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期中复习总结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一、祝由能治疗的原因:1、从业者有医学与心理学知识2、从业者能深刻分析和把握病人心理,对症治疗3、施术者能较好的进行情境设置,同时因人制宜二、祝由的价值及启示: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心理疗法,“祝由”提出了咨客与治疗咨询者之间必须建立信任关系才能进行治疗。“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既说明了祝由的内在治疗机制,又是中医形神合一论的又一外延。三、张从正的情志相胜疗法——《儒门事亲》“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惑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四、张仲景治疗奔豚气可用:“奔豚汤”、“桂枝加桂汤”奔豚气:惊恐得之症状: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五、张仲景治疗脏躁可用:甘麦大枣汤脏躁:情志得之症状: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一、六论的含义、内容1、阐明人生理与心理关系的“形神合一”论2、强调人体生命活动最高主宰的“心主神明”论3、研究内外信息交流机制的“心神感知”论4、阐明神志活动的内容及其与脏腑关系的“五脏神志”论5、探讨人格分型及其与体制关系的“人格体质”论6、运用阴阳理论解释睡眠及梦境的“阴阳睡梦”论二、形神合一论中形与神的含义神广义:人身之神是对人体生命现象的总括(自然界变化的规律)狭义:人身之神具体之人的心理活动,(即: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形形态:物质运动的存在状态形体:形成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的结构体形质:构成形体的基本物质,在人体如皮、肉、筋、骨、脉、精、气、血、津液等。三、形神合一论的形神关系(形的主导作用,神的能动作用)1、形为神之质①、神本于形而后生生命形质的物质基础是神产生与依存的载体,形生则神生,形存则神存,形亡则神亡。②、神依附形而存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而且它的功能也必须要在形体健康情况下才能正常行使。2、神为形之主指神对形的反作用,即心理对于生理的作用(消极心态有碍健康,积极心态有益健康,有助疗效、有助防病,神为形之主,表明神具有能动自主的特性)3、形与神俱,形神合一形神一元论,形神一体,不可分离,相互依存,身体物质等一性。四、《灵枢·本神》篇“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依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心之任物”:感知阶段“心有所依”:印象阶段“意之所存”:经验积累阶段“因志存变”:由量变发展到质的阶段“因思远慕”:创造性思维阶段“因虑处物”:理论指导实践阶段集中体现了:心神主宰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以感知为前提和基础五、阴阳五行人格体质论的定义、类型、特征定义:根据人的先天禀赋不同、体质类型不同以及性格特征等不同,提出了人的人格体质类型的分类。类型及内容:①、太阴之人:(林黛玉)表面谦虚,内心另有所谋,好得恶失,抑郁,面色阴沉,爱哭泣②、少阴之人:(蒋干)喜好小黎,嫉妒心重,幸灾乐祸,站立时躁动不安,走路时似伏身向前,反应较缓③、太阳之人:(张飞)好高骛远,意气用事,过于自信,易冲动,感情用事,不易控制④、少阳之人:(程咬金)自尊心强,爱慕虚荣,活泼好动,好交际,好抛头露面,昂首挺胸,手背于后⑤、阴阳平和之人:(诸葛亮)安静自处,不好名利,寡欲无志,顺应事物,适应变化,从容稳重六、五脏与七情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忧);肾在志为恐(惊)恐为徐徐而来,惊为突然发生第三章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一、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机:1、气机紊乱(最核心的病机)2、脏腑失调3、伤精耗血4、聚痰成瘀二、中医心理诊法(一)、望诊心法:通过医生的观察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进行观察以推断内在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望神、望色、观形、审态和望其他)望诊内容:1、望神的内容:①、得神:指眼神精彩内含,炯炯有神,目光明亮,反应灵活,神志清楚,言语清晰,体态自如,动作灵活,表情丰富自然,呼吸均匀,面色明润。