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Kcl生产工艺KCl很稳定,加热只能熔化变成液体,再继续加热会气化。氯化钾;potassiumchloride资料分子式:KClCAS号:性质:无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结晶。密度1.984g/cm3。熔点770℃,沸点1413℃,加热至1500℃时则升华。易溶于水。溶于乙醚、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有吸湿性。易结块。生产方法有四种。(1)浮选法采用浮选剂从含钾矿浆生产氯化钾的方法。基于氯化钾和氯化钠晶体表面有不同程度被水润湿的性质,当加入浮选药剂后,即能改变他们的表面性质,扩大他们的表面润湿性差异,鼓入空气后产生小气泡,氯化钾晶体附着在小气泡上形成泡沫上升到矿浆表面。所用浮选剂包括:①捕收剂,含有16~18个碳原子的脂肪胺。②调节剂,调节捕收剂和起泡剂的作用,改善浮选条件,一般有三种:抑制剂,如淀粉、硫酸铝等;活化剂,如铅盐、铋盐等;调整剂,如碳酸钠、硫酸钠等。③起泡剂,松油和二恶烷和吡喃系的单原子和双原子醇类。土壤中含钾的原生矿物有哪些?土壤中含钾的矿物,主要以原生或次生的结晶硅酸盐状态存在于土壤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为无定形矿物或类似结晶状态。土壤含钾原生矿物主要有云母类矿物(黑云母、金云母、白云母和俚云母等)和含钾的长石类矿物(钾长石、斜长石和微斜长石等)。它们是构成土壤矿物质部分的常见矿物。含钾次生矿物有伊俐石、蛭石、和蒙脱石等。其他次生硅酸盐矿物有蛭石、绿泥石、蒙脱石。含钾原生矿物大部分存在于土壤粗粒部分,含钾次生矿物则主要存在于粘粒部分。我国不同的气候带土壤中含钾矿物有明显差异。在热带多雨地区,矿物经受强烈的风化作用,其最终产物多为高岭石和三水铝矿。这类矿物既不含钾,而且阳离子交换量低,吸附钾的能力差;在亚热带地区土壤中含钾矿物质含量虽有所增加,但仍偏低;长江流域以北的土壤,含钾矿物含量在20%以上,黏土矿物以蒙脱石和伊俐石为主,土壤含钾一般比较丰富。(2)光卤石法原料为光卤石矿时,其方法有:①全溶法,用加热到105℃的饱和氯化钠的卤水溶解光卤石,分离去氯化钠和不溶物后,将所得澄清液冷却到25℃,析出氯化钾晶体,经洗涤、干燥即得。母液经蒸发浓缩,回收其中氯化钾后,一部分排放,一部分返回溶浸光卤石矿。此法所得产品质量好,但能耗高。②冷分解法,在常温下用卤水或水溶解光卤石,得到粒度很小的氯化钾,用重力或离心力分离出氯化钾,再经洗涤、干燥即得氯化钾含量90%的产品,细度小于200目。以盐田光卤石为原料生产氯化钾的方法有:①冷分解浮选法,用浮选药剂富集氯化钾,所得产品质量差,粒度小,已趋于淘汰。②冷分解热溶结晶法,与全溶法类似,所得产品质量好,但能耗大。③冷结晶法,在冷分解盐田光卤石过程中,控制光卤石加入速度,以维持氯化钾的过饱和度,再将其中氯化钠和氯化镁分离而得氯化钾产品。此法产品粒度大,质量好,能耗和成本较低,但要求光卤石原料中含氯化钠较少。(3)溶解结晶法利用钾盐矿中氯化钾与氯化钠的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用加热到100~110℃已结晶分离析出氯化钾母液(卤液)溶浸钾盐矿,其中氯化钾转入溶液,氯化钠和其他不溶物残留在不溶性残渣中,离心分离出残渣,将澄清液冷却后得氯化钾结晶。此法所得产品质量好,对矿石适应性强。适用于氯化钾晶体单体分离颗粒小、组分比较复杂的钾盐矿,但能耗较大。(4)重介质分离法:利用钾石盐矿中石钾盐与石盐的相对密度的不同,加入一种密度介于石钾盐与石盐之间的介质而使他们分离的方法。重介质悬浮液可用硫铁矿粉(或硅铁粉)和饱和卤水配制。此法适用于大颗粒、高品位的钾石盐矿的分离。如粒度小于1mm者,因内附着力导致颗粒间无选择性的附聚作用,不能采用此法。食用和药用氯化钾由工业级氯化钾加蒸馏水溶解成饱和溶液,加入脱色剂,除砷剂和除重金属剂进行溶液提纯,经沉淀,过滤,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制得。用作营养增补剂,胶凝剂、酵母食料,代盐剂。与食盐一样可用于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发酵、调味、罐头、方便食品等的调味剂,制成低钠产品。还用于强化钾供人体电解质用,配制运动员饮料。医药上用作利尿药和防治缺钾症的药物。用于制造碳酸钾等钾盐、生产G盐和活性染料。用于照相,电镀,钢铁热处理。也可用作消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