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用手来测量》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第三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和长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一拃”。用一扎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为了使测量更加方便,提供纸袋代替桌子的高度。当学生都能用“一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他们会发现因为不同的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了测量结果的不同,这将为下一课做铺垫。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过度时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喜欢“卡通”“谜语”“游戏”。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身体的一些部位能帮助我们测量”是有一定的认知的,但是对于“一拃”却比较陌生。所以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反复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人体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进行预测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且标记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教学难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且标记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两个一组)一张纸带,一只记号笔教学过程设计原理一.新课导入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我们身体上有很多的部位能用来当测量工具,谁能来说说看你都知道身体哪些部位可以用来测量呢?”【学生回答预设:手,手掌,两脚间的距离……】2.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板书)二.“一拃”的认识1.PPT出示手指图片,教师教学生“认手指”:大拇指(又短又粗),食指,中指(最长),无名指,小拇指2.小游戏:听口令,老师报手指名称,小朋友高高举起你们的手指3.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手指用途可大了,它可以用来测量。那到底怎么测量呢?4.PPT呈现“一拃”的图片,教师演示并介绍“一拃”:弯曲拇指,将大拇指和中指张开到最大。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就是“一拃”(注意事项:手指伸直,大拇指中指张到最大)5.学生举起手表示“一拃”,教师检查,指正(如果部分学生弯折手指有困难,则不必弯折食指,只要保证使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长度进行测量)。通过认手指,手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三.闯关游戏“用一拃测量桌子的高度”闯关游戏: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用“一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一)闯关任务一(预测)1.教师PPT出示闯关任务卡1(卡通动画音频呈现):小朋友们,欢迎来到闯关乐园,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清楚我们的闯关任务1:请小朋友们观察自己“一拃”的长度以及桌子的高度,猜一猜,桌子的高度可能有多少拃呢?2.学生预测拃数,将数字记录下来。(二)闯关任务二(测量桌子高度)1.PPT出示闯关任务卡2:恭喜你们,第一关闯关成功,接下来我们就用我们的“一拃”来测量一下桌子的高度吧。2.教师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演示怎么用“一拃”测量桌子高度,其他同学指正,教师补充:①一拃一拃要首尾相连②拇指和中指要张到最大③每个“一拃”大小要相同3.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这样子测桌子的高度方便么?开动我们的小脑筋,想想怎样可以更加方便的测量呢?想一想我们上一节课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预设:用纸袋量出桌子的高度,再用“一拃”去测量纸袋。】(三)闯关任务三(测量纸袋替代的桌子高度)1.教师出示材料:纸袋,记号笔,PPT播放视频(自己录制的操作过程)“小朋友们,我们应该怎么利用纸袋和记号笔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呢?我们先来看一个这个环节通过玩闯关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使整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能更好的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小视频呈现操作步骤,再让学生尝试视频”2.学生思考说方法,教师做示范并强调活动注意事项:①同桌合作将纸袋拉平量出桌子的高度(对齐起点)②用记号笔画一条线做标记③将纸袋平铺到桌面上,用“一拃”对纸袋进行测量并在纸袋上方记录下拃数(一拃一拃首尾相连;每个一拃大小要相同)④重复再测量记录一遍3.温馨提示:①用一拃测量时,多出来的部分用“+”号表示②音乐声响起开始活动,音乐声再次响起停止活动③在纸袋上写上姓名和日期4.音乐声起,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开始活动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完成的好的小朋友将有机会将你们的活动成果展示到黑板上”5.音乐声响起,学生结束活动整理材料,学生汇报.“哪个小朋友愿意和大家分享下你的活动小发现呢?”【学生回答预设】:①我们猜测的桌子的拃数和实际测量出来的不一样②小组两个同学量出来的拃数不一样(四)闯关任务四(比较纸袋的拃数)1教师选取完成的又快又好小朋友的纸袋黏贴到黑板上。(中间黏贴一张教师自己测量的纸袋),任务卡四:小朋友们都出色的完成了前面三个任务,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仔细的观察黑板上的纸袋,这些纸袋都是多少拃呢?看看谁观察的最仔细。(预设:炸数不同)2学生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相同的纸袋长度,测量出来的拃是不一样的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学生回答预设:手指的长度不一样】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里面有一条是老师的纸袋,可是老师找不到是哪一条了,你们可以帮老师找出来么?”【学生回答预设:拃数最少的一条纸袋,因为老师的手比较大】3.师生共同小结:“一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测量,但是测量的不够准确。用自己的话讲活动过程,教师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进行演示活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熟悉如何操作。通过“比赛”的形式一方面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提高活动效率。将“展示到黑板上”作为活动的奖励,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他们更激烈的竞争意识。四.总结(3分钟):小朋友们,恭喜你们通关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通过这次小游戏,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总结能够更好地巩固整节课的内容。学生的条理也会更加清晰。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使比较更加准确①估计②测量2.一拃是大拇指与()之间的距离①食指②中指二.判断题1.用手测量时,一拃一拃要相连()2.用同一只手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会有一点点不同()板书设计用手来测量yizha一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中,“闯关游戏”“闯关任务”是本节课的亮点。通过任务卡一.二.三.四,将“学生对桌子高度拃数的预测”,“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用手测量替代桌子高度的纸袋”,“比较不同纸袋的拃数”这几个教学环节连贯成一次趣味小游戏。让游戏融入到整节课的教学中,让孩子能够在玩中学。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一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教师落实好活动要求。在本节课中,在“用手测量替代桌子的纸袋”这个活动步骤中,通过呈现视频让学生知道怎么操作,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个探究活动怎么做,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同时进行操作演示。强化学生对操作步骤的认知。当然整堂课的教学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求较高。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不可预测的因素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