(这是精气充足的表现,也即虽病而正气未伤,病轻而预后良好。)②、失神:目暗睛迷,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神志昏迷,语无伦次,语言不清,表情呆板,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或微弱而喘,形赢色败,面色晦暗等。(精气亏损的表现。病至此已属重笃,预后不良,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介于有神与无神之间,一般多见虚证,故较之无神更为多见;神智失常也是失神的一种表现,但与精气衰竭的失神有本质不同,一般见于属精神疾病范畴的烦躁不安、脏躁、癫、狂、痫等。)③、假神:有久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清亮,面色赤如妆。这是垂危病人表现出的假象,预示生命临终。2、望色的内容:借助于望色可以推测疾病的部位、性质及深浅,以及情志的属性和变化。(面色黑为恐;红为喜;白为悲;黄为思;青为怒)3、观形内容:观形指对形体的壮弱与胖瘦的观察辨析4、审态内容:观察动静与姿态5、望其他:“舌乃心之苗”望舌之质与态也可了解心理情志状况。舌体不灵甚至舌强者多为大惊、大恐;舌体颤抖者,多数行为过敏,心气虚弱;舌尖细红粒密布者,则多情感波折不解,心火偏盛而长期失眠者。(二)、闻诊心法:包括耳识、鼻识两个方面,重在对语音声音的诊察。闻诊内容:①、谵语:患者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胡言乱语,数数更端,内容杂乱,声音粗长,壮而有力,多为实证热证。②、狂言:心气实热时,表现为粗鲁狂妄,言过其实,声过其常,丧失理智。(登高而歌,弃衣而行,呼号怒骂,不避亲疏)③、独语:情志郁结,又不愿向人倾诉,无人则言,有人则止。④、郑声:当精气内损精神散乱时,心底有事,困难吃力的想表达,言语低怯,一事一语,频频重复。(病中极虚生命垂危)⑤、噫:即嗳气,既可因寒气客居于胃,抑可因情志抑郁,而使脾络不舒,胃气上逆而为噫气,宜随因而行。⑥、睡中呢喃:睡梦中呓语,咬字不清,意思不明,睡着多言,醒后则无。(有心火,有胆热,或胃中不和。)⑦、错语:患者在神志清醒时,语言错乱。(常因心气虚,精不养神。)⑧、夺气:王气溃散,神恍志弱,声音微小,欲言难以重复,轻者气虚,(易补中益气升举大气),重者气绝,(易大补元气)。(三)、问诊察心法大纲:①、问主诉和现病史②、问一般情况:既、个、过、婚、家③、其他:寒热、饮食、口味、大小便、疼痛、妇女月事等(图示、笔记P40)(四)、切诊察心法:包括切脉与按诊,二者均可反映心理活动。切诊内容:1、切诊: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脉诊对诊察心理有重要意义。2、按诊:按诊即用手直接触摸,按压病人某些局部,以了解异常变化的方法。三、心神如何主导脏腑功能活动?(心身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十二经之别脉内属五脏六腑,而又多与心相通,因此心或经脉的病变,视其轻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生理或心理的异常,而其他脏腑器官的病变,也可能通过经脉影响于心神,以至于造成相关部位甚至全身的功能失调,以致产生生理或心理的异常。因此,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还有赖于经络为神气“使道”。神对形的主宰和调节作用的中枢是心,而联络各器官组织的通路是经络。四、心理症状辨析(一)、辩神志症1、神昏指神志模糊,人事不省,甚则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的一种症状,多见于急重显症之中。2、发狂指神志狂乱,言行适度,喜怒无常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状。3、痴呆指神情呆滞,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的一种症状。4、言语失常(心、肝)指不正常的少言,多言或语句不清,前后颠倒,甚或胡言乱语的症状。5、健忘指记忆力减退,事过易忘之症,亦称之“善忘”。(二)、辨情志症1、善喜(心)指喜笑不休或无故而笑的一种症状。2、善忧思(肺)指有事无事而经常思虑绵绵,忧郁不解,情绪不悦的一种症状。3、善怒(肝)指性情急躁,易于发怒或无故发怒的一种症状。4、善惊恐指有故无故而已惊慌害怕、惕然不安的一种症状。5、善悲(肺)指过度或无故的经常悲伤欲哭而不能自制之症。(三)辨睡眠症1、不寐(原发性为病,继发性为症)指经常性夜寐不宁、睡眠不足的一种症状。(亦称失眠)2、嗜睡指不论昼夜皆时时欲睡,切呼之难醒,醒后又睡,睡眠时间增多的一种症状。3、多梦指睡眠中出现过多梦幻,切昼日则头昏神疲的症状。