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复杂事物说明文阅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课后练习二(含详解)新人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复杂事物说明文阅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震源越浅,破坏越大。这次汶川地震为8级,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由于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余震发生。汶川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涉及地区包括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汶川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性活动不强,但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还有,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1、下面对汶川地震发生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A.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板块,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向内陆释放。B.该地区构造性活动不强,地块相对坚硬,致使能量释放巨大。C.汶川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是地震活跃的地区。D.龙门山地区处在应力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一定程度地壳破裂。2、下面是对造成汶川地震破坏性大的原因分析,哪一项不恰当()A.汶川地震震级8级,震中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B.巨大能量突然释放,地层破裂尺度大,且余震多。C.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能量,导致各板块逐渐断层。D.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越浅,其破坏越大。3、从文中看,汶川地震时为什么全国许多地方都有震感。题2:丝路织锦青玄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通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②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③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④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服骑射、饮酒形象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⑤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域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⑥初唐时期,联珠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沿途丝路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图案样。联珠图案梦幻多变,饱满细腻,层次也更丰富,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⑦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绸文物:主要是擐韩,少量为缔、墟和批靖。那一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织锦上所表现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僻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沉淀,翠艳夺目,仿佛讲述着极为不凡的历史细节,也再次向世人表明:塞上鸵铃、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不但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最先汇流的通道。1、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2、细读第⑥段,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的特点。答:。题3:人工造林有学问①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②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③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2-辕北辙”,花再多的金钱也是浪费。④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⑤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平方米3-5棵,而人工造林的密度是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⑥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⑦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⑧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⑨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答:。2、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3-课后练习详解题1:答案:1、B2、C3、突然间释放的巨大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较大;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基本意思对即可。解析:1、考查文章内容,A、C、D三项都是文章内容的概括,B项内容说法不正确。2、结合文章“由于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余震发生。”判断为错误。3、考查第二段内容。结合句子“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还有,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总结答案。题2:答案:1、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2、中国花卉与西来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新图样;图案饱满,轮廓细腻,层次丰富。解析:1、文章的③④⑤⑥四个段落详细介绍了织锦的发展演变史,从第③段中的“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第⑤段中的“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第⑥段中的“初唐时期,联珠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等语句,我们可得知织锦可分为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等类型。2、第⑥段中,描写盛唐之后织锦变化的语句有“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图案样。联珠图案梦幻多变,饱满细腻,层次也更丰富”,理解这些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概括即可。题3:答案:1、人工造林的科学方法2、参考示例:我对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如下的建议:(1)由于以往忽视了造林的密度,因此要注意造林密度符合家乡的生态条件:(2)以往家乡的树种单一,因此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3)还要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解析:第一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语句要简洁。第二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得满分,鼓励创新,答出三点即可。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