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和联系(简答题)。1.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及为此进行的对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在运用公共权力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追求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2.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1)从起源时间方面:行政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它起源于美国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发展到20世纪后期才产生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西方兴起,是行政学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面临各种新出现的问题时,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自身做出的发展性的调整。2)从主体方面: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作为纯粹的公共部门的政府组织问题,还应包括第三部门组织,行政管理的主体仅是政府组织,前者范围明显大于后者。3)从研究对象方面:行政管理侧重于政府事务的管理,而公共管理侧重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管理所关注的是公共部门如何提高效率的利用现有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部门的自身的管理,而行政管理学更强调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管理更强调责任及其义务,是为了公众提供公共物品,而行政管理侧重于组织的管理体系和政策的结果。4)从本质方面:公共管理强调了“公共性”,即侧重于管理的公共意义曾面的研究,突出了公共管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行政管理由于其行政主体的唯一性决定了其研究的范围,只能对主体负责。行政管理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它与政府的本质特性密不可分,与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公共性”是其核心要素。而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内涵,不仅包括主体社会性,还包括对象的社会性。5)从追求的目标方面:行政管理重内部管理,重组织内部的执行过程,重效率;而公共管理重内、外部环境的系统研究,重社会效益的考核,重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结合。6)行政管理由于其主体是政府,往往束缚于政府体制和意识形态,缺乏变通性和自主性,而公共管理由于其主体的广泛性以及研究客体的普遍性,能有更高的创新思维和变通能力。7)公共管理体现了公民的参与性,监督意识,更好的反映出公共管理学研究所服务的对象及其目的。而行政管理学体现不出其目的,只能体现出其手段和技术层面。8)二者在适用的法律上的区别在于,行政管理侧重于《行政法》等的法律规范和监督,而公共管理则在适用于普通法律的前提下,权衡于社会舆论及公民监督。9)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侧重于效率及受益的群体;行政管理强调行政的结果公平及规范社会的作用。3.相互联系:从行政管理到公共管理。由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致使了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的转变。公共管理是行政管理发展到后期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的发展和完善。都有体现公共性。政府部门的组织问题,领导问题,决策问题,执行问题,监督问题及其管理过程中规律性问题,是二者的共性问题,二者都突出“管理”的地位,许多管理方法和技术二者都可以通用,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共同目标,在管理过程中都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程序等。二、比较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简答题)。1.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是公共经济学(EconomicsofthePublicSector)的两大经济主体。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都是通过管理的方法,更好地协调、领导组织,最后达成目标。2.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不同:公共部门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更多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私人部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部门利益为上,追求效率、效益是它的根本目标。2)管理方式的不同:由于目的不同,管理方式上也表现出差异。公共部门管理很大程度上依靠权力和威信,而私人部门管理中管理者和员工的人际关系很受到重视。3)依靠权威的不同:公共部门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其管理就是政治权威的管理,具有强制性。私人部门管理的权威是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这种权威非制度与法律所授予,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4)自主性的不同:公共部门管理充满了政治气氛,其自主性受多元制衡。私人部门管理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5)管理理性的不同:公共部门管理往往需要在多元的、甚至是冲突的利益和价值之间作出平衡和选择。因此,公共部门管理2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人部门管理大多为经济理性考虑,通常不顾及或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6)适用法律的不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是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规范。私人部门管理则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界定劳动关系。3.私人部门管理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因此公共部门管理可以吸收私人部门管理的优势来重塑政府。三、在我国目前是否应该推行新公共管理(论述题)。1.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倡导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把第二部门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事业层面,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的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以期提高政府效率,加强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新公共管理以经济学和企业的管理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它的主要内容是:区分“掌舵”与“划桨”职能,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政府应该以顾客为导向;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政府职能优化和调整等。2.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应该渐进式的推行新公共管理的行政体制改革。当前我国的政府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组织结构的僵化,人事制度的失效,巨大的公共财政压力,政府公信力下降,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等。从2003年的SARS事件中,我国政府反应的迟滞性、决策的机械性、操作的无序性将我国政府治理的弊端显现,使得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市场中表现地相当薄弱。3.