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2015)注册审核员转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在相应位置。每题1分,共40分)1.ISO14001:2015标准条款5.3识别的具体角色的职责可以(D)。A.分配给一个人B.称为管理者代表C.几个人共同承担D.以上全对出处:A.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参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人员应当对其在遵守本标准要求和实现预期结果方面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有清晰的理解。5.3识别的特定岗位和职责可分派给某一个人,有时被称为“管理者代表”,也可由几个人分担,或分派给最高管理层的某成员。2.这一现状促使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D)进行环境管理,达到为可持续性的环境支柱做贡献的目的。A.过程方法B.生命周期的方法C.PDCA循环D.系统的方法出处:0.1背景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3.生命周期是从原材料获取或用自然资源生产到最终处置的整个产品(或服务)系统中(A)的阶段A.连续且相互联系B.相互关联C.所有D.连续出处:3.3.3生命周期lifecycle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注1: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4.ISO14001:2015标准中“适当”和“适用”二词(C)。A.含意相同B.可以互换C.不可互换D.以上都不对出处:A.3概念的说明除了条款3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外,以下还对选取概念提供了说明,以防止错误理解:2——本标准中,“any(任何)”一词的使用意指选用或选择。——“appropriate(适当的)”与“applicable(适用的)”不得互换。“适当的”意指适合于或适于……的,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自由;而“适用的”意指相关的或有可能应用的,且意味着如果能够做到,就须要做。——“consider(考虑)”一词意指有必要考虑这一话题,但可拒绝考虑;而“takeintoaccount(必须考虑)”意指有必要考虑这一话题,但不能拒绝考虑。——“continual(持续)”指发生在一段时期内的持续,但可能有间断;而“continuous(连续)”指不间断的持续,因此应当使用“持续”来描述改进。——本标准中,“effect(影响)”一词用来描述组织变化的结果;“environmentalimpact(环境影响)”特指对环境造成变化的结果。——“ensure(确保)”一词意指职责可以委派,但责任不能委派。——本标准使用了术语“interestedparty(相关方)”,“stakeholder(利益相关方)”是其同义词,代表了相同概念。本标准使用了一些新的术语。以下对其进行简单解释,有助于新的使用者和本标准前版标准的使用者理解。——“complianceobligations(合规义务)”短语替代了前版标准的短语“legalrequirementsandotherrequirementstowhichtheorganizationsubscribes(法律法规要求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与前版标准的内涵没有区别。——“documentedinformation(文件化信息)”替代了前版标准中的名词“documentation(文件)”、“documents(文档)”和“records(记录)”。为有别于通用术语“文件化信息”的含义,本标准现使用短语“保留(retain)文件信息作为……的证据”来表示记录,用短语“maintain(保持)文件化信息”来表示记录以外的文件。短语“作为….的证据”并非是满足法律证据的要求,而只是表明需要保留的客观证据。——短语“externalprovider(外部供方)”意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外部供方组织(包括合同方)。——将“identify(识别、确定)”改为“determine(确定)”旨在与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术语保持一致。“确定”一词意指获得认知的探索过程,其内涵意图与前版标准无区别。——短语“预期结果(intendedoutcome)”指组织通过实施其环境管理体系想要实现的结果。最低限度的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和实现环境目标。组织可针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设定附加的预期结果,例如与其保护环境的承诺相一致,组织可建立一个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结果。——短语“person(s)doingworkunderitscontrol(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包括为组织工作的人员和那些代表组织工作并承担相应职责的人员(例如:合同方)。以此代替前版标准中的短语“personsworkingforitoronitsbehalf,personsworkingfororonbehalfoftheorganization(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这一新短语与前版标准无区别。——前版标准中使用的概念“target(指标)”已涵盖在术语“environmentalobjective(环境目标)”中。5.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保护环境、对(B)做出反应以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提供框架。A.环境条件B.变化中的环境条件C.环境因素D.环境影响出处: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36.声称符合ISO14001:2015标准(C)。A.只能删减第8章的部分内容B.能够删减要求C.不能删减要求D.以上都不对出处: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来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可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出贡献。本标准可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将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带来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性质的组织,并适用于组织基于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本标准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但是,只有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了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且全部得以满足,组织才能声明符合本标准。7.外包的职能或过程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外部组织(B)。A.在该范围内B.在该范围外C.与组织无关D.以上都不对出处:3.3.4外包outsource安排外部组织(3.1.4)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3.3.5)。注1:尽管外包的职能或过程在管理体系(3.1.1)范围之内,但外部组织不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8.最高管理者应(B)。A.要求相关的员工证实其领导作用B.支持其他相关的管理者在其负责的领域证实其领导作用C.支持相关方在其负责的领域证实其领导作用D.支持其他相关的管理者实施环境管理出处: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与承诺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4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从广义上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9.ISO24001:2015标准中的“应”指的是(A)。A.要求B.建议C.允许D.必须出处:0.5本标准内容本标准符合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一个高层结构,相同的核心正文,以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目的是方便使用者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例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或财务管理。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运用共同的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想,将其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本标准包括了评价符合性所需的要求。任何有愿望的组织均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证实与本标准的符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或——寻求组织的相关方(例如:顾客),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或——寻求组织的外部机构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或——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附录A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错误理解。附录B显示了本标准现行版本与以往版本之间完整的技术对照。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指南包含在GB/T24004中。本标准使用以下词语:——“shall(应)”表示要求;——“should(应当)”表示建议;——“may(可以)”表示允许;——“can(可能、能够)”表示可能性或能力。标记“注”的信息旨在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文件。第3章使用的“注”提供了关于补充术语信息的附加信息,可能包括使用术语的相关规定。第3章中的术语和定义按照概念顺序进行编排,本文件最后还给出了按字母顺序的索引。10.组织应从(B),确定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组织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及与这些环境因素相关联的环境影响。A厂界范围内B.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C.周边居民观点的角度D.社会关注的角度6.1.2环境因素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11.环境方针应与组织的宗旨和背景环境相适应,包括(A)。A.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及其环境影响B.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C.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D.组织的企业文化出处:5.25.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5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环境方针应:——保持文件化信息;——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可为相关方获取。9.ISO24001:2015标准规定了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A)的要求。A.预期结果B.必须C.法律法规D.方针目标出处: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来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可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出贡献。本标准可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将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带来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10.证实成功实施了本标准可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经(B)。A.全面达标排放B.形成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C.满足了所有的法律要求D.满足了所有顾客的要求出处:0.3成功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组织可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