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综合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就包括“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致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这是很多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科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式学习中的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科学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每一节课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不能合作,教师宣布合作开始,但是小组成员还是乱哄哄无所适从,或者争抢材料,乱搞一通;不会合作,分工不够明确,不能取长补短,缺少互相合作,小组长带领的不历,汇报员缺乏合作意识;交流比较简单,不够条理性,好学生成了唱独角戏,差学生清闲无事,小组内互相职责,小组间互相攻击,甚至故意找茬,经常弄得课堂上乱糟糟的,师生之间关系欠和谐气氛。这样,表面看一节课下来,课堂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的有效探究不够,深度思考不足。更由于合作效益差,常常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重难点未能突破,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毫无收获。二、课题的提出针对我们学校科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研究透彻,找出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三、课题的界定: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群体学习,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个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授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或者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型学习小组为基础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集体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四、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教学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九五”期间,国内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四、课题研究的意义1、分析本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实验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探索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五、研究的目的: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合作学习,使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弱的学生,从而形成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学,我教人人学”的良好效果。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四种意识,即责任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建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固定小组,建立评价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直到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使学生在科学课堂学习中能积极探究,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高质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的学习素质。六、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在我校四年级学生中进行研究。七、研究计划:(一)研究假设由于合作学习的效益差,常常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师劳而无功,身心疲惫,学生吵吵闹闹收获极少。我们认为,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如何训练。如果我们解决了过去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目标不明、分工不清、训练不够的问题,用具体的案例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逐步学会团结协作,互助交流,耐心倾听,积极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运用评价的导向作用,制度的约束作用,组织方法只要得当,这样科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就一定会有“据”有“序”有“趣”。(二)具体方法: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的成功也只有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形成“人人为我学,我为人人学”的思想。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团队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团队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2、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可以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要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这就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各小组的组员的积极性,形成组与组之间明争暗赛的气氛。3、设计有趣的合作性活动。科学课堂教学是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出新颖有趣的合作性活动,使学生真正能动起来,在玩中学,学中悟,让科学教学课堂活起来,使学生乐于合作。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并利用形式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的进行。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探究活动,将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延续学生探究的热情。(三)、研究的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地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2、调查法:通过对研究过程中的调查,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改进计划,控制无关工作。3、个案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4、研讨法: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研讨方法,提高操作水平。5、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八、课题的实施:(一)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9月)这一阶段完成理论学习、研究内容,制定规划。1、调查了解现状,确定研究内容。2、成立研究机构,制定研究方案。3、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4、结实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二)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这一阶段全面实施研究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改变策略。1、科学教师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行动研究,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2、收集相关信息,研究材料。3、聘请专家指导研究工作。4、积极撰写实验心得和以难论文,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三)实验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这一阶段,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完成研究。1、收集,整理实验信息和材料。2、开展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3、撰写研究报告。(1)确定研究教师及班级,制定实施方案和第一期实验计划。首先要了解实验班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谈话、检测(主要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研究班学生的现状,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到他们的薄弱环节,建好学生成长档案,以利于有的放矢开展工作。(2)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购买有关理论书籍,收集有关资料,组织学习。学习形式主要是组织讲座;观看国内外新的教学法理论和优秀课例的光盘;计算机远程教育培训;外出听课学习。(3)营造氛围,宣传新型课堂教学理念。利用校园的黑板报、手抄报,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宣传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通过各种活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4)利用“三结合”教育优势,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扩大社会影响力。(5)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组织学生学习,学习提高研究水平。(6)第一期实验结果检测。听课,进行课堂评价,检测教师;测试,检测学生;学生问卷调查,写出实验结果分析。(7)总结成绩,写出经验体会。写好第一期实验阶段性总结。第二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分析第一期实验情况,制定第二期实验计划。②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做好延续、深入、提高工作。③继续在各班进行新型课堂模式的研究。④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⑤第二阶段实验结果检测分析。⑥整理阶段性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⑦写出经验论文,镇区论文评比。3、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这一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评定;分析、总结,深化研究,扩大战果;针对此课题研究撰写实验报告、论文;完成结题,将成果加以推广。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组织科学老师;结合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开展了“我学习我成长”教师专业学习活动。2、建立研究机构。组织每一位科学教师参与研究,让行为研究走近教师,走进课堂,激发教师研究内驱力。同时,以开展研究为纽带,组成研究组,发挥互补优势,培养有活力和实力的科研群体。3、注重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在逐步推进实验过程中,以下“三个意识”显示了应有的功能。①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②强化了“合作”意识。③强化了“情感意识”。4、营造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集体学习的优势,开展合作学习。并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当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主张、问题有偏离或失误时,我们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能够表达,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他们在主动学习,我们应该感到欣慰,首先要学会倾听,要给予他信任的目光,尊重他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老师给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让同学们自己推举学习小组组长,在适当的时间召开会议,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良好学习环境。5、明确目的、有序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我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
本文标题: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0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