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食用菌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食用菌到目前,已生产菌棒693万棒,生产食用菌390万公斤,实现经济效益2068万元。怀柔区食用菌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前言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保健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防癌、抗癌、防止多种疾病的功能,是一种健康长寿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食品,也是一种美容食品,常吃食用菌不但可提高免疫力,还可消除面部的色斑、黄斑、雀斑,使皮肤变白、变嫩的神奇效果。过去食用菌都是靠自然野生,数量稀少,采集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7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到1978年全国产量只有5万多吨,80年代进入了发展阶段,1990年突破100万吨,到2001年达到781万吨,产值达314亿元,而且每年都是以30-40%的速度增长。其中平菇259万吨,香菇207万吨,双孢蘑菇74万吨,金针菇38.9万吨,黑木耳42.4万吨,银耳11.4万吨。还有姬菇、草菇、滑菇、灵芝、天麻等产量均居第一位,随着技术上不断改进和更新,新品种不断增加,目前不受地区资源条件的限制都可栽培。怀柔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对农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项重要举措。2005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怀柔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就是要根据怀柔总体功能定位和农业资源实际,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落脚点,积极开发农业新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和统一。一、怀柔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一)发展食用菌产业是人们追求安全、保健食品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认识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食用菌是具有真核的菌类食品,以其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并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而广受重视,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人类需要食用菌来增进身体健康。(二)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呼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食用菌可以将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林副产品及大量的废棉、废纸、酿造废渣等工业废物再次利用,生产出大量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其废渣还可进行三次利用,开发成为有机肥和反雏动物饲料,从而达到资源的百分百利用,达到零排放和可持续发展。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作物栽培之外的非耕地、砂石地、坡地、薄地、房前屋后等,进行立体栽培高效率生产。由此可见,不论从原料来源还是土地资源的利用上看,食用菌产业发展都是造福现在、功在未来的常青事业。(三)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及农村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抓好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由于食用菌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4以上,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具有生态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搞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农村和农业工作有十分重要意义。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我市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二、怀柔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怀柔区近两年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最新统计,截止到2008年7月,全区食用菌生产面积达17.0万㎡(255亩),总产量10450吨,年产值4418万元。主要种植平菇、香菇、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栗蘑)和少量的黑木耳;涉及11个镇乡,企业10家(其中一家发展盆栽鹿角灵芝),合作组织4个(其中喇叭沟门西府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在建设中),7个大户。(详见附表1)三、食用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优势(一)产业存在主要问题。1、缺乏菌种引进、选育、提纯复壮、示范推广的正规化体系。我区还没有专门的食用菌菌种选育单位,品种更新较慢,优良菌种培育有待加强。一个品种沿用多年,造成种性退化,而且缺乏工厂化生产的专用品种;此外,许多品种的种性不明确,同一菌种随意转管,年年转接,随意起名,不仅使育种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而且严重影响菌种质量,扰乱菌种市场。2、高档品种相对较少,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缺乏深加工产品。目前上市量最大的仍以香菇、平菇和木耳为主,双孢菇、白灵菇、金针菇等中档菇也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杏鲍菇、茶树菇、秀珍菇和长根菇等珍稀、高档品种的上市量不多,市场份额很小;大量产品不能走出本地市场,而且主要以鲜销为主,上市时间过于集中(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夏季供应不足,市场制约大,致使某一时间某一品种供应饱和,波动幅度大,价格不稳定,集中上市时常出现相互压级压价问题,农民增产不能增收,从而挫伤了生产的积极性。3、基础设施较差,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与北京市总体发展水平相比,我区的食用菌生产仍处于初级发展水平,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技术环节不规范;在产品保鲜、深加工等方面水平不高,很难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产业化水平;在生产管理中缺乏无公害生产意识,无规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产品质量标准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较弱,影响食用菌的产业化、标准化发展。4、技术力量薄弱,组织化程度低。北京市有较多的食用菌专家及相关的科研机构,但在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中基本没有负责食用菌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许多工作只靠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协会等组织带动,很难满足食用菌生产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需求;技术推广仅限于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前、产后的服务薄弱,菇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无法得到及时引导;同时,各合作组织之间、合作组织与加工龙头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等沟通和交流,甚至造成局部利益的竞争。5、市场不规范,产品质量定位和标准不统一,监管力度不严。由于我区没有专门的食用菌协调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致使许多食用菌产品市场规定不一致,不按标准进行严格界定,装箱时品质不同,造成产品质量难于控制。对产品的安全性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监管力度不够,产品无可追溯性。