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秦汉时期史学•第一节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第二节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第三节刘向、刘歆的历史文献学成就•第四节第一部反映大一统历史局面的朝代史《汉书》•第五节汉代史学的其他成就概说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是中国史学的成长时期。在思想领域形成了与大一统新生社会体制结合的系统理论。在历史撰述上出现了成一家之言的自觉要求。《史记》和《汉书》两部史学巨著,是中国古代历史撰述的杰出代表,创建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宏伟殿堂。历史文献学的成就是开创性的。《史记》和《汉书》的历史叙事,被后人奉为典范。对史学自身的思考也有可观的成果。第一节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一、大一统局面与大一统思想•公元前221年,崛起于西北的秦吞并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建立起空前规模的统一国家——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汉承秦制,汉政权再度统一中国后,继承并发展了秦皇朝的统治规模和皇权专制制度,成功地把一统大业坚持数百年之久,显示出统一政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第一节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二、多元的历史观念•正宗儒家思想的代表是董仲舒。他根据当时的社会需要,把先秦以来的神意史观进一步系统化,糅入阴阳五行学说,建立起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刘向的历史观与董仲舒是相通的。•独尊儒术之后,司马迁、王充、王符、仲长统等用他们理性的历史思考,对董仲舒为代表的正宗思想不断提出非议与反诘。•予夺生杀,各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阴阳。——《春秋繁露·如天之为》•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论衡·自然篇》第一节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三、关于史学的初步认识•《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序》是较早的有影响的史学史论文。•班彪通过对《史记》的评论,还表述出对史学的见解。•《汉纪》的作者荀悦对史学的看法比较系统。•以史为令典为前提,荀悦对史书撰写提出了系统的要求。第二节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撰述旨趣•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汉太史令,著有《论六家要指》,是卓有成就的学者。•继父志而修史,是司马迁著史的直接动因。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则是他著史的内在动力。•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史记·太史公自序》•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第二节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二、“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反映了司马迁以史学名家的意愿。应当从规模上和体制上理解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史记》“实在是一部组织严密、包罗万象、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也是在公元前二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齐思和)。第二节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三、“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在汉代是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司马迁对此作出很好的回答。•对于上天决定人间祸福的说法,他用反诘的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批驳。•最能突出表现司马迁天人关系方面进步思想的,是他对帝王祭祀等活动虚妄无稽的揭示,和对神仙方术等低级迷信真相的揭露批判。第二节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四、“通古今之变”•司马迁重视历史变化,把历史看作一个从古到今的有始有终的变化过程。但他发现以往在贯通地理解与记述历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司马迁在原始察终的历史考察中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倾向。•司马迁对史学功能有深刻的认识,把“盛衰大指著于篇”,是他为自己提出的自觉的工作目标。•“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序•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豨,故救豨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后论第二节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五、有关《史记》的续补•司马迁去世时,《史记》并没有流传开来,汉宣帝时由其外孙杨恽公布于世。从宣帝时到东汉初的一百多年间,补续、评论《史记》形成风气,推动了史学的发展。•补撰《史记》成绩较大的,是汉元帝、成帝之时的褚少孙。•还有一些补撰的篇章,如《景帝纪》《礼书》《乐书》等,具体撰人已无从查考。第三节刘向、刘歆的历史文献学成就一、刘向、刘歆父子的史学活动与历史文献学成就•刘向、刘歆父子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大功绩,是先后主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盛大的文献整理事业。