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董~集区间联络线深基坑专项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介1.1.1.1区间整体工程简介董任站~集美中心站区间起于董任站,出董任站向北行,经过杏林湾二号路,下穿杏林湾、官任村后到达集美中心站。区间沿线主要为空地、杏林湾、村民房。董任站~集美中心站区间起讫里程:YDK22+167.744(ZDK22+168.249)~YDK23+378.410(ZDK23+378.410),其中左线长链26.642m,右线长链17.926m,区间全长1210.666(左1218.320)。区间分别在YDK22+639.000、YDK22+945.000设置联络通道,其中1#联络通道兼作废水泵房。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4]266号,同意在集美中心站端头增加1、4号线联络线。受联络线影响,董集区间平纵断面均进行调整,调整后董~集区间右线:YDK23+282.480~YDK23+378.410(95.93m)施工工法从盾构改为明挖,明挖段长度95.93m。由于小山包范围内存在若干座坟墓,而且拆迁工作一直没有完成,因征地拆迁影响,小里程一侧的施工场地目前未提供,且集美区无法明确提交准确日期,为保证1号线洞通工期,厦门轨道集团组织召开了董任站~集美中心站区间右线新增联络线明挖段工法变更审查会。根据20150416GD11T-指纪[2015]73号会议纪要,同意剩余约51米由明挖法并更为矿山法施工。目前围护桩已经打设到YDK23+325.800处,为合理利用已打设的围护桩,并保证平整场地所需的空间,将明挖段范围调整为YDK23+334.850~YDK23+378.410(43.56m),增加暗挖区间YDK23+281.680~YDK23+334.850(53.17m)。盾构空推通过暗挖区间,在明挖段中部开口吊出。明挖段现状为小山包地形,基坑开挖前需要对现状山包进行自然放坡处理,临时护坡率采用1:0.8,平整场地标高至3.500。1.1.1.2深基坑简介明挖段基坑长明挖段基坑长43.56米,宽度为13.33~21.04米,基坑深度约为16~17.5米,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标准段基坑挡土结构采用Φ1200mm@1400mm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桩间设置旋喷桩止水,旋喷桩Φ800@1400。靠车站端基坑挡土结构采用Φ1000mm@1200mm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桩间设置旋喷桩止水,旋喷桩Φ800@1200。围护桩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0mm。标准段基坑竖向设三道内支撑,第一道、第二-2-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三道支撑直撑部分采用Φ609、t=16钢管支撑,扩大端基坑竖向设三道内支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围护桩间挂网Φ6@150×150,C20喷射混凝土。见图1.1.1明挖段基坑横剖面图所示。图1.1.1董~集区间明挖段基坑横剖面图1.1.2周边环境明挖段现状为小山包地形,基坑开挖前需要对现状山包进行自然放坡处理,基坑东侧距放坡坡顶15m处有一座中国移动信号塔。见图1.1.2董~集区间明挖段周边环境平面图。图1.1.3.1董~集区间明挖段周边环境平面图集美中心站董集盾构区间左线明挖段暗挖段-3-1.1.3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地质条件按岩土地层层序,由上至下依次描述如下:11-1-2可塑状残积砂质黏性土棕红夹点状灰黄色,可塑,成份以黏性土为主,夹少量砾石,石质为石英,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场地范围内该层分布较广,层厚1.8~8.8m,顶面埋深6.1~10.7m。11-1-3硬塑状残积砂质黏性土灰黄色,硬塑,主要以长石等矿物风化后的黏性土为主,含石英颗粒在15~20%左右,可见少量黑云母碎片,黏性较差,韧性较低,无摇震反应,切面粗糙。系花岗岩风化残积物,具残余结构强度。场地范围内该层分布广泛,层厚2.4~11.9m,顶面埋深8.2~14.9m。17-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夹紫红色,绿灰色,夹含褐黄色夹斑点状灰白色,花岗结构尚可辨认,岩石已强烈风化呈土状,砂土状,岩芯呈土柱状,手捏易散。场地范围内该层分布广泛,层厚1.6~13.6m,顶面埋深9.9~22.2m。17-2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结构,岩芯呈土柱状。原岩结构清晰可辩,但岩石矿物组织结构已破坏,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大部分长石等易风化矿物已风化成次生黏土矿物,仅残留少量长石矿物硬核,干钻困难。场地范围该层广泛分布,钻孔揭示层厚7.9~22.8m,顶面埋深12.2~30.1m,钻孔未揭穿该层。本段范围未见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残积土和风化岩。区间隧道主要穿越残积层11-1-3硬塑状残积砂质黏性土、17-1全风化花岗岩层。见图1.1.3.1区间明挖段地质纵剖面图。-4-图1.1.3.1董~集区间明挖段地质纵剖面图1.1.4水文地质条件本段范围内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海积砂层以及残积层中,以孔隙潜水为主。地下水位埋深0.0~22.1m。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人工填土及砂层中可能存在上层滞水,水量不大。残积土孔隙水含水层性质为砂质黏性土,透水性和富水性均弱,淤泥、淤泥质土含水量高,但透水性差,为隔水层。冲洪积中、粗砂及淤泥质砂透水性强,富水性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强、中等风化带中。基岩的含水性、透水性受岩体的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控制,由于岩体的各向异性,加之局部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体富水程度与渗透性也不尽相同。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地带,地下水相对富集,透水性也相对较好,反之不然。总体上,基岩裂隙水发育具非均一性。1.1.5气象条件厦门市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10月份。1.2设计概况1.2.1设计概况根据场地地质条件,董集区间明挖段主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可塑状残积砂质黏性土硬塑状残积砂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5-桩间设置高压旋喷桩止水,第一、二道撑采用混凝土支撑,第三道直撑采用钢管临时支撑。