五、中医心理治疗的原则调谐阴阳、调节气血、心身同治、疏导情志、三因制宜六、三因制宜(强调的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1、因人制宜:不同年龄:稚阳期(儿童期)、成阳期(青年期)、盛阳期(中年期)、衰阳期(老年期)不同性别:女子以肝为先天,男子以身为先天不同体质:肥人多痰,瘦人多火不同人格:阴阳二十五人不同生活习惯:饮食、睡眠2、因时制宜:根据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的消长,寒暑的变化,物候的转移来调节心身状态,使之与自然协调一致,以达到心身健康。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考虑治疗的原则。七、标本相得(医患关系)的含义及重要性“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含义:病者为本,医者为标,治病必须调动医生与病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有可能为具体的治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重要性:①、病者为本,指疾病发生在病人身上,医生的诊断要依靠病人的病情,各种治疗措施能否发挥作用,也是取决于病人的身心状态;②、医者为标,指医生只能按照病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辨证论治,为病人恢复健康提供客观可能。假如医生不能得到病人的配合,不注意发挥病人内在的主观积极因素,疾病就不容易控制,这是治疗无效的根本原因。八、诱守的重要性对心理性疾病患者,医生的“诱守”要特别重视作为心理疾病患者,总会有些难以启齿的隐痛(如生殖系统疾病),这需要医生循循善诱才能真切的了解到病情。同时,又要求医生对所获取病人不愿外露的病情资料谨守秘密,切不可把病人作为笑料或无意议论,否则将加重病者不安之心绪,甚或加重病情。第四章心理治疗的常用治疗方法一、意疗定义:不用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手段,而借助语言。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场景来影响患者心理活动,唤起患者防治疾病的积极因素,促进或调解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或康复目的的方法。内容:①、顺情从欲:(顺意疗法或顺志疗法)指顺从患者的意念、情欲、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以释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治疗方法。②、开导解惑:运用语言的病情加以解释,使患者知情达理,配合医生,遵从医嘱,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擒、纵、切入、突破,故可称为语言疏导四部法)③、情志相胜:医生有意识的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心肝脾肺肾,喜怒悲忧恐,火木土金水)④、移精变气:(移情易性)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患者精神意念活动的指向。(即通过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缓解或消除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⑤、暗示诱导:指医生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心理疗法。⑥、志意以绳:指用一定的方法行为,改变现有的意志,使之从意志到行为恢复常态。常用的中医行为疗法:习以平惊疗法、矫正疗法、捕捉幻物法、行为诱导法、行为满足法、歌吟疗法、舞蹈疗法二、气功疗法三、音乐疗法运用角、徵、宫、商、羽五种旋律的音乐,与五行、五脏的相互对应关系,根据五行的生克规律来确定治则,并指导临床选曲的一种治疗方法。四、针灸疗法通过调节人的生理活动,从而对人的各种病理过程发生影响五、药物疗法安神剂:1、重镇安神(治实证):治心阳偏亢、心火偏盛,心神不安之证朱砂安神丸2、补养安神(治虚证):治阴血不足、心肝失养,心神不安之证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3、交通心肾:治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之证交泰丸第五章常见中医心理疾病一、心悸1、定义: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惶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证。西医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2、分证论治:①、心虚胆怯证:治法:镇惊养心,安神定志主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