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4年温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评析
2014年市“一模”语文试卷评析一、第6题评析评阅者:上塘中学陈晓畅戴羡羡第六题,为语言表达题评分标准为:共4分。“首张”、“嫦娥三号”、“着陆区全景照片”、“利用地貌相机”(或者‘着陆器相机’)传回的图像制成(或者‘完成’’制作’)4个信息要点,缺少1电扣一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示例1:利用地形地貌相机(着陆器相机)传回的图像,首张“嫦娥三号”全景照片制作完成。一、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语文高考阅读题中重要的阅读能力,是三个层级六个能力点中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本次模拟考总考人数4849人。本题总分4分。平均得分2.31,得分系数为0.58。符合高考难度的要求。二、存在问题:(1)绝大部分考生在本题上失分点在于未能写出“利用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片制成”例如:“嫦娥三号”首次传回月球地貌图。遗漏“首张”也占一部分考生。这点上说明考生在提取文本信息的时候未能抓住最重要的信息,在筛选关键词上考生还未把握方法。(2)在获得信息后,考生在取舍信息的时候一部分考生犯了舍本求末的毛病,有相当多的考生在表达的时候把“设计师刘思海””零度”“倾斜15度”“倾斜30度”“60张照片”等词汇写进去,从而造成未能有效的概括该段新闻要点的失分(3)也有相当大的部分考生在句子通顺连贯上没有什么注意例:在嫦娥三号着陆后,通过着陆器相机的图像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二、第7题评析第一小题:基本得满分存在问题:1、没有提到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这一要点。2、把减少对森林的破坏这一主题误读为减少环境污染、不能滥砍伐森林以及植树造林等。3、没有点到“一次性筷子”这个要点,使标题失去针对性。4、点到了“一次性筷子”这一要点,但没有准确传达出不用和少用方便筷来保护环境这个广告宣传意图。而使用了诸如:正确使用,不要滥用,不要过度使用等表意模糊的短语来表述。更有甚者还写了“让筷子生长在沙漠中”以及“你吃的是生命,而不是筷子”“没有了森林,你只能用筷子吃沙土了”这样让人震惊和无语的标题。5、笔误造成逻辑矛盾和错别字,或者答错位置。6、标题语言不够通顺、简练7、空白卷不少,少数学生考试态度存在问题。第二小题:基本得2分存在问题:1、脱离广告画面分析,没有描述画面要素,空泛议论(三要素:一次性筷子,森林阴影,沙漠)2、进行了描述与分析,但描述有所遗漏,分析有些偏差(受第一小题影响)3、光描述分析,忘了最后点明广告的警示意图:保护环境保护森林4、少数学生字迹潦草或者交空白卷,应该是考试态度存在问题三、第10题评析1.本道题总分值3分,学生平均得分为1.38分。学生得分基本保持在1—2分,满分学生较少。2.学生答题过程中要点重复较多,对文本信息概括不够全面,缺少检查反观。3.还有部分学生对于题干的理解不够到位,答非所问的情况也偶又出现。出现题已做而零得分的情况。四、第11题评析永临中学陈敏一、答案分析这道题的参考答案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宇宙的仁慈体现在“星星”或者“照明设备”;二是为什么它是仁慈的,即“照明”“空投光芒和柔情”等。二、对参考答案进行关键词采分“星星”“照明设备”“照亮”“光芒”等近义词均采纳给分。三、答题情况分析1、这题2分满分,全县4849份卷,平均得分1.67分。2、学生存在错答和漏答要点的情况如下。A.摘“仁慈”句的前一句:“星星依次出现,很快布满天宇。视野渐渐亮开,山影变得敦厚温和,细细山路在月光下蜿蜒,如持续流淌的乳汁。”此种答法给1分。B.摘文章开头“山影嶙峋交错,仿若剑戟铿锵……”。不予得分。C.摘“为了一个小小的夜行者,宇宙竟然动用了它的全部照明设备”。此种答法给1分。D.摘“那凶猛天狼,也在为我殷勤发电照明。”此种答法给1分。四、改卷小结学生基本能答出两个要点;不能答全者,皆因对文章缺乏自己概括的能力,随便摘抄一句应付答题。而题目的要求中有“概述”二字,暗含的要求就是不能直接摘抄而应该用自己的话写出对“宇宙仁慈”的理解。五、第12题评析本题属于重点句意的理解题。本文借事阐发对当今只关注经济利益的社会现象的批评,呼吁大家关注自然、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做法,此类文章学生应该常见,理解应该不难。而本句的意思也较明了,但得分率不是很高,有小部分学生放弃答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答题不规范,分数意识不强4分题,应该分点作答,而学生只是解释了为什么对“无知的狗们竟有了几分敬意”,只得了2分。