当前我国的行政改革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一些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时间阶段的契合,都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临的问题比较相似:改革的外在诱因使政府治理环境的变化,如市场经济发展,信息化,全球化行政体系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刺激政府进行适应性变革,改革的内在动力是传统政府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老化,如低效、失效和政府信任危机。中国行政改革的某些操作性措施与新公共管理相似,如政企分开、政务公开、机构压缩和人员精简、完善政绩评价体系、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当然也存在根本不同的内在逻辑:西方国家是在成熟的市民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对风行百年的科层制老化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而当前我国的行政改革是顺应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向更成熟的市场经济转变的一种体制转型,所以改革的措施会有所不同。3.在我国推行新公共管理的路径选择上,应以完善官僚制(科层制)为主,能提高效率,解决工业化产生的问题。有选择的运用新公共管理:一是针对性、批判性地补足现代管理行政欠缺的合理成分,如从经验化管理走向制度化管理,对公共权力行使的规范与监督,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二是应正确吸纳公共管理的某些合理的行政精神和方法,作为我国行政改革的参考和借鉴。如对竞争观念的重视,对管理因素的强调,对公共服务具体供给方式的借,顾客观念的价值导向,政府改革必须采取战略和战术相结合的方式。4.在实行新公共管理的具体任务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全面顶层设计。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政府职能优化,核心是放手政策。主要从非国有化、自由化和压缩式管理等方面优化。非国有化也称私有化,即公有企业和公有事业的产权转为私有化。自由化主要表现为缓和规制,包括社会规制、市场规制,保护产业规制等。压缩式管理是为了应付财政困难而采取的新的管理策略,所涉及的主要是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2)加强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社会治理问题,也是行政体制改革问题。要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是指通过打破政府垄断地位,引入市场机制,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门社会、经济职能推向社会、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主要采取如下形式:政府业务合同出租;以私补公,打破政府垄断;公私伙伴关系及使用者付费;公共服务社区化。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实现公共教育、卫生服务的市场化。要实现公共服务的法制化。优质的公共服务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障。④要实现公共服务从顾客导向到公民导向。要有百姓的参与。3)创新管理方式。在推行新公共管理的同时,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新成果。如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权与权力下放。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改革。④公共人事制度改革。⑤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公共机构形象。⑥公共行政传统规范与工商企业管理方法的融合。4)坚持依法行政。这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3工作。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④严格行政执法。⑤切实加强行政复议工作。⑥提高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5)深化配套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越到后面越阻力重重,它只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更应该完善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各项配套改革。总之,我国在推行新公共管理时应立足实际,科学合理的借鉴西方改革的优点,渐进式地、创新性地推行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公共管理改革。4、新公共管理运动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以英、美为主要代表,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英国政府自1979年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了以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进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推行了西欧最为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美国政府以奥斯本和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为理论指导,于1993年克林顿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重塑政府运动”,1994年,美国政府在此基础上颁布了《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标准》,主张建立顾客至上的政府。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日本等国都把顾客导向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环节,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浪潮。归纳而言,当代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方面:第一,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第二,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第三,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包括:1、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非划桨,政府不应做执行政府,而应做一个“治理”政府;2、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须从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转变为面对顾客与市场,满足他们的需要的政府;3、政府应广泛采取授权或分权方式进行管理,使社会参与管理;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同时引入竞争机制。5、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政府职能不断扩张导致了政府面临机构臃肿、职能膨胀等困境。新公共管理对此作了反思,认为政府必须明确自身职能并调整和优化自身职能。即首先解决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的问题。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克服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它试图改革传统的官僚制管理结构,代之以市场竞争驱动型的合同管理。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一个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形成新的管理模式。现阶段正在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新一轮的机构改革的目标也正在于此。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深化,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行政改革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借鉴意义在于:1.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臃肿、人浮于事,而使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这一思想是值得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