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相对的绝对的本质表现为: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二、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非货币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3、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三、劳动力市场外循环内循环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2、实证研究法:注意步骤的正确排序3、规范研究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以政府为服务的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1、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2、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3、ES=ΔS/S/ΔW/W4、供给无弹性,即ES=0。这时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5、单位供给弹性,即ES=1。这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女性劳参率中国是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①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②制度劳动时间缩短③人口出生率下降④科学技术进步3、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二、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1、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2、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3、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是: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1、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马歇尔。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2(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有分配,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等工资,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2、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3、劳动年龄组范围内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供给将比较充分;反之,劳动力供给将趋向减少。4、在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一定的情况下,其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劳动力供给也有明显差异。(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①劳动的边际生产率②劳动力再生产费用③劳动的负效用。二、工资形式1、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2、货币工资受到三个主要因素影响:①货币工资率②工作时间长度③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1、就业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劳动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1、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入分配看,它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二)就业总量决定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二、失业及其类型4种通常情况下,在劳动年龄之内,有就业要求并在职业介绍部门或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尚未工作的人,均为失业者。失业类型为:①磨擦性失业,磨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②技术性失业,③结构性失业,④季节性失业。三、需求不足性失业1、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为周期性失业。2、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对策有两点:其一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其二是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1、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2、失业的负面影响:一,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二,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三,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1、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2、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受到法律的保护。3、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4、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35、财政政策因其目标的不同,分为二种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6、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是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7、基尼系数(看图)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第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第二,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第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第四,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①指导性、纲领性②特殊性③稳定性④权威性)2、劳动法的内容包括:①劳动关系、②劳动校准、③社会保险、④就业、⑤培训、⑥劳动监督检查。3、根据《宪法》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可以说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4、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5、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地体现为①基本保护、②全面保护、③优先保护。6、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7、三方原则:政府、工会、企业家协会共同参与决定或听取工会和企业家协会的意见。8、工会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三、劳动法律渊源1、劳动法的渊源就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2、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是我国劳动法的首要渊源。3、我国宪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①劳动权;②报酬权;③休息休假权;④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⑤物质帮助权;⑥培训权;⑦结社权。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1、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它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2、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①劳动合同关系;②劳动行政法律关系;③劳动服务法律关系。3、劳动合同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关系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2、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3、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劳动法律事实1、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为劳动法律事实。2、劳动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等。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1、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2、按照环境不确定性可以把环境分成四类:①政治环境、②经济环境、③法律环境、④技术环境。3、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①现有竞争对手的数目、②现有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③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④固定成本的高低、⑤行业成长过剩。44、顾客力量的分析包括:①企业产品消费群体分析、②顾客购买动机分析、③顾客消费承受能力分析。二、企业分析1、在成本竞争中,效率指标对企业特别重要。2、通过服务或者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的企业,效果是关键性的衡量指标。3、SWOT分析法为企业提供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增长型战略(SO)、扭转型战略(WO)、防御型战略(WT)、多种经营型战略(ST)。4、企业的总体战略有:①进入战略、②发展战略、③稳定战略、④撤退战略。5、一般竞争战略有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重点战略。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1、定量评价标准可以选用下列指标:资金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市场占有率、利润总额、销售利润率、投资收益率、股票平均收益等。2、定性评价标准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的:战略与环境的一致性、存在的风险性、战略与资源的配套性、战略执行的时间性、战略与企业组织的协调性等。3、战略控制的方法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1、决策科学化的要求:①合理的决策标准②有效的信息系统③系统的决策观念④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科学化。2、确定性决策方法:①量本利分析法②线性规划法③微分法3、风险性决策方法(1)五个条件(2)对于风险性决策,有收益矩阵、决策树、敏感性分析等方法4、不确定性决策方法5、PDCA循环法plan、do、check、action6、企业经营计划目标管理特点(5点):①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②要求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③富于参与性④强调自我控制⑤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第三节市场营销一、市场分析1、在三种类型的组织市场中,产业市场最具代表性,是最多样化和最庞大的组织市场,是市场营销分析主要对象。2、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3、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如下:①环境因素、②组织因素、③人际因素、④个人因素。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1、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①分析市场机会、②选择目标市场、③设计市场营销组合、④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1、市场细分是按照顾客需求差别来进行的。2、产业市场细分的标准:①最终用户、②用户规模、③行为标准、④地理标准。3、目标市场的选择有三种选择:①无差异市场营销、②差异市场营销、③集中市场营销。4、市场定位的实质就在于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留下值得购买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5、营销组合中所包含的可控变量很多,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变量,即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6、科学的决策体系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合理的奖罚制度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组织效应。7、市场营销计划的控制主要有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5三、市场营销策略1、市场营销策略为:①产品策略、②定价策略、③分销策略、④促销策略。2、产品策略包括:①产品组合策略、②品牌与商标策略、③包装策略、④产品生命周期、⑤服务策略。3、价格是影响产品销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定价原则:产品的最高价格取决于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的最低价格取决于该产品的成本费用。5、定价的方法有三类:①成本导向定价法、②需求导向定价法、③竞争导向定价法。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一、个体差异1、人有差异是心理学的第一定律。2、关于能力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关注的。能力越强,绩效越高。3、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原因是人格更为复杂,它包括了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4、能力差异的程度可采用统一量度作为标准(如智商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