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识的能动作用高考题组1.(2015·上海高考)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B.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2.(2014·大纲全国卷)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2·安徽高考)“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强化题组4.“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这句话强调的是()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C.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D.意识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反映25.“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这是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这却是余光中笔下的四月天。品味名家笔下的四月天()①能够触摸名家内心精神世界②能够增强精神力量引领前进方向③可以认识到天气变化规律因人而异④可以感悟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研究发现,情绪变化会引起强烈的身体感受,不同情绪在身体上形成的感受图形各不相同。然而,不管是西欧人还是东亚人,人们的身体情绪图却表现出跨文化的一致性。这一发现佐证了()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调节人的生理活动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客观的生理基础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④意识和物质现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得出惊人发现,光线也能扭曲物质。在一片漆黑的实验室,科学家将纳米粒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带状。纳米粒子带最初是扁平的,但在光线照射下,它们最终发生扭曲,呈现出螺旋形状。这个发现对于今后的科学研究有重要的影响。上述事实主要说明了()①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活动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④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根源于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8.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提高扶贫实效。结合材料,谈谈中央扶贫措施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3答案1.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B中的理论属于意识的范畴,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符合题意;人口结构的变化、能源资源减少、社会转型都属于客观现实的变化,不是意识的范畴,排除A、C、D。]2.C[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陶渊明居于闹市而不感喧哗,朱自清面对蝉噪、蛙鸣,而独处幽静,这充分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特点和作用,②④符合题意,选C项;题干主要强调了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故①③不符合题意。]3.C[审题时快速找到“落叶”“美妙的音符”“没有了悲秋之感”“哲学道理”这些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落叶往往让人伤心,但是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把它想象成美好的“音符”,所以C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项说法错误,意识具有预见性,即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但不一定是科学的。]4.A5.C6.A7.D[①③是对上述实验发现光线扭曲物质的正确解释;②④与材料无关,故应选D。]8.(1)中央的扶贫目标是针对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现状提出的,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做法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中央确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3)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提高扶贫实效,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二者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