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提示]此题的论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提示]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调整的方向和目标。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提示]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提示]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在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5、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提示]货币供应量曾经普遍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带来的困难;其他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提示]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7、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提示]可以结合目前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论述,主要侧重对再贴现政策的功能、重要性、目前的条件等进行论述。8、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提示]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如进一步促进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等。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提示]主要从中国目前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出发,对货币政策的特殊性进行概括和总结,最好能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提示]相对于前一题来说,范围要小一些,主要侧重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论述。可以参考东欧、前苏联国家的经验教训。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示]主要针对中国转轨时期的特点,提出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传导机制、对传导体的要求等),可供选择的主要工具,对目前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4、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及其启示)[提示]通过比较,论述两者之间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启示。5、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机制的比较(及其启示)[提示]通过论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机制,说明货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说明货币运行的惯性、经济运行的惯性,并得出货币管理的经验教训。6、通货紧缩问题[提示]通过阐述通货紧缩的机制,说明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在写作时,既要有理论阐述(说明经济增长、通货紧缩、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又要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提示]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我国目前经济中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已经采取的许多宏观、微观政策,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并提出论据,展开论述。三、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1、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示]经济结构调整是目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有很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利率结构调整,可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调整,如何调整,调整以后的情况会怎么样。2、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通过数据说明存款利率弹性较低,分析存款利率弹性较低的原因,提出主要解决方法。4、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提示]基本同上题。5、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提示]从理论上分析利率传导机制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对我国目前利率传导机制的僵化及其影响、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如何改善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6、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提示]商业银行是利率传导的核心环节,本题主要侧重于论述: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重要性;有效传导利率的前提条件;目前利率传导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传导效果。四、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1、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2、利率市场化:农信社如何利用利率“杠杆”进行风险控制3、利率市场化与货币市场发展[提示]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形成机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货币市场发展滞后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因素。通过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分析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和其他短期货币市场)来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4、利率市场化的负面效应及中央银行的监管[提示]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带来的好处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当前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这些负面效应是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的,但并不能对此毫无管制,放任自流。中央银行应该并且能够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可通过比较国际上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给出政策建议。5、利率市场化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影响6、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提示]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是在商业银行的巨大推动下实现的,另一方面,它的实现又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冲击,如定价技术的提高、利率风险的加大、竞争加剧等。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进行论述,并提出有效的对策。7、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提示]这是将前一题的内容限于某些特定银行,针对这些特定银行的特征进行一步论述。8、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提示]利率市场化以后,企业在投资融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利率风险,考虑资产负债的利率组合和定价方法。9、我国利率市场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提示]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的存在使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既非常必要,又成为可能。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既充分发挥其作用,又有效控制它本身所集聚的风险,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论述。10、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提示]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利率完全放开以后,也可能伴随一系列利率改革风险,对货币政策形成负面冲击。因此,应健全中央银行宏观间接调控机制,防范利率改革风险,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五、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提示]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1)与政府的关系: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与财政部应形成行政领导、业务审批和资金援助等关系;中国人民银行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建立起业务协调关系;政策性银行与各有关部委形成紧密的业务关系。(2)与中央银行的关系:国外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在中央银行监督管理之列。这源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是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存在业务指导致与协调、资金援助和人事参与等关系。中央银行对政策性银行给予资金援助。(3)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二者均是地位平等的独立法人机构;某些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事实上成为该专门领域的“最后贷款人”;政策性银行仍为金融体系的次体。六、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1、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2、国外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3、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经验的国际比较及借鉴4、盘活信用社不良资产的思考5、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6、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7、债转股政策的效率分析七、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1、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提示](1)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征及目的。(2)适合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特征。(3)资产证券化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资产的估价;资产证券的出售方式。(4)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各种方案:良好资产的证券化方案;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方案。(5)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环境:金融市场建设;法律环境的建设;财政注资和税收优惠政策;金融人才的培养。2、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构想3、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4、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需求前景分析5、消费信贷与资产证券化6、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借鉴八、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1、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提示]存在问题:内容不规范;指标不健全;方法与手段简单;抗外部干扰能力差。2、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3、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4、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5、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6、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7、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的思考8、金融创新中的金融风险及其管理九、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1、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2、混业经营在西方国家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3、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提示](1)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部门。即便金融控股公司本身不直接从事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业务(如在我国出现的产业控股模式),但由于其主要资本或大部分资本投资于金融企业,其经营决策行为直接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把金融控股公司纳入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视野中。现有的法律法规只有对企业集团的定义,作为金融企业集团的定义只能以此类推,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显然不同于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及其监管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严格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金融控股公司通过股权杠杆具有了全能性金融职能,较之一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有着更大的金融风险,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理应有更为严格的限制。4、混业经营的模式比较与现实选择5、金融混业经营中的金融监管金融混业经营的形式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金融监管工作必须作出调整,为此可借鉴英美等国在混业经营下改革金融监管工作的经验,从而提出我国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实行金融监管的原则及相关建议十、国债问题研究1、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2、对国债发行方式的国际比较3、论国债流通市场的组织与管理4、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5、论西方国债发行体制6、中西方国债发行定价制度比较7、论国债市场与利率自由化8、论国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9、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提高国债市场运行效率的思考十一、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研究1、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透析2、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摆脱困境的出路选择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浅探4、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思考5、浅谈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场发展战略的选择6、论信用合作社的制度结构及其变迁规律7、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效益搞好农村金融服务窗体底端十二、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发展问题1、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2、以金融创新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3、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4、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5、中国非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估与比较7、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思考8、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与对策选择9、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10、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11、提高国有银行竞争力: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的分析12、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问题13、我国银行的上市问题14、银行收费问题1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16、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问题17、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问题十三、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1、关于银证合作的若干思考2、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方向3、论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4、论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5、论我国信托投资业的问题、改革对策与前景[提示]信托业现在的问题和根源。信托业的改革:主要争论观点;改革的出发点、市场和矛盾;改革思想和步骤。6、加快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7、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与货币市场的发展十四、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1、我国急需建立健全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提示]我国目前已经有数例金融机构(银行)倒闭退出案,从发展趋势来看,将会有更多的机构退出市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金融机构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2、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