2、语境意识不强段中“竟有几分尊敬”之后是冒号,可见文章已经对这句话进行解释,对“无知的狗们”的敬,对“这个市侩当道、失去天真”的弃,而学生只是写出一点。3、答题不完整本是句意理解,但学生回答题目时只是抄写“它们,仍……追问”,只抄写了内容,没有解说作者的情感,好像是在回答“为什么有敬意”一样。六、第13题评析1.依旧有少部分学生把“拟人”写成“似人”,这属于比较低级的错误。2.“比喻”手法能答出来,但分析不出来本体和喻体。3.“虚实结合”或“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答出来的学生很少,可见对描写手法不熟悉,掌握情况较差,这也高考中的一点难度。4.答题规范方面,还没有形成分点答题的意识。复习建议:1.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要注重规范答题。2.表达技巧依旧是高考重点和难点,平时要多做多练,掌握不同的手法,并能分析其效果和作用。七、第14题评析改卷老师:马卫宁晓燕1.答题不规范,缺少层次性,条理不清晰;2.表达层次不清,缺少相应步骤,回答内容缺少逻辑,重复累赘;3.内容缺少条理,如内容作用与结构作用混为一体,主次不分;4.过多套用模式,流于表层解读,脱离文本的分析,欠深刻;5.书写不规范,欠工整,大小不一,难以辨认。八、第15题评析存在的问题:1、一般同学都能回答出思想情感,但有小部分考虑的不是很周全,只回答出一面。比如:写了赞美了宁静、和谐、优美的农村生活或只写了批判当代文明的快速、粗暴和充满欲望。2、“结合文章内容”这一方面,学生做的比较笼统,比如:根据作者的所见所闻。以此一句话带过。也有同学具体举例说明,但所举的语句缺乏分析,显得比较孤立。3、“评析”这一要求,几乎所有的学生予以忽略。建议:1、要求学生必须注重文章内容,以内容来分析思想情感,并考虑语言的连贯性。2、仔细审题,如15题“评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情感。”要关注“评析”二字,从评析中关注自己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要表达出自己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看法。九、第19题评析1、部分留下空白,有可能是学生无法下手或是缺考。主要是学生对该文言文内容不能理解所致。2、乱断句现象犹存。说明学生纯属娱乐。3、做对此题的学生很多。以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指导和练习。十、第20.题评析20题共两小题,总分7分,平均得分为2.3分。题1得分率较高,而题2得分率极低,纯得1分的学生也不多。这篇文言文看起来是两人对话,但实际上上借题发挥,为议论说理,生字难次较多,对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第一小题较为简单,句子大意学生基本上能翻译正确,“怜”字基本上能翻译出“可怜”、“同情”的意思,“众”字作状语也都能翻译准确,但是“孺子”一词翻译成“你这个小子”、“孩子”较少。第二小题中除了“锱铢”一词之外,“诚”、“审”字翻译情况较差,基本上没有得分。而“县官”翻译成“官府”要靠文本的推断,得分也较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翻译能力不够强,没有达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要求。如第一小题中的“孺子”,很多学生以为“你”,但这个字为踩分点,没有译为“你这小子”或“孩子”而失去了一分,较为可惜。另外一点,学生的翻译没有达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的要求。如第一小题中的“偶相遭”,部分学生把“偶”字的翻译省掉了。(2)课内知识点落实不够。如第一小题中的“余”字,这是一个很基础的课内知识点,但很多学生翻译为“你”,再如第二小题中“锱铢”一词,在必修课文《阿房宫赋》中出现,多数学生翻译错误。可见课内的只是掌握不够扎实。(3)语法分析能力较弱。如第一小题中“今偶相遭而众辱我”一句中的“众”字,在“辱”字谓语之前,应该作状语来用,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词句的主语是“我们”,而且侮辱神的人是戴子,因此“众”字应译为“当众”。翻译成“众人”、“聚集众人”、“多次、屡次”等错误答案的学生也不在少数。(4)推断能力不够。如第二小题,“盗我者县官有禁”和“牟我者锱铢不遗”,“者”应该作为句中停顿之作用。“明夫利害之分”与“审夫得失之势”中的两个“夫”字均作发语词只用。这种在句子结构、句式上的推断能力的薄弱,也造成了翻译上的失分。