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评价法•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一、SOLO分类评价法(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评价法)SOLO是英文“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由香港大学比格斯教授在研究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过程中提出的,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已在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经过广泛的实验和应用。能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在评价上相对容易拉开学生的差距。比格斯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回答能力、回答思路、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对收敛程度、整体结构这四个特征,将学生回答问题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层次特征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要点,但这些要点是相互孤立的,彼此之间并无关联,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问题的多个要点,并能将这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拓展抽象结构层次(extendedabstract)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抽象拓展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二、SOLO试题应对策略•应对Solo的六大要点三大步骤•(1)前提:审清问题•(2)提取:提取信息•(3)归纳:求同存异通过采意,实行分层,按照考生的思维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从主观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达三个方面,分三个层次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分。读材料理思路1.找出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而归纳出要点2.对所有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类:并列层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逆向层面:利/弊、积极/消极、推动/阻碍……3.亮明观点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4)组织:多个角度由浅入深•(5)论述:论从史出用足材料作答论证1.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内因、外因。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2.多个角度要求整合材料结合所学,用基本的史观作指导。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3.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6)深入:围绕主题总结升华•不是简单的重复观点,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运用史观使认识升华。)•(2010年新课标卷)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官营手工业衰落;(2分)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2分)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2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分)•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6分)•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4分)•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6分)•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6分)•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分等级①第一等(13~11分):以上评分标准中凡4个方面,须具备3个方面的内容(注:在诸方面的同义要素当中,只需含有各分号前后任意1项表述即可);观点明确;能有机结合材料,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在此基础上,如能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则为满分;如无中外史实,则按对前述观点、材料、论述、逻辑等要求的符合程度,确定为12分或11分。②第二等(10~6分):以上评分标准中凡4个方面具备任意2个方面的内容(注:在诸方面的同义要素当中,只需含有各分号前后任意1项表述即可);观点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在此基础上,如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则为10分;如不能,则按对前述观点、论述、表达等要求的符合度,确定为9~6分。特别注意的是,若能抓住上述任何1个方面,利用相关史实展开论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按第二等分值要求酌情给分。③第三等(5~0分):以上评分标准中的四个方面具备任意一方面的内容(注:在诸方面的同义要素当中,只需含有各分号前后任意1项表述即可)。在此基础上,观点不明确;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论述不充分,表达不清晰等,分数依次递减。•样卷一•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是指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三等偏下卷:考生只选取了原材料的部分文字,观点不明确,内容与题目要求无关,上下文逻辑混乱,表述不清晰。样卷二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是英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不仅让人对自然、社会有新认识,更加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所代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变北的巨大作用,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第三等偏上卷:考生认识到工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前提,但观点不明确,缺乏相关史实,且论述不充分,表述不清晰。•样卷三历史前提也就是时代背景。1、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古老的,这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接触到科技的生产水平,也只是停留于手工工场,手工完成简单的生产环节。2、个别地分散地同奴隶制并存几百年,这是政治制度还很古老,没有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还有各地区仍属于孤立状态,没有联合起来,所以还不能形成有制度性的资本主义方式。只有在科技的进步,社会意识形态完善和政治制度合理化的条件下才能把萌芽发展起来,所以历史前提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等偏下卷:考生将历史前提理解为时代背景,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科技进步等角度来理解历史前提,观点明确,但无具体史实例证,整体缺乏逻辑性。•样卷四历史前提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的条件。条件包括:1、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社会,社会安定统一。2、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即受到新文化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3、资本:有原始的资本积累,可使其提供资金支持。4、市场:有广阔的市场要求,需求量大。5、劳动力:劳动力丰富,英国的圈地运动解放了劳动力。6、有新的雇佣关系产生。7、交通工具的发明,各地联系加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第二等偏上卷:考生认识到历史前提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条件,从思想解放、资本、雇佣关系等方面来论述,观点较明确,但事实论证上显得不足,且没有列举中国史实,有完整的表述,但行文中有疑义之处。样卷五:如英国。这一历史前提表现为:1、英国最早产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早期的殖民掠夺为其提供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3、圈地运动为其提供大量羊毛及自由劳动力。4、早期商业革命为其奠定良好基础。5、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城市促进工业化进程。6、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其奠定科学理论基础。以上的历史前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再如中国,在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当时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当时商人经营商业挣来的钱多用来买田置地,没有继续扩大资本,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的“历史前提”没有促进中国的发展。综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经济、政治、社会多方面条件的共同存在,这样的“历史前提”才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等卷:考生有明确的观点,从资本原始积累、自由劳动力、科技进步等方面论述观点,不仅列举英国史实,还列举中国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史实,与材料有机结合,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述清晰。•观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1)在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最先确立、完善并得到充分地发展。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进程结合在一起。而在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在经济方面,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等,使这些国家获得资本原始积累和劳动力。l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l8世纪日不落帝国英国等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足够资金;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严重影响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3)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些思想文化运动反过来仍然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文化专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4)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美早期发达国家形成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他们积极开辟新航路、拓展殖民地,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而中国在明朝的“海禁”政策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因此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小,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