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化学选修5-3-2知识点
132005年11月28日星期一第二节醛(习题课)教学目的:1、熟悉掌握醛类的性质,熟练应用。2、对于烯烃、卤代烃、醇、醛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楚应用。3、通过习题深入掌握知识要点。教学重点:通过评讲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教学难点:通过评讲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教学安排:(自学)教材P58《科学视野》完成表格:丙酮丙醛结构简式分子式催化氧化催化氢化(评讲)《优化设计》P56“自学导引”二、乙醛3、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银氨溶液的配制: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银镜的产生: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2Ag↓+3NH3离子: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H2O+2Ag↓+3NH3(强调)醛类的氧化反应。(重点)《优化设计》P59:6推断:14HClABO2H2ONaOH溶液H2CD(强调)反应原理(断键位置),反应类型,物质间的转变。烯烃卤代烃醇醛羧酸教学效果:1.9班学生完成作业不够主动,课堂上不得不给时间完成作业,结果习题评讲的量受到影响,后来也提醒了学生,这样下去,学习会非常被动。2.12班的学生对于方程式的书写不能很好地掌握,如何督促其记忆,看来不只是要多次测验,还要反复强调反应原理,让其清楚断键位置。教学改进:1.统考范围增大,包括高一所学的必修1和必修2,本学期的内容只考前三章,但若从长远着眼,必须要尽快将本教材完成,所以暂时不考虑复习的事情。2.对于化学方向的学生必须要给予一定重视,让他们有意识地重视X的学习。152005年11月30日星期三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等化学性质,了解示踪原子在研究化学反应机理中的应用。2.了解酯的水解反应的机理,并了解乙酸的酯化与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3.了解羧酸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掌握羧酸和酯的性质。教学难点:掌握羧酸和酯的性质。教学安排:(自学)羧酸:烃基+羧基R-COOH分类一: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芳香酸(苯甲酸C6H5COOH)分类二:一元酸、二元酸。(介绍)乙酸物性: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又称冰醋酸。(重点)化性:1、酸性。完成方程式:HCl+Na2CO3该复分解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原理是?强酸制弱酸。(实验)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现象?原理?(探究)P60(可进行讨论)原理: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CO2+H2O+NaHCO3结论:酸性比较:乙酸碳酸苯酚(重点)2.酯化反应:酸与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高一)(实验)(1)装置P63:图3-21(2)药品:浓硫酸和乙醇的混合液,乙酸,饱和Na2CO3溶液(3)原理: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注意断键位置,总结通式(示踪原子:18O)16(练习)完成甲酸与乙醇,乙酸与甲醇,乙二酸与乙醇,乙酸与乙二醇,乙二酸与乙二醇的反应方程式并写出产物名称。(总结)-CO-OH+H-18O-===-CO-18O-(某酸某酯)+H2O(4)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吸水。(5)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吸收乙醇、吸收乙酸、降低酯的溶解度(介绍)酯:羧酸分子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RCOOR’。物性: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一般小于水,并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存在与应用:P62水果、饮料、食品(重点)酯的化学性质。(实验)乙酸乙酯的水解。三支试管,标记数字,各加3ml水、稀硫酸、稀氢氧化钠,再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乙酸乙酯,热水浴中3分钟。1.只有水:几乎不反应。2.酸性条件:CH3CO-OCH2CH3+H2O===CH3CO-OH+H-OCH2CH33.碱性条件:CH3CO-OCH2CH3+NaOH===CH3CO-ONa+H-OCH2CH3总结通式:RCOOR’+NaOH===RCOONa+HOR’(提问)为什么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比较彻底?(作业)教材P63:2,3,教学效果:1.12班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向来都比较大,但在实验室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且内容无法加深。2.9班的人数现在为42人,纪律很好控制,但实验的效果一般,有四组学生没有用乙酸就做实验,结果没有得到乙酸乙酯。教学改进:1.将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在课堂完成,就用学生自己实验得到的乙酸乙酯进行,因为量不是很多,所以现象必须是仔细观察才可以看到,且部分学生的实验现象几乎一样。2.课堂上完成实验后,很难将内容进行总结和加深,所以必须还有一节课将羧酸和酯的化学性质进行重新分析和强调。172005年12月2日星期五第三节羧酸酯(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原理。2.通过教材习题加深对本节知识的深层理解。教学重点:掌握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原理。教学难点:掌握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原理。