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意见各学区、中学、局直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学校:2016年既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又是迎接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复检的关键之年(2017年我县将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检评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好局起好步,把学校工作的注意力和关注点聚焦到学校管理上来,使我县由教育大县变为教育强县,在社会转型、教育深化改革、文化回归的综合改革大潮中有所作为。因此,县教育局研究决定将2016年确定为学校(幼儿园)管理标准落实年,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理念,以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为指导,以完善学校法人治理体系为核心,按照“整体规范、全面推进、以点带面、形成特色”和“行政推动、《标准》指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创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法人治理能力,推进学校治理法制化、规范化和民主化,全面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推进幸福教育,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实现师生幸福成长,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转变管理理念,更新办学思想(一)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在2015年全面学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和规范学校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按照《标准》的要求和职责进一步做好《标准》与学校文化、五星级学校创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深度融合。形成局统筹规范管理,学校照章自主办学,社会多元民主共治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有效实施学校自主管理,激发办学活力,释放教育智慧。要建立好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流弊,发挥学校各层级领导干部的职能作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在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和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让教师得到全面成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努力打造具有围场特色的幸福教育。(二)树立学校管理新理念,顺应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已出台,基础教育将产生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这就要求学校管理理念随之进行变革和调整,学校校长的角色定位随之转换,同时要求校长在从事学校管理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新策略,进行相应的新思考。做为教育干部尤其是校长务必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转变旧的管理理念,树立现代学校管理观念,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1.学校管理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做为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追求的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永远高于物质利益。就是要求对教师的管理必须树立如下理念。第一,信任教师,知人善任。培养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将骨干教师的素养框定在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教学实绩和科研能力四个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并影响学生。给教师搭建更多更大展示、学习、进修、交流的平台,在多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鼓励并扶持他们建功立业;把业务管理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地开展工作。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整合、补充、调整、拓展课程,把时空还给教师,充分利用教师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信息人力和社会资源为学校所用,进而将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形成育人共建的合力。第二、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人本管理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教育是一项直面人生的事业,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的育人境界,真正把“育智”教育转变为既“育智”又“育心”的教育,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中要求学校校长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搭建成长成功的平台。尤其对青年教师要从他们的职业思想和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上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打磨和历练,对待不同层次的教师要在其成长进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和路径,形成梯次递进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团队。第三、固志不倦,乐教善育。学校管理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如何让教师在漫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保持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在教师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哲人曾说过:“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因此,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就需要加强师德教育,使广大从教者真正树立职业观念,固化爱岗敬业的职业思想,培养他们的教育情怀,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做有教育追求的施教者,做幸福并快乐着的园丁。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影响和带动学生。古人云:才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垂范作用是一种不留痕迹的最有效的教育。2.学校管理由权利经验管理向科学文化管理转变。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是业务上的指导,再次才是行政管理。校长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率先垂范是最有力量的领导。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要引领教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深入教学一线参与教科研活动,为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将自己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渗透并传播到教师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备课、上课、说课、反馈、教研等)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评价注重过程,把握要素,讲究科学,突出实效。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尊重师生的意愿,遵循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校长要讲究领导艺术,尊重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发现优长并让师生学会自我发现;激励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鼓励。发现每个人的优势并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开展工作,形成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满足师生合理需求,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感受生命成长的美好幸福。(三)强化学校管理,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创建学校特色,激发办学活力。在科学的学校管理工作中,不断优化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在学校管理向“人本”和“学术”管理的转化中,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的内涵水平。学校内涵是个相对的概念,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质。学校内涵的基本要素包括: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体系的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特色的创建、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个方面。以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培育和创建为突破,以教师和学生、课程和课堂为重点。注重质量,务求实效,精细管理,规范操作,不断创新。对此要求学校要坚持科学发展,结合本校实际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改革学校管理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打造特色是内涵发展的显著特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我们必须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努力拓展学生的发展领域,搭建个性发展激发潜能的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生命精彩注力。不断引导教师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培养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稳步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没有教育的高质量也就没有学校的根基和价值。学校内涵发展就是要使办学的各要素协调有序的向前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和谐持续健康发展。在学校内涵发展的进程中创建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是提升学校内涵水平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显出来的亮点。创办特色学校是基础教育多元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核心内容是切实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教育氛围。随社会转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而基础教育多元化发展必然呼唤特色学校建设。创办特色学校更是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使学校文化趋向独特性和稳定性的必然要求。它能聚集师生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促进学校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校长在推进学校发展方面的首要职责是创办特色学校,发展特色学校,让特色引路,形成干群的向心力,让学校特色更鲜明,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是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真正实现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是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学校的亲和力。让学校里的干部、教师和学生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享受到不断成长的喜悦,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人生精彩奠基,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四)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对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现代学校而言,要依据教育政策法规和现代学校所拥有资源进行思考和设计,确定学校一段时期内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机构设置,资源配置,实施流程,工作规范等都需要进行设计,设计要目标明确,构思全面,措施得力。建立和完善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组织架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构建师生综合评价的有效形式和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明确学校的教育服务功能,树立“顾客”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因,这就要求学校克服传统的“官本位”的思想,树立学校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思想,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具有开放性、服务性、民主性的治理能力。强化依法办学意识。加强学校章程和配套制度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法制定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章程,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落实和扩大学校在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以章程为统领,理顺和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规范、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负责制。建立校务委员会,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及涉及学生、家长、社区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等提出意见建议,完善民主决策程序。依法保障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按照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公开办学信息,治校方略,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重点公开经费收支、招生就业、基本建设招投标、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安排等社会关注的信息。学校配置资源以及干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学校应当依据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确立本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对照人才培养要求,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建设、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监测评估,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坚持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积极采用现代化评价方法和技术,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独立性,认真开展自评,开展对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等的满意度调查,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个性发展。二、重点任务目标及工作要求(一)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落实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结合本校历史、人文、地理等因素,形成较完善的学校文化发展思路,拟定学校章程,并提交全体教职工讨论通过。依据学校章程,制订好学校“十三.五”规划,全面修订学校管理制度,编印《教职工手册》、《学生手册》。(二)落实层级管理要求,制定好学校发展规划要按照“规范——特色——品牌”的途径,制定好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首先,各学校要对照《标准》,补齐短板,全面达到规范化要求,同时,对学校实行层级管理制度,按照“扶优壮强一批,成长提高一批,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