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脏(一)心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方面,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2)主神志:即心主神明,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2、心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2)在液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4)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二)肺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于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其次体现于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指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2)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即“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将津液化汗液排出体外。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清气;二是将清气和精微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3)通调水道:“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4)朝百脉,主治节: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肺主呼吸;二是调节全身的气机;三是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2、肺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在志为忧:忧和悲同属肺志;(2)在液为涕:涕有润泽鼻窍的作用;(3)在体和皮,其华在毛:(4)在窍为鼻:“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三)脾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运化水谷:“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运化水液: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2)主升清:一是将水谷精微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3)主统血: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2、脾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在志为思:思虽为脾志,但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2)在液为涎:唾液中较清晰的称作涎。(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主身之肌肉。”“治痿独取阳明。”(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四)肝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疏泄: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有肝失疏泄和肝气生发太过两端病理变化。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协调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分泌和排泄胆汁。调畅情志:是调畅气机所派生出来的。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理冲任二脉来实现。(2)主藏血:包括两方面;贮藏血液:制约肝阳升发太过;防止出血。调节血量:特别是外周血量。2、肝在志、在液、在体、在窍(1)在志为怒:(2)在液为泪:(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诸风掉眩,皆属于肝”。(4)在窍为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五)肾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主水:指肾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主纳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2、肾在志、在液、在体、在窍:(1)在志为恐:恐为自知,惊为不自知。(2)在液为唾: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称作唾,唾为肾精所化。(年老之人)(3)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4)在窍为耳及二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二、六腑2.胆的主要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泄于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主疏泄控制和调节。胆汁直接有助于消化,故为六腑之一,因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功能,且藏精汁,与胃肠有别,故又属奇恒之腑。3.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为太仓,胃为水谷之海;胃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配合方能使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2)主通降,以降为和: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4.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盛和化物:“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2)泌别清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二是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三是吸收大量的水液,故曰“小肠主液”。“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5.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喜润恶燥,否则便秘6.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功能。膀胱的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7.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三焦“有名而无形”、三焦为“孤府”。(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2)为水液运行之道路:三焦气化。(3)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上焦如雾”、“心、肺”中焦:“中焦如沤”、“脾、胃”下焦:“下焦如渎”、“大、小肠、膀胱等”三、奇恒之府1.脑的主要生理功能:“脑为髓之海。”2.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女子月经的来潮和胎儿的孕育主要有三方面的生理因素:五、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是积于胸中的“宗气”。(2)心与脾: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3)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故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两方面。(4)心与肾:主要是水火阴阳之间的关系。“心肾相交”、“心肾不交”;肾的阳虚水泛,能上凌于心,而见水肿、惊悸等证,称为“水气凌心。”(5)肺与脾: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方面:“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6)肺与肝: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7)肺与肾:主要表现于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此外,肺与肾之间的阴液也是相互滋生的。(8)肝与脾:首先是肝的疏泄和脾的运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其次肝与脾在血的生成、贮藏机运行等方面有密切关系。(9)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以相互化生,故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10)脾与肾:“脾阳根于肾阳”,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2.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1)心与小肠:心火下移小肠,小肠有热上炎于心。(2)肺与大肠:肺的肃降与大肠的传导相互影响。“气虚便秘”(3)脾与胃:概括为“脾为胃行其津液”。“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4)肝与胆:胆汁的排泄与肝主疏泄有关;此外,肝主谋虑,胆主决断。(5)肾与膀胱: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4.气血津液一、气1.气的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2)温煦作用:“气主煦之”、“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3)防御作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固摄作用: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1)气机:气的运动,称作气机。包括升、降、出、入四种。(2)气机调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如平衡失调,即叫“气机失调”。气机失调的表现形式有:气机不畅、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结、气闭。5.气的分布与分类:(1)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其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2)宗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宗气以清气和谷气为主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有二: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冠心脉以行气血。三是视、听、言动等相关(3)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主要来自水谷精气之中的精华部分有营养和化生血液两方面作用。(4)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主要有水谷精气之中的慓疾滑利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三、津液1.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来源于水谷,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主要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降和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布于全身。2.津液的功能: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1.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和津能载气,“吐下之余,定无完气”2.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5.经络1.十二经脉:(1)名称: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少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2)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与其相为表里的手三阳经交会;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与其同名的足三阳经交会;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与其相为表里的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走向腹、胸,与手三阴经交会。故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病因与发病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5.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6.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3)暑多挟实。(4)易扰心神。7.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2)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8.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9.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易耗气伤津。(与暑邪一致)(3)火易生风动血。(4)火易致肿疡。(5)火易扰动心神。喜则气缓:给予高兴的事,使精神不集中悲则气消:林黛玉,肺结核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