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浅谈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浅谈姓名:韩润泽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学教学号:17150149指导教师:邵彦敏摘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城市经济和小农经济的不同点、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城市与乡村的人均消费水平对比、城市与农村的人口对比等诸多方面。解决和突破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应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城镇化程度,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经济发展;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中,必然出现农村相对落后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城市不断进步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不对称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存在形式,即所谓“城乡二元结构”。在当今国际社会,我国已成为一个大国,然而在经济方面,即使我们的GDP排名很高,可是我们仍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一方面存在着一城市第二产业为代表的现代经济部分,另一方面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第一产业部门,农村还远未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由于当下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造成了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低,也造成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大大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在中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换言之,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阻滞。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无法转移,形成了“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限制、束缚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在城市中,二、三产业方面已经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因为各种原因,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等重要体制还没有改革,所以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存在着,这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久解不决的重要原因。这种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还造成了消费需求不足,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造成了城乡经济的差异和收入水平的差异,到时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是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由一般的二元结构的工农差异、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表现为突出的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城市人口的平均收入远高于农村人口,而农村人口又占据全国人口总数的大多数,农村人均收入低,消费需求也就随之降低,这必然导致全国总的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也就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现今形成了经济结构转变的“双重演进”的特征,加大了制度变迁的成本。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一方面是要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在城市建立企业制度、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这一制度变迁的表现。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转型还要加快实现由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这些制度的变迁与经济的转型统一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表现出转型增长的特征,形成了“双重演进”。这种严禁的特征延长了改革的实践过程,增加了这种制度变迁的成本。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还导致了城市化发展路后语工业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主线是经济结构的转变,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结构性变动包括工业化过程、城市化过程、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变动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而如何破除城乡经济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是个困难的问题,这需要有创新的精神、探索的勇气,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我们要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长期不动摇。我国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块坚固基石,支撑着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集体所有制在中国成功实践的经验表明它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极其巨大。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国的土地所有制的功劳。我国应该调节产业结构,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我国是工业大国,但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中国农村巨门收入的增加只能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国工业化以来,第三产业发展极其缓慢,就业人口的比重也很低。我们应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只有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才有可能破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我国应该在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的同时注重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必须减少农业人口,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只有大力发展城市。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才能容纳农村转移出来的农业人口。中国的城镇体系,可由中心城市、大城市、小城镇构成。而打两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必然占用大量的耕地,而且城市聚集的地方大多是平原,多是优质良田。在保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建设城市,国际需要调整合理的土地政策。最终实现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对接,实现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相互贯通。另外,我们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乡差距非常大,这需要政府的大量财政投入,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到相近的地步,助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经济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同时,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农村居民的观念亟待更新。解决和突破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应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就是说,良好持续的城市化是逐渐使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向现代化经济结构转型的正确道路之一。参考文献[1]李昌明,王彬彬.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方略[J].ReviewofEconomicResearch,2010(70):37-38.[2]任保平.加快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6):4-10.[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联合课题组.我国走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9):2-48.
本文标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浅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6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