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自然辨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他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主要观点:①认为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②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③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2)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从自然本身去认识,一方面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另一方面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②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古代朴素辨证自然观使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方面为自然科学提供了认识自然界的整体观念,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另一方面,朴素自然观中的许多天才的猜测和推断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再一方面,古代朴素自然观对自然科学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传统。(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①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观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其中已经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地、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③在认识上既带有整体性,又带有笼统性和模糊性,不能科学的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②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③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2)主要特征: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①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坚持了委屈主义立场,吧各种自然现象都归结为物质的原因冲破了神学和唯心主义自然观的羁绊。②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的标准,培育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①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的一种倒退,因为他把自然界描绘成一部巨大的图景,没能如实的反映自然界的本质②在运动观点上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③在思维方式上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④在本源问题上主张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③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④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⑤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2)主要特征: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①推动了人类自然观革命性变革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对人类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创新和推动作用,实现了人类自然观发展史的一次革命②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③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吉基础。4、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系统科学理论主要观点:①辨证统一的物质系统;②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③系统演化的不可逆性;④分叉和突现是其基本演化方式,时间具有不可逆性;⑤“混沌——有序”的交替过程主要特征: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辨证统一。5、人工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近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系统科学和生态科学。主要观点:①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②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③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④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主要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6、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研究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以此体现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生态科学。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离不开自然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③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④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主要特征: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7、什么是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怎样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依据生态和系统科学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1)都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2)各有侧重:系统自然观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从人类文明高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发展。(3)相互关联:系统观为人工观和生态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观为系统观好生态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观为系统观和人工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第二章1.如何认识科学的本质特征和技术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织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六个维度:①科学作为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活动、方法系统和知识体系;②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③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④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⑤科学是精神生产领域的社会劳动;⑥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狭义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主要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技术理论、技能技巧、工艺、产品)两个方面。(五个维度:①从技术与人的关系出发,技术是客观化的人类器官;②从技术与生产、经济的关系出发③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技术被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④把技术当作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技术是一种认知形式或程序活动;⑤从哲学的层面出发,技术一种与自然不同的非自然的展现方式)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2、科学发展模式(1)科学发展的线性累计模式。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其中没有渐进的中断,没有革命。(2)科学发展的否定式发展观。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可以把理论不断经受否正检验而发展的过程简略的表示为:P1…TTEEP2。换言之,科学认识是在不断改正自己的谬误中向前发展的。(3)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观。历史主义托马斯.库恩提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发展时以“范式”转化为枢纽,知识积累与创新相互更迭、具有动态结构的历史过程。他提出了如下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之科学发展模式。任何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质上都是一套科学研究纲领,它由一个有组织的具有严格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系列、由相互关联的“硬核”、“保护带”和“启示法”组成3、技术发展模式(1)技术自主论(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认为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变迁。埃吕尔和温纳被公认为技术自主论的主要代表。(2)社会建构论。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本观点是主张知识是被社会构建起来的,而不是反映自然的结果。如比克、平齐等人第三章1.科技研究的四种辩证思维方法(重点看归纳和演绎,其他的作为了解)一、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分别研究考察的方法。(解剖、拆解研究,是见“树”过程)【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方法。见“林”过程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的辩证思维,构成了认识事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方法和阶段。分析研究是综合创造的基础,综合创造是分析研究的目的。数学案例:三角形面积——曲边三角形面积——极限与微积分人文案例:毛泽东阶级分析与革命道路选择二、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不是必然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科研归纳是从情境密切相关的特定研究中得到在此情境适用的一般性结论。归纳的结论推广要注意情境适用性。负面案例:学生打架致死与校园禁酒职工跳楼布网学生跳楼锁窗。【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必然性的,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结论必然正确。演绎常用于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上。归纳不是必然推理,单纯使用就会出现“归纳问题”,演绎是必然推理,单纯使用就无法发现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发明。两者有机结合形成辩证思维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技术到科学的过程),演绎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科学到技术的过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推挤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化。三、从抽象到具体【抽象】即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具体】有两个含义。第一,指感性具体,即人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