教学安排:(小测验)1、CH3COOH+CH3CH2OH浓硫酸△4、HCOOH+CH3OH浓硫酸△2、CH3COOCH2CH3+H2O浓硫酸△5、HCOOCH3+H2O浓硫酸△3、CH3COOCH2CH3+NaOH浓硫酸△6、HCOOCH3+NaOH浓硫酸△(强调)酯化反应的原理:羧酸+醇浓硫酸△酯+水通式:-COOH+HO-浓硫酸△-COO-+H2O(习题)CH3COOH+乙二醇浓硫酸△乙二酸+CH3CH2OH浓硫酸△(强调)酯的水解反应原理:酯+水羧酸+醇酯+碱△羧酸盐+醇(羧酸+碱=羧酸盐+水)通式:R-COO-R1+H2OR-COOH+HO-R1R-COO-R1+NaOH△R-COOH+HO-R1(习题)教材P63:1碱为KOH,变化的即为羧酸盐:乙酸钾。教材P63:3解题思路:果实催熟剂C为乙烯,则与浓硫酸加热生成C的B为乙醇,则A:C3H6O2为酯,水解产物之一为乙醇,则A为甲酸乙酯,继续推出乙醇被氧化成稀无机酸△稀无机酸△18D乙醛,继续被氧化成E乙酸。教材P63:4总结:注意官能团的化学性质教学效果:1.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为可逆的两个反应,也是本节的重点,学生对酯化反应的原理掌握难度较大,因此本节课的加强正好帮助了学生对该内容的加深。2.教学速度较慢,无论是反应原理讲解还是习题评讲,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在第一次时都显得较缓慢。教学改进:1.因为时间的缘故,《优化设计》的题目必须减少,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尽快完成选修5的内容,并且对必修1和必修2进行必要的总结。2.完成本章内容后,要对必修1和必修2开始基础知识的小结。与钠反应与Na2CO3反应与NaOH醇羟基酚羟基羧基192005年12月5日星期一第三节羧酸酯(习题)教学目的:1.通过习题掌握羧酸和酯类的化学性质。2.加强对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深入理解。教学重点:强化羧酸和酯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强化羧酸和酯的化学性质。教学安排:(小测验)CH3CH2CH2OHCH3CH2CHOCH3CH2COOH酯CH3CH2CH2BrCH3CH=CH2CH3CH2CH2OH(习题)《优化设计》P64:3CxHyOz―――xCO2―――(x+y/4-z/2)O21xx+y/4-z/2a2a2ax=2y=2z《优化设计》P64:4硬脂酸:C17H35COOH(饱和)油酸:C17H33COOH(含一个双键)软脂酸:C15H31COOH(饱和)《优化设计》P64:8解题思路:C4H8O2与NaOH反应蒸出物质为分子量32的液体,分析该物质为酯的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之一醇,即CnH2n+1OH,12n+2n+1+17=32n=1故:该醇为甲醇CH3OH则:根据C4H8O2可以得到参加反应的酸为丙酸,酯为丙酸甲酯。《优化设计》P66:8解题思路: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7,故M=74,20根据化学性质可以判断该物质为羧酸,则符合CnH2nO212n+2n+32=74n=3同分异构体:CH3COOCH3乙酸甲酯HCOOCH2CH3甲酸乙酯CH3CH2COOH丙酸《优化设计》P65:13计算题:涉及相关知识点包括相对密度,根据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实验式,醇、醛、酸的化学性质。(选择题)P64~P65教学效果:1.12班进行了小测验,效果还可以,毕竟对酯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的方程式的检测已经重复几次了。习题检查发现部分学生完成的并不好,有些担心。2.9班没有进行小测验,因为题目要能顺利完成的时间会多于12班。教学改进:1.在9班的讲解速度很慢,才发现细致到位的讲解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9班的整体基础差,但是每次考试总会有一些学生的成绩好过12班的缘故吧。2.计划剩下的时间《有机化学基础》只在化学X班继续,别的理科班完成本章内容后进入必修1和必修2的复习,下学期再继续完成其余两章内容。212005年12月7日星期三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目的:1.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2.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教学重点: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教学安排:(讨论)P65:《思考与交流》引入某些重要官能团的方法:1.碳碳双键:炔烃+H2催化剂△加成(或还原)卤代烃+NaOH消去醇浓硫酸△消去2.卤原子:烷烃+X2取代烯烃(或炔烃)+X2(或HX)加成醇+HX取代酚+Br2取代3.羟基:烯烃+H2O催化剂△加成卤代烃+NaOH△取代(或水解)醛+H2催化剂△加成(或还原)酯+H2O(或NaOH)△取代(或水解)4.羧基:醛+O2(或Cu(OH)2)催化剂△氧化醛+Cu(OH)2△氧化乙醇△光照22酯+H2O△取代(或水解)(介绍)有机合成包括:骨架的构建,官能团的转变。有机合成原则:较高产率、原料低毒、低污染、易得、廉价。(讨论)P65:《学与问》产率计算:分步产率的乘积。(化学史)科里:1967年他提出了具有严格逻辑性的“逆合成分析原理”,以及合成过程中的有关原则和方法。按照他的原理,使很多合成难度较大的有机化合物,得到较高的收率而获得成功。科里还开创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机合成设计。按照他的原理,他和他的学生卫普克编制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程序(DCSS)。由此程序为基础,还开发了许多新的程序。这实际上是使他的“逆合成分析原理”及有关原则、方法数字化。由于科里提出有机合成的“逆合成分析方法”并成功地合成50多种药剂和百余种天然化合物,对有机合成有重大贡献,而获得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例题)逆合成分析法P66。(习题)教材P67:1,2,3教学效果:1.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经过简单复习和总结后,都能积极投入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果很好,只是依然发现细小环节掌握不够扎实。2.9班尽量让学生把方程式完成在黑板上,以便加强基础的掌握。12班就重点理清思路,完成一些题目。教学改进:1.根据9班课堂完成的作业看,问题依然存在,所以12班最好也完成树上习题。23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教学效果:教学改进: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教学效果:教学改进:24
本文标题:化学选修5-3-2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1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