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安徽百校论坛21题)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答案】C【点拨】本题考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柱的外交方针。【结束】2.(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点拨】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结束】3.(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21题)下列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会议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会议最终就朝鲜停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D.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答案】C【点拨】本题考察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掌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A。会议母的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排除B。会议的影响在于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排除D。会议最终就印度支那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朝鲜问题并未达成一致协议。所以正确答案为C.【结束】4.(2011年2月温州一模19题)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②万隆会议召开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了五十年代各项重要活动和事件的时间。根据所学,时间分别是1953年、1955年、1954年6月、1954年9月。本题选B项。【结束】5.(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27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答案】D【点拨】①是另起炉灶的含义,材料中的“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表明我们愿意和包括帝国主义在内的国家建交,由此可知选择D项。【结束】6.(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12题)“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答案】B【点拨】苏联变脸快应是指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封锁严,说明中美关系是敌对关系;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则是反应国内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和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阶段特征应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结束】7.(2011年3月长望浏宁四县调研31题)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文中的“礼物”是()A、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B【点拨】A是1949年,C不是“过年礼物”,D是1953年,【结束】8.(2011年3月泉州市质检17题)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题干引文分析,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外交国地位、利益平等,符合题干要求,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一直奉行的政策。A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指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项中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和平的目的。D项多边外交政策是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多边外交政策中是基本体现。【结束】9.(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0题)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国家外交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54年后体现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的应该是指;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使亚非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坦诚相见,团结合作;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中国国家内部关系而非世界各国故应排除;苏联是和我们一样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结束】10.(2011年3月太原市测试12题)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1951年—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答案】D【点拨】从材料中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例的不断下降趋势以及时间范围,可以判断此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的恶化,选择D项。【结束】1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7题)“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955年亚非会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包含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该是在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就是亚非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这是亚非各国能够实现团结合作的共同基础。C正确。【结束】12.(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8题)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苏关系解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点拨】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均是与周恩来直接或间接相关,而中苏关系解冻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周恩来此时已经与世长辞了。不符合题意,排除④【结束】13.(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18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材料中所说的“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C【点拨】根据所学,50年代中期我国参加国际会议有两次: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分析材料中“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等信息,可以确定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有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会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结束】14.(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5题)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对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B.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D.“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答案】A【点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结束】15.(2011年3月台州市调研14题)“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题干中“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分析,说明了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作用。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结束】16.(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2题)法新社首尔2010年8月5日电:中国是朝鲜最亲密的盟友兼贸易伙伴,而且一直拒绝在“天安舰”沉没问题上同国际社会一起谴责平壤。北京对美韩军演表示了关注。原本演习要在将中国与朝鲜半岛分开的黄海举行,但在北京会议抗议后,演习移到了日本海举行。这表明中国()A.实行政治结盟外交政策B.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C.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能左右地区局势发展【答案】C【点拨】AD两项说法本身错误,较容易排除,结合材料可分析到应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选C项,B项与材料不相符。【结束】17.(2011年5月宣城市三调15题)胡锦涛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赢各种挑战。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第五,倡导互利共盈,深化区域合作。下列最能符合上述建议的应是①万隆会议②1961年柏林墙事件③“新经济”的出现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A【点拨】根据所学,1961年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柏林墙事件是两大阵营对抗的结果,是冷战的反映。与材料中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完全相反。其他三项反映了尊重多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