他们以成功的实践,树立了文献校理的范例,确立了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基本规模。•此外,他们的校理工作还包括辑佚、辨伪等项内容,对于文献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综观刘向父子在文献学上的功绩,可以得出如下认识:•第一,他们整理了当时的大量图书,为后人研究、利用提供了很好的读本。今天我们对古代学术的了解,与他们的工作直接相关;•第二,他们创立了校雠学的基本方法,为后人进行古籍校勘整理树立了良好的范例;•第三,他们发展了学术分类观念,对学术源流及演变的考察与介绍,确立了目录学的基本构架,使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目录学的良好传统;•第四,他们对古代学术的爬梳、清理,为后人认识古代学术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第三节刘向、刘歆的历史文献学成就二、汉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汉代社会弥漫着神秘主义气息,用阴阳五行比附、解说社会与历史现象的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一时,发挥了干预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对汉代的学术文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董仲舒、刘向、刘歆、眭弘、京房、李寻等人都是这一学说的积极鼓吹者。•这一学说不能说是董仲舒首创,但把它发扬光大,完成与儒学结合,使之神学化、方术化的却非董仲舒莫属。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是故春气暖者,天之所以爱而生之;秋气清者,天之所以严而成之;夏气温者,天之所以乐而养之;冬气寒者,天之所以哀而藏之。——《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阴阳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春秋繁露·如天之为》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施之于天下,则咎除。——《春秋繁露·五行变救》第四节第一部反映大一统历史局面的朝代史《汉书》一、班固与《汉书》•《汉书》问世于东汉初期,由于它具有突出的史学成就,又鲜明地反映了社会体制与史学的结合,被认为是古代史学,尤其是“正史”撰述的范本,享有很高的声誉。•《汉书》作者班固字孟坚。班固的家族还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班固死后,班昭对《汉书》作了系统整理。第四节第一部反映大一统历史局面的朝代史《汉书》二、《汉书》的性质、内容和体例•《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朝代史,所记基本上是从汉高祖初起到王莽败亡的西汉(包括新朝)二百三十余年的历史。•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的大一统皇朝,《汉书》是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汉书》继《史记》而起,它沿用了纪传体史书体裁,而改通史为断代,这是史学发展史上的大事。迁史不可为定法,固书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祧之宗。——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第四节第一部反映大一统历史局面的朝代史《汉书》三、《汉书》的博洽•《汉书》以十志为主干展开多种专史的撰述,为古代学术开辟了新领域,也在扩展纪传史体容量,扩大史书记事范围方面作出重大突破。•书中各专门史的撰述围绕着国家职能、社会经济、民族历史和学术文化几个方面展开。第四节第一部反映大一统历史局面的朝代史《汉书》四、《汉书》的天人关系论与历史变化观•班固在天人关系上表现出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认为天人之间的感应是存在的;另一方面他又对过分宣扬这些学说表示出保留、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阐发出一些很有价值的理论观点。•《汉书》中的天有多重含义。•《汉书》对谶纬符命的批判具有特殊意义。•班固继承司马迁历史观中的进步因素,提出了顺时应变的可贵思想。第五节汉代史学的其他成就一、修史制度与《东观汉记》•秦很早就有专门史官并建立了修史制度,史学在秦早期国家的建设发展中起过一定作用。•东汉一代官修史书的最大成绩是《东观汉记》的修撰。•《东观汉记》的史料采摘范围相当宽广。•《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为“三史”,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五节汉代史学的其他成就二、荀悦与《汉纪》•《汉纪》的作者荀悦是一位有杰出成就的史学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也有自己的地位。•《汉纪》是一部编年体朝代史。•《汉纪》对《汉书》所载西汉一代史事进行剪裁加工,取其要而汰其繁。•荀悦对于探讨历史运行的动因和方式有着自觉的认识夫事物之性,有自然而成者,有待人事而成者,有失人事不成者,有虽加人事终身不可成者,是谓三势。——荀说《汉纪》卷六《高后纪》第五节汉代史学的其他成就三、风俗史与地方史•值得注意的是汉代出现了不少风俗史与地方史著作。《风俗通义》和《吴越春秋》是这类著作的代表。•与《吴越春秋》相近的重要著作,还有《越绝书》,其作者和成书年代都难以确定。•失传的地方史、风俗史著作有赵岐著的《三辅决录》,佚名《西京杂记》等。第五节汉代史学的其他成就四、重视少数民族史撰述•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史撰述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史记》的民族史撰述在记述方式和内容上都是开创性的。•《汉书》继承了《史记》记述多民族历史活动的优良传统,把对少数民族的历史记述放在重要位置。•《史记》和《汉书》民族史记述的作法,为后来史家所继承,推动、发展了中国史学记述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历史的良好传统。思考题:•1、《史记》是怎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2、为什么说刘向、刘歆在历史文献学领域有开创之功?•3、《汉书》有哪些编纂上的成就?“博洽”表现在哪些地方?•4、《汉纪》在编年体史书发展中有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