1.2.2围护桩明挖段共设计94根围护桩,桩径为1200mm间距1400mm,围护桩混凝土等级:水下C30。围护桩详细参数见下表。董~集区间明挖段围护桩详细参数表1.2.3旋喷桩主体围护结构桩间设置旋喷桩止水,旋喷桩桩长进底基底以下5m,桩径为800mm间距1400mm,与围护桩咬合150mm。旋喷桩施工采用三管法旋喷施工。1.2.4支撑系统1.2.4.1冠梁围护桩桩顶设置冠梁兼压顶梁把围护桩体连成一个整体。冠梁设计截面为1000mm×1000mm,16根φ28与12根φ22主筋通长布设,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1.2.4.2混凝土支撑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标准段混凝土支撑尺寸为800×1000mm,第一道间距为9000mm,第二道间距为6000mm,16根φ32与10根φ22主筋通长布设,主筋锚入冠梁的长度为35D;端头斜撑尺寸为800×900mm,角撑尺寸为2000×2000×300mm。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1.2.4.3钢支撑第三道支撑采用φ609,t=16钢管支撑,水平间距为3000mm;第三道钢支第二道砼支撑之间高度为5150mm。钢围檩采用2I63a双拼工钢,下面设置三角托架,上设计挂篮。1.2.5基坑降、排水明挖段施工采用基坑内井点降水与坑内明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降水。放坡平台、基坑周边均设置排300×300水沟及临时挡土墙,防止雨水与地面其他污水流入基坑。1.2.6基坑开挖明挖段基坑开挖深度为16m~17.5m,主体结构土方量共25700m3。在围护结构封闭且围护桩型桩径(mm)嵌固深度(m)桩长(m)数量A型桩φ12007.5624.7165B型桩φ1200724.1429-6-桩、冠梁和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时,其纵横向放坡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取开挖时的安全坡度,分段、分层、分区、对称进行,不得超挖。1.2.7设计交底明确的危险源1.2.7.1周边环境及主要风险源基坑范围内现场场地为小山包,地形变化较大,施工前要场地平整至标高3.500。采用放坡处理,放坡高度19.5m~6.5m,放坡坡率1:0.8,边坡分级高度为6.5m,平台宽1.5米,各级平台上设排水沟,坡面采用锚杆+喷砼面层防护。1.2.7.2自身风险1)自身风险源及风险等级:基坑深约16.21~17.55米,风险工程等级为II级。2)周边风险源及风险等级:基坑东侧距放坡坡顶15m处有一座中国移动信号塔,基础资料不详,施工前需要查明塔的基础资料,做好监测及应急预案。风险工程等级II级。3)工程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基坑自身风险以及环境风险清单中的各项风险事件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一个风险事件可能引发若干个其它的风险。如围护桩塌孔、钢筋笼下放困难会导致围护桩质量下降,从而引发围护结构渗漏,而围护结构渗漏处理不当又会导致邻近构筑物沉降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建筑物坍塌;围护结构变形超限或支撑失稳如处理不当、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基坑坍塌等。针对本基坑工程的特点和风险分析,设计、施工中对风险点拟采取以下措施:a)常规措施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具有刚度大、地面沉降和地基变形小等优点的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第一、二道支撑采用砼支撑,增加支撑系统的刚度与稳定性,围护桩外侧采用旋喷桩止水帷幕进行桩间止水,确保施工及降水的安全。b)专项保护措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保护措施以地面加固措施为主,其他加固或保护措施为辅;坑内、坑外加固或保护措施相结合、变形预测与变形监测相结合的原则。1.3施工平面布置1.3.1施工便道-7-场内施工便道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对便道进行硬化,道路宽度为7m,硬化采用25厚C20砼。1.3.2大门及围挡董~集区间明挖段施工期间与集美中心站小里程端共用一期围挡设置,各种生产要素及生活要素根据场地实际合理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并随主体结构、附属结构施工等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施工正式围挡采用50mm厚双面EPS彩钢夹芯板,标准幅宽3米,高2.5米,围挡下设截面500×500mmC20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基础,立柱与预制块间由膨胀螺栓进行连接加固;围挡顶部安装警示灯,间距为6m。董~集区间明挖段在围挡靠近杏林湾路侧各设置一处大门。大门口均设洗车槽及沉淀池,用于冲洗出工地的车辆及沉淀后排出的污水,使其达到相关要求。在进入车站大门处挂设“六牌两图”及企业文化宣传栏。1.3.4临时设施布局队部房屋本着安全适用、布局合理、标准统一的原则进行建设布置。在集美中心站小里程南侧设置临时堆土区,用于出土堆放;设置周转材料堆放区,砂石料堆放区与机械停放、维修区。董~集区间明挖段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1.3.5临时供电系统董~集区间明挖段实行标准化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政策及法规,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争创标准化文明工地,对工程实施标准化施工用电。施工用电采用TN—S系统的三相五线制。现场设置一台630KVA箱式变压器,但前期钻孔桩、旋喷桩同时进场数量较多、用电量较大,我项目部为了保持生产的顺利进行,另外设置一台300KW发电机作为临时电源,同时作为后期主体施工的备用电源。1.4施工要求及技术保证条件1.4.1钻孔灌注桩(1)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不宜大于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2%。(2)钻孔灌注桩根据地质情况用泥浆护壁法或干钻成孔施工,必要时可采用钢套筒护壁,钻孔深度应比设计深度超出500mm;钻孔桩清孔后必须控制桩底浮渣厚度:围护桩不大于200mm。(3)钢筋笼宜分段制作,在起吊、运输、安装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吊点宜设于加强箍筋部位,分段沉放时,纵筋的连接必须采用焊接,要特别注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