6、缺乏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将食用菌作为产业发展,没有配套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现出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大部分投入仅限于一些项目专款,缺乏稳定的、长效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二)优势因素。1、科技优势。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技术力量的优势,全国的食用菌专家及权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很多集中在北京,他们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把握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市食用菌协会对全市的食用菌规范化生产销售进行监督、协调和引导,经常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及科技下乡,在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成立了食用菌研究室,其主要任务就是积极推广食用菌生产实用技术,在全市进行试验示范,带动京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前期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为了加强菌种管理,市种子管理站也成立了专门的菌种检测实验室,配备了必要的检测设备,对菌种生产管理进行培训、调研和仲裁检验。2、原料及劳动力优势。我区大部分农区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用于食用菌生产原料的玉米芯、豆秸、玉米秸、麦秸、稻草及动物粪便等来源丰富,还有大量的苹果、板栗、桃树、梨树等,每年修剪的枝杈也是很好的食用菌栽培原料。栽培食用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另据资料显示,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的劳动力构成中,京外人员占据的比例逐年增加,在部分食用菌生产企业中,外来人员占企业劳动力总数的50~70%,除了在企业打工之外,许多外地农民看好北京的食用菌市场,到我区租赁土地进行食用菌生产。由于外来劳动力易于管理、工资要求不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更易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京食用菌产业的发展。3、市场优势。食用菌天然、营养、安全、保健,在技术性壁垒严重的国际贸易中呈现出其他农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趋向营养化、保健化,食用菌作为健康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消费市场十分广阔,需求量与日俱增。虽然我市的食用菌产量逐年攀升,但北京是个消费型大都市,相对于日益增加的消费群体来讲,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估计,目前北京的食用菌消费量约为每年16万吨,自产率仅为30%~40%,其余大部分依靠从外省调入,因此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本市基本不存在食用菌销售难的问题,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销售渠道,许多农户的产品都有商贩到地头收购,还有一些农户自己将产品销售到附近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尽管有个别农户反映偶尔有销售不畅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技术不到位造成的产品品质和商品性差。总体上看,本市每年从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食用菌产销两旺,供求基本平衡;夏季是食用菌的生产淡季,市场供应不足,产品价格偏高。因此,本市夏季食用菌生产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四、总体思路和目标(一)规划依据。“北京市农业产业布局指导意见”;《怀柔区“十一五”期间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乡镇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二)指导思想。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潜力为前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依靠科技,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走资源高效率利用和深度开发农业再生资源的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用科技的强大动力把食用菌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上新台阶;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强、设施标准先进的区域特色基地,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怀柔区食用菌产业建设成为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相统一,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四个功能为一体,区域化、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的特色产业。(三)规划建设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3、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4、加强各级产业服务组织建设,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因地制宜,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食用菌产业向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转变;5、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发挥食用菌产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和示范功能,为逐步消除我区“产业空壳村”,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就业提供产业。(四)总体规划思路与发展方向。1、发展重点。(1)推进工厂化管理。工厂化生产是今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点。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以庭院为主,冬季室内养菌,春季室外栽培,也可和粮食作物、蔬菜间作套种。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要求,依靠廉价劳动力追求效益的优势将很快降低,靠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求效益、增加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加快实现机械化、工厂化生产的步伐势在必行。没有机械化、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应逐步推进工厂化生产,建立食用菌开发公司等社会化服务体系,集供菌、培训、技术、效益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使某一品种成为名、优、新、稀产品。(2)普及已有技术生产。食用菌生产一方面要积极采用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和关键技术,另一方面也不能摒弃已有常规技术的普及推广。产业的发展应从技术需要和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不能一味追求高新技术,要采用高新技术、常规技术和简单技术的组合配套,从而获得最优的性价比。目前许多已有生产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脱节,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应根据本市的生态环境,结合不同食用菌的生活习惯,设计不同的生态小气候,筛选出既简单易行、又能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向广大菇农进行示范推广。重点推广林地栽培、农田套种等开放式食用菌栽培配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2、发展模式。(1)行业协会带动(行业协会+基地+示范户)模式。该模式是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种较好模式。食用菌产业行业协会要以建基地、促销售、联农户、创品牌为目标,统筹指导区(县)内企业、基地和专业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开展技术咨询、推广和服务,协调进行合作经营,开展技术交流和协作;协助基地筛选、论证开发项目,帮助争取和筹集资金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