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013海南)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CB【解析】(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2)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惜动物的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目的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考点1湿地资源问题的原因分析及保护措施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上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人为因素类型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例1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据此回答(1)~(2)题。(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2)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AC【解析】(1)湿地有多种功能,其中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2)我国由于人多地少以及以前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深,导致各地大量围湖造田、开荒种粮,特别是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围湖造田以及东北沼泽地的开发等,使湿地大面积减少。2.湿地的保护措施保护湿地的措施有: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具体如下所示:洞庭湖“变”大的措施与其带来的效益例2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部分湿地的面积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示区域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面积变化的差异,并说明湿地面积变化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2)简述该地保护湿地可以采取的措施。自然湿地总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多。影响:自然湿地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环境自净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强宣传教育,依法保护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的监管力度;植树造林,恢复植被;防止水体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退耕还湿地。【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自然湿地总面积减少,而人工湿地面积增多。根据湿地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可知,自然湿地减少,将对气候、生物及地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第(2)题,结合图示自然湿地减少信息,从思想教育、自然保护区建设、恢复植被、防治污染和合理开发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方面采取措施。考点2洞庭湖湿地资源1.图示洞庭湖的萎缩及影响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价值表现维持生物多样性洞庭湖区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其中有许多珍稀物种,如中华鲟、白鲟等调蓄洪水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季节,洞庭湖能够大量蓄洪,显著地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干旱季节,洞庭湖又把蓄纳的水还给长江,维持长江主航道的水位,确保长江的正常通航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每年生产出大量的鱼、虾、蟹、稻米、莲藕等农副产品,丰富的芦苇、速生杨树等为湖区造纸业提供了大量原料航运南纳“四水”,北通长江,长期作为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旅游观光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考点3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我国湿地状况类别主要表现湿地资源丰富,但正在大面积减少,遭受威胁的种类和程度增加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进物种的干扰城市化、旅游业的发展、道路建设自然原因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小例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洞庭湖湿地具有重要的价值。洞庭湖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湖区水域面积广大,丰水季节大量蓄洪,干旱季节,又把蓄纳的洪水慢慢地还给长江。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湖区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每年河流向洞庭湖输送的泥沙大量增加,造成湖床不断抬升,水面逐渐萎缩。20世纪50~80年代,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洞庭湖面积大幅度减小。(1)材料一描述了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分析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航运维持生物多样性旅游观光围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一、选择题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据此回答1~2题。1.1950—1958年间,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B.需要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B【解析】洞庭湖面积缩小主要受人为原因影响,长期的围湖造田导致了湖泊面积不断缩小。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①湘江②三峡水库③渤海滩涂④青海湖⑤江南水稻田⑥海洋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⑥A【解析】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故⑥海洋不属于湿地范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3~5题。3.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解析】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在于气候条件好(纬度低、气候温暖,适宜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A4.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C【解析】“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解析】“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B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据此完成6~7题。6.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盐碱化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解析】我国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导致了当地湿地面积较少,故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气候变干燥,故而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物种骤减、沙尘暴增加,而与酸雨加重关系不大。C7.我国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解析】湿地本身就是世界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而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故A项错误。A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完成8~9题。8.甲湖面积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泊土地沙漠化C.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D.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解析】湖泊面积减少可能是淤积和围湖造田等因素形成,上游水土流失可形成湖泊面积减少,不是湖泊面积减少影响上游,A错;湖泊面积减少不会使湖泊土地沙漠化,B错;湖泊面积减少也可能是围湖造田造成的,人口增加,人口密度增加,城市数量增加,C错;湖泊面积减少,库容减少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D对。D9.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⑤建设污水处理厂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解析】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而导致的水质下降形成水污染,治理水污染,③④⑤都可以,选C;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只能增加污染,②错;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可以增加水面积,但对污染作用不是根本的,①错。C读表,回答10~11题。地区减少面积(万公顷)减少比例(%)新疆湿地14250玛曲湿地2045滨海湿地21950三江平原湿地1363710.表中湿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减少比例最大的是()A.新疆湿地B.滨海湿地C.玛曲湿地D.三江平原湿地【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滨海湿地面积缩减量和减少比例都是最大的。B11.湿地面积减少带来的危害有()①地下水水位上升②扩大水污染范围③涵养水源能力降低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破坏后会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B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解析】图中显示吉林省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天然湿地面积减小,但湿地总面积增加,所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天然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B13.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①生态退耕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南水北调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⑤铺设防渗地膜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解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为华北、西北供水,铺设防渗地膜影响水循环,降低湿地环境效益。A二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