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及《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等等。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饱含忧愤地写下了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其中的佳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yúyèyùyèsh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越过逃跑多么上前信最近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再离开泛指衣服请让我还能够应征低微、断续的哭声1、这首诗歌的类型?诗歌的内容简练地概括为哪几个字?叙事诗2、差役为何呼?怎么呼?老妇所啼为何?如何啼?3、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感,从而得出杜诗诗作风格的变化?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赏析1: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丰富了含义。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家三男被征◇二男新战死◇幼孙尚不足力◇寡媳衣不遮体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一家三男被征兵役之苛酷◇二男新战死◇幼孙尚不足力◇寡媳衣不遮体战争之惨烈民不聊生,贫穷困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步步紧逼苦苦哀求赏析2: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反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至此,诗进入尾声。“如闻泣幽咽。”“如闻”?莫非以上所写只是诗人的错觉?不是。骚乱终于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也许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只跟老翁告别。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这首诗主要通过一位老妇人对前来抓人的悍吏的答话,诉说了一户农家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诗歌真实地反映出战乱时代人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和忧念时局的心情。诗人之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正因为忧国忧民之心,最终形成了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问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经历思想志怀高远心忧国家情系百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仕途失败国运衰落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