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的建议:(1)重视课内知识的积累与掌握,如第一小题中的“余”字属于基础知识,在多篇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固”翻译成“本来”,在《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中也有出现。第二小题中“是故”翻译成“因此”,也属于基础知识,“锱铢”在《阿房宫赋》中属重点字词。“诚明夫利害之分”的“诚”字,必修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中“诚能见可欲”一句,翻译成“确实、真的”。所以必须重视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2)立足课内,迁移课外。这篇《钱神问对》看似是一片两人对话的记叙文,实则是作者借题发挥,议论说理。其实这样的文体在课内文言文中并不少见,如《赤壁赋》、《渔夫》、《秋声赋》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学生在平时的课内学习中注意从人物语言中提炼观点,把握主题,在课外的文言文内容理解上深入进去,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内涵。(3)重视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需要有一种文言的语感,尤其是在文言句式的感觉把握。如本题中的第二小题,“盗我者县官有禁,牟我者锱铢不遗”,这样的句式课内文言中并不乏见,“者”字可译为“。。。的人”或表示句中的停顿。“明夫利害之分,而审夫得失之势”中的“夫”字不译,作为一个发语词。这样的情况在读过众多课内文言文的语感的积累下,应该不是一个难点。总之,重视课内知识积累,重视基础,迁移课外,才能厚积薄发,有的放矢。十一、第21题评析1.本题总分3分,得分率偏低,均值0.41分,得分率13.7%2.表现手法大都写拟人、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其实这些修辞在本句中并没有运用,学生对用典、类比和衬托没掌握好就随便懵。3.“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多数数学生应该熟悉,可能很多学生不认为是典故,复习时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4.学生熟悉对比反衬,而类比衬托就不太熟悉,很少能答得上。5.作用为“突出梅花的迷人风姿”多数学生能答得上,也有好多学生答了“江南的美景”。6.能具体写出典故和类比的运用考生就更少了十二、第22题评析一、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答题不规范,很多学生不能做到分点论述。2、答题时未结合具体文本分析,部分同学凭空回答。3、不能理解诗词,只是根据零星的字词和平日印象来理解,例如本诗中的红梅都理解成白梅,受胭脂的玷污,进而想象成本词表现梅花的不染世俗尘埃。4、常见修辞没有很少回答出来。5、字迹潦草,不能辨认6、空白卷较多。二、建议1、二轮复习中,应加强答题技巧和规范的训练,提高得分率。2、加强诗词阅读,扩大阅读量,提高理解能力。3、加强练字,做到字迹端正,至少要达到清晰。十三、第23和24题评析23和24题是《论语》题,学生中两题都满分的人数较少。23题很多学生对材料理解有偏或不熟悉课文内容,导致较多学生答在“有教无类”这一思想。建议学生应多读课文,增加对文本的熟悉度。另外有一答题技巧可供应急使用,当学生对题目材料的思想实在无法确定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几种都写出来,因为改卷老师在阅卷时只看是否有答对要点,而不在乎你答了几种思想。24题满分是4分,要求学生从观点、对断句的理解以及结合孔子的“教民”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学生审题不清或审题时粗心,导致答题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清晰,比如题目问同意哪一种断法,应该是回答第一种或第二种,或者材料二或者材料三,但学生竟然答得很乱。有些学生答题欠规范,分析片面。因此,建议教师指导规范答题,细心审题。十四、第25题评析1.字写错如出则弟的弟,鱼鳖,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2.位置颠倒以及题号不对十五、作文题评析经过紧张
本文标题:2014年温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评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2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