧。1967年7月,毛泽东就意识到塑像会带来的影响。他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报送的《全国各地群众正在积极塑造毛主席巨像》报告上,就批示说:“林彪、恩来及文革小组各同志: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请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讨论一次,发出指示,加以制止。”因此对于造像的问题,毛泽东的认识是正确的。为此,中央在1967年7月13日专门发文《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简称《七一三指示》),在赞许群众热心造像的同时,也提出了造像事关国家主席形象问题,应该要保质保量、要成为千秋万代的传承,还要把造像当作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在文件原文中,有的措辞,我认为十分的“暧昧不清”,例如:“······现在某些群众组织那种匆匆忙忙的做法,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政治上的损失”,其实在这个时期,个人崇拜之风火热、盲目,难免使人误解为追捧领袖可以在政治上得到“加分”,因此这就给之后的造像运动不停反而达到高潮,做出了一定的解释。在这样一种“误解”的状态下,尽管中央一再的下发文件制止,但是各地造像热潮依旧不消。许多地方在《七一三指示》下,确实是停工了,但是群众对毛主席的热情和崇敬,成为继续造像的正当理由,因而不好加以干预;再者还有部分单位,钻了中央文件的“漏洞”,例如:“1967年秋,海军总部接到《指示》后,塑像工程停工并向政委李作鹏请示,李作鹏的批示是,《指示》说制止建造不合格的塑像,而我们建造的塑像艺术性很高,继续施工”3以致于在1970年全面停止造像前,“造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从高度上来分,可以分为头像、半身塑像、全身塑像、群体塑像;从造型上来分,可分为毛主席去安源像、毛主席军装像、毛主席便装便、毛主席挥手像、毛泽东青年及各个年龄的雕塑等;从材质上可分为石雕像、水泥雕像、有机玻璃雕像、铜质雕像、石雕加金属雕像等,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已完全成为时代的政治工具,其所表达的内容已完全政治化”。4与政治挂钩的做法,使得后来中央在叫停造像运动的时候,只有在借“清理政治环境”专项行动的名号下进行。由于造像的泛滥,导致后期大量塑像无处安放。而各级单位在没有得到中央明确的表态前,谁也不敢随意处置这些“毛主席像”。既不能再摆出来,又不敢随意粉碎或掩埋,以北京市为例,成千上万塑像都被存放在各区县的仓库中,其中部分石膏做的塑像,由于维护不佳,风化情况很严重,“面部污损严重、缺胳膊断腿等”最后各区县纷纷向北京市委发出请示,要求得到如何处理毛主席塑像的意见,最后得到了市革委会主管政治事务的丁国钰的批复,表示同意秘密对毛主席塑像,进行粉碎、焚化后就近掩埋。一直到1973年,北京全城的塑像基本处理完毕了,只留下了几十尊坚固、质量过硬的大型雕像,所以才会有今天我们所见的“毛主席像”。而在全国范围内,1967年到1969年末,“据一位老雕塑家的估算,混泥土、金属、玻璃钢和汉白玉等各种材料的室外毛泽东塑像,当时数量应该在2000尊以上”5,直到1980年11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才发出《关于毛泽东同志塑像问题的通知》,“指出:对已建成的钢筋水泥塑像或其他坚固塑像,没有必要一下子全部毁除。现在有一些地方为了塑像问题引起了争端,中央希望,凡是有争议的地方的塑像,一般不要拆毁”6。所以,遍布于全国机关、高等院校、部队大院、城市广场等地,很多质量上乘的塑像,直到今天依旧屹立着。参考文献:[1]庄家会葛红刚毛泽东时期雕塑的政治元素兰台世界[J]2012·12月上旬[2]吴继金“文革”时期的毛泽东塑像和像章钟山风雨[J]2005年第6期3中外文摘《2000尊毛泽东塑像背后的故事》成文军2011年第5期p464兰台世界2012·12月上旬《毛泽东时期雕塑的政治元素》庄家会葛红刚P975中外文摘《2000尊毛泽东塑像背后的故事》成文军2011年第5期p446文史博览《毛泽东无法叫停为自己塑像》吴继金贾向红p24[3]陈徒手“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东方历史评论[J]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4]成文军2000尊毛泽东塑像背后的故事中外文摘[J]2011年第5期[5]吴继金贾向红毛泽东无法叫停为自己塑像文史博览[J]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