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试卷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密----------------------------封---------------------------线---------------------------------------------------------(答题不能超出密封装订线)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语文配餐试题(九)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14分)天时不如地利,……战必胜矣。1.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2.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2分)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3.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4分)(如每词能写三个以上,另加1分)①多助之至.:②失道者寡.助: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二)、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A.正确的道理B.作战的规律C.施行“仁政”D.统治的方法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4.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和()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5.“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6.用文中语句填空。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7.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第一课1《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3.《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4、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5、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1、《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3这首诗表现时间的词语有这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待了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4诗中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分别修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你如何理解?5诗人笔下的乡愁指哪些感情?这些感情是怎样变化的?6哪一节诗把乡愁推到顶点?这一节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一1.C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3.如获至宝、至高无上、至理名言等;曲高和寡、孤陋寡闻、寡廉鲜耻、孤家寡人等。4.D5.让老百姓定居不能靠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服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二、1.(1)兵器(2)限制(3)通“叛”,背叛2.C3.B4.AB5.施行仁政的人君子6.得道天下顺之7.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三、1.(1)奋起,指有所作为(2)经常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4.(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案:1,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答案: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答案: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答案:诗人把自己比作“鸟”,却和古典诗词中鸣翠柳的黄鹂.啼血的杜鹃等大异其趣。他没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颇具匠心的。诗人将自己与鸟为一体,试想,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里怎能听到或听出”珠圆玉润“的叫声?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答案:土地:象征遭受无尽苦难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光明美好的胜利或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答案: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答案: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有所依附了,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时间发展变化)(层层推进)。答案: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承载浓浓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思乡之情,更能引发人们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答案:指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感情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答案:第四节,集中抒发了诗人身在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一1.C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3.如获至宝、至高无上、至理名言等;曲高和寡、孤陋寡闻、寡廉鲜耻、孤家寡人等。4.D5.让老百姓定居不能靠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服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二、1.(1)兵器(2)限制(3)通“叛”,背叛2.C3.B4.AB5.施行仁政的人君子6.得道天下顺之7.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三、1.(1)奋起,指有所作为(2)经常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4.(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案:1,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答案: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答案: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答案:诗人把自己比作“鸟”,却和古典诗词中鸣翠柳的黄鹂.啼血的杜鹃等大异其趣。他没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颇具匠心的。诗人将自己与鸟为一体,试想,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里怎能听到或听出”珠圆玉润“的叫声?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答案:土地:象征遭受无尽苦难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光明美好的胜利或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答案: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答案: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有所依附了,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时间发展变化)(层层推进)。答案: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承载浓浓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反衬出诗人内心深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