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2=16分)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3、工程:指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4.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生死存亡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1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13.系统工程: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控数学方法和工具研究一般系统的分析、规划、开发、设计、组织、管理等问题,使系统整体最佳地实现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14可持续发展:指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来满足当代的怜惜需求称为可持续发展。15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16.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17.农田防护林: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牲畜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防护林。18水土保持林: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防护林。19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20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内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21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设施,根据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特点,所规划营造的以防护林为主体的和与其它林种相结合的总体。22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它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23森林的经济效益: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开发利用已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24森林的生态效益: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森林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全部效用。25森林的社会效益: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认识、且已为社会服务的那部分效益。26封山育林:指对破坏了的森林,经过人为的封禁培育,利用林木天然下种或萌芽更新能力,达到恢复森林植被,促进森林恢复的一种措施。27林种的水平配置:所谓林种的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28林种的立体配置:所谓林种的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二.单项选择:(14*1=14分)1.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A)的,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以热的形式消散,并由太阳不断的补给热量。A:单向B:双向C:多向D:平行2.环境的不可逆变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主要是由(B)引起的。A:自然干扰B:人为干扰C:自然促进D:人为促进3.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遵循(B)模式途径进行。A:1个B:2个C:3个D:4个4.由雷电引起的火灾、洪水、飓风、虫灾等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属于(A)。A:自然干扰B:人为干扰C:自然促进D:人为促进5.林业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款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C)生态系统。A:森林B:山地C:复合D:单一6.在农田、湿地、森林和草原四大生态系统中,(C)生态系统处于主导地位。A:农田B:湿地C:森林D:草原7.我国为治理和缓解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等环境问题,决定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A)。A:三北防护林工程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C:沿海防护林工程D:平原绿化工程8.我国为改善水土流失、洪灾、干旱、泥石流频繁发生的恶劣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性情发展而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B)。A:三北防护林工程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C:沿海防护林工程D:平原绿化工程9.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为干扰将引起环境的(D)变化。A:一般B:双向C:可逆D:不可逆10生态系统可以从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破坏中得到恢复,通过人类的科学参与,一些生态系统可以(A)。A:加速恢复B:缓慢恢复C:加速破坏D:缓慢破坏11人类活动所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参与下,由于管理对策的不同,一般可以产生(C)种结果。A:2B:3C:4D:512.人类在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D)对生态系统的作用。A:灾害B:因素C:条件D:干扰13.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过程中,(A)所引起的干扰作用应首先考虑。A:人类活动B:环境因素C:自然灾害D:政策导向14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它对于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称为(B)。A:区域的生产能力B:环境的承载能力C:环境的缓冲能力D:管理的调节能力15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的总体水平上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称为(A)。A:区域的生产能力B:环境的承载能力C:环境的缓冲能力D:管理的调节能力16.人的智力开发和对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驾驭能力称为(D)。A:区域的生产能力B:环境的承载能力C:环境的缓冲能力D:管理的调节能力17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中,人们已总结出(D)条基本原则,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必须遵从的理论,亦称“假性公理”。A:4B:5C:6D:718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是(B)环境。A:自然B:工程C:社会D:信息19.环境的功能特性是指环境的整体功能(A)各子系统和各组分功能之和。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20在流域内实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A)。A:生物措施B:工程措施C:农业技术措施D:规划措施21在流域内采用修梯田、筑坝挖排水沟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A)。A:生物措施B:工程措施C:农业技术措施D:规划措施22在流域内采用水平犁地、间作套种、桔杆覆盖、免耕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A)。A:生物措施B:工程措施C:农业技术措施D:规划措施23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繁育的环境而营造的防护林是(C)。A:防风固沙林B:水土保持林C:农田防护林D:水源涵养林24.(B)营造的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A:防风固沙林B:水土保持林C:农田防护林D:水源涵养林25.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方营造的森林是(A)。A:防风固沙林B:水土保持林C:农田防护林D:水源涵养林26.根据气候、自然地理概况、能源、国民生产总值等将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区划为(C)个生态类型区。A:7B:8C:9D:1027.由过度放牧、樵采等导致原有植被严重破坏,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坡面,需(C)防止坡面进一步侵蚀。A:营造用材林B:营造经济林C:营造水土保持林D:封山育林28.在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由于不合理利用,植被状况恶化而引起坡面水土流失,可通过)D)逐步恢复植被。A:营造用材林B:营造经济林C:营造水土保持林D:封山育林29.由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矿山开发等造成的大面积裸露坡面,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采取(C)措施防治。A:营造水土保持林B:工程护坡C:工程护坡与营造水土保持林结合D:营造护坡经济林30.营造水土保持林最理想的配置模式是(C)。A:纯林B:混交林C:乔-灌-草栽培D:经济林31.为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及控制坡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森林是(A)A:护坡薪炭林B:护坡用材林C:复合林牧护坡林D:护坡经济林32.为恢复植被或人工培育牧草创造必要的条件,利用林业本身的特点为牲畜提供饲料并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森林是(C)。A:护坡薪炭林B:护坡用材林C:复合林牧护坡林D:护坡经济林33.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林种构建是以(C)为主体,各林种合理配置与组合构建而成。A:用材林B:经济林C:防护林D:薪炭林34.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中,(B)林种是农民脱贫致富、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林种之一。A:用材林B:经济林C:防护林D:薪炭林35.气候湿润、土壤水分条件好,但面积大、地处边远、人烟稀少的地区,可采用(C)方式造林。A:人工造林B:播种造林C:飞播造林D:植苗造林36.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是(A)。A:现状调查与分析B:区域规划设计C:项目技术设计D:项目树种选择37.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的内容大多数是以(A)。A:造林为主B:种苗为主C:多种经营为主D:水利工程设施为主38.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适地适树及(B)。A:良种壮苗、精细管理B:合理稀植、营造混交林C:合理密度、细致整地D:良种壮苗、抚育管理39.农田防护林的主要防护效应是(C)。A:防洪B:防沙C:防风D:水土保持40.林带胁地现象是指林带树木会使靠近林缘两侧附近的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造成减产的现象,其影响范围为树高的(A)。A:1-2倍B:2-3倍C:3-4倍D:4-5倍41.我国许多农村家庭利用庭院发展的“庭院经济”是典型的(D)模式。A:林农复合经营B:林牧复合经营C:林果复合经营D:林农牧复合经营42.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森林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全部效用是森林的(A)。A:生态效益B: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D:综合效益43.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开发利用已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指森林的(B)。A:生态效益B: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D:综合效益44.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认识,且已为社会服务的那部分效益指森林的(3)。A:生态效益B: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D:综合效益45.林业生态工程各种措施是改造自然的过程,其次效益的发挥需要足够的时间,这种特征是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B)。A:多样性特征B:迟效性特征C:时空性特征D:负效性特征三.多项选择:1.林业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134)。①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种源基地建设工程④食物链工程⑤资源开发利用工程2.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135)。①共生②复合③互生④等级⑤抗生3.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具有(345)。①养分归还②环境改善③能量流动④物质循环⑤信息联系4.干扰是使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12345)属于人为干扰。①森林采伐②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