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7)第1页共4页课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编写人:杨勇玲审核人:贾成鹏时间:2011年3月10日【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5、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6、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7、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8、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主要内容:(1978年12月)(1)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2、历史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7)第2页共4页◆历史回眸: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背景内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秋收起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在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回眸: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巨变表现第一次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第三次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过渡]改革主要包含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分农村和城市;开放主要是对外开放。◆合作探究二: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1、你是怎样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1)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时才明确提出的)(4)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次生产关系革命)。(6)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存在严重弊端。2、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怎样兴起的?农村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1)原因: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7)第3页共4页①农村原有经济体制弊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弊端表现: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主要原因)②在一些地方,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2)兴起: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3)农村改革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议一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4)作用:①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②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历史回眸: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①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②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道路。③1958年在农村错误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探究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基本任务、中心环节和原则分别是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重点:国有企业改革(2)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5)主要内容:在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6)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7)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合作探究四: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作用?1、初步形成(1)创办经济特区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7)第4页共4页①五个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88年又增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②作用: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思考: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区相比有什么区别?(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4个)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1985年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3、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作探究: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①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而被迫开放的;今天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②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今天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③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今天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④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今天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