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张晓娟320140938210中药简介中药发展史常用中药的特性及用途常用中药的真伪鉴别中药典籍信息与中药中药(Chineseherbology、TraditionalMateriaMedica),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本草植物,也有动物药材。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古代发展: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近代发展: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但是中国仍未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加之国家连年战争,社会动荡,经济衰退,致使中国科技发展缓慢而不平衡,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失去了16世纪以前中国在世界科技上普遍领先地位。在西方科技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与此相应,社会和医药界对传统的中国医药逐渐有了“中医”、中药”之称,对现代西方医药也因此逐渐称为“西医”、西药”。由于国民政府拟定采取废止中医的政策,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因而引发了中医药界的普遍抗争。在学术医药工作者奋发进取,尽管困难重重,本草学或中药学仍然有所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民国时期的中药专著有260多种,大多体例新颖、类型多样、注重实用。由于它们的论述范围、体例、用语等与传统本草有所不同,或为了通俗的原因,一般都不以本草命名。煮法等,有较好的影响。其间综合性中药著作和讲义较多,内容多数偏于临床实用。前者以蒋玉柏《中国药物学集成》较有代表性。该书有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概述了中药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各论按功效分类,分别记述了400余种药物的别名、气味、形状、功用、制法、有毒无毒、用量、禁忌、处方等。其体例和内容与前者基本相似,但更简明实用。如秦伯未《药物学讲》,分为发散、利尿、理气、理血、温热、寒凉药等12类加以介绍,如张山雷《本草正义》,属于传统药论性质。该书结合个人用药体验论述了中药的药性、功用以及鉴别、炮制、煎未来发展:国内药品的现实消费市场是城市居民,农村是巨大的潜在市场,医药市场容量还将进一步扩大。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其中成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2013-2017年中国中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城市居民自行购买过中成药。巨大的需求为国内中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各省市医药、中药、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显示,大部分省市预计其中药产业增长率在20%-25%之间,部分省市预计在30%以上,少部分省市低于15%。在几大中药重点省市的规划预测中,中药行业的增长率均在20%以上,其中山东省年均增长率或达30%以上,四川、江西分别在25%、23%左右。预测,“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将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长,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5590亿,但综合各省市的具体规划,预计我国中药行业整体增速高于中医药事业展“十二五”规划的预测,年增长率或可达20%以上,到2015年中药行业工业总产值或将达到7000亿左右。药品种类:生境区分:野山参、移山参、园子参炮制区分:红参、糖参、生晒参、鲜参*成分:*皂甙类:原人参二醇及三醇、齐墩果酸等共30种*挥发油类:主要为倍半萜类,近30种*含氮成分:胆碱、三磷酸腺苷、多肽,19种氨基酸*其他:多种维生素、酶、黄酮、多糖、微量元素锌、铜、锰、钴、锗等20余种药理:1、双向调节中枢经功神能:抗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安全镇静,松弛肌肉,抗惊厥,促进大脑蛋白合成、脑内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加,神经纤维生成2、改善心血管功能:强心,调整心律,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3、造血系统: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加RBC、Hb、PLT,抗血小板聚集4、增强适应性,抗应激:保护各种休克损伤,提高耐缺氧、耐寒、耐高温、抗辐射、保肝、抗突变等功能5、内分泌系统: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提高甲状腺功能,抗利尿作用*6、增强免疫功能,对抗免疫抑制剂,有抗过敏作用*7、影响代谢:双向调节血糖,促进蛋白合成,降血脂*8、抗衰老: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褐素、皮肤色素沉着,改善雌二醇/睾丸酮比值*9、抗肿瘤:促进杀伤细胞杀瘤功能,诱生干扰素、白介素2,促进肝癌细胞分化,逆转、扶助正气,减少抗瘤药物毒性*10、缓解吗啡戒断症状*11、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临床应用:*1、抗衰老:减少老年斑、色素沉着,改善脱发,使皮肤白润。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疲劳综合症,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2、心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心肌炎*3、急慢性肝炎:能降酶、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白球比例,改善食欲*4、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5、支气管哮喘*6、恶性肿瘤*7、贫血*性味功能:*甘微苦平。*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元气虚哀,津液不足,疲劳倦力,食少无力,虚脱休克,虚劳喘咳,气血不足,小儿惊厥。*用法用量:*1、保健用——1.5~3g,参糖或参片含嚼服,每周休息1~2天,连服数月或数十日*2、治病用——常隔水炖,3~6g,每日1剂*3、救急用——10~12g,加五味子9g,麦冬15g,水煎服(或亡阳虚脱:人参15~20g,或加熟附子;休克:人参9~12g,水煎服)*4、药膳——红参须3~6g,熬瘦肉汤,或加枸杞子,白木耳*注意:实热病、身体壮实,夏季不用。*量过大可见鼻血、便血、烦躁、兴奋。药品种类:1、白皮芪:蒙古黄芪、原生芪2、黑皮芪:膜荚黄芪、关芪3、红芪:陕甘宁川产以皮紧肉松、金盏银盘、菊花心、粉性足、气清香、葛凉味、根条粗长者为上品*成分:*1、皂甙类:大豆甙、黄芪甙*2、多糖类*3、黄酮类*4、氨基酸类:21种*5、微量元素如锌、锰、铜等药理:1、抗衰老,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清脂褐素含量,提高主动脉、肺胶原含量,预防动脉硬化,改善肺功能2、提高适应能力,抗缺氧、低温、高温、辐射,抗疲劳3、增加大脑学习记忆功能4、提高免疫功能5、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双向调节血压*6、阻抑减轻肾炎损害,增加肾小球血运,升白,降胆固醇,增加尿量排氯,改善慢性肾炎及肾功能衰竭*7、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防脑血栓与心梗;保护骨髓,升白*8、护肝、抗肝炎病毒对肝的损伤,降酶,升谷胱甘肽*9、抗病毒,抑制其繁殖,降低对细胞的致病,保护病毒感染的心肌、肝脏临床应用:1、防止上呼吸道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发作——用黄芪、大枣或黄芪、白术,防风,代茶饮2、肾炎水肿、慢性肾炎——用黄芪、赤小豆、姜皮炖鲤鱼3、疲劳、食少便溏、气血不足——黄芪、人参、粳米粥*性味功能:*甘温,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拖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崩漏便血,气虚自汗,水肿,痤疮。药品种类:菌座长在幼虫正顶部,上粗下细条棒状,褐色,4~8cm长,径0.3cm,质柔韧。虫体为三眠蚕,长3~6cm,径0.3~0.5cm,深黄或棕黄色,背部有20~30条环纹。有足8对,头3、胸4、尾1,以胸部为明显。通体9~12cm。以菌座短小柔韧,有香菇气,虫体黄亮丰满,断面黄白为上品。*成分:氨基酸、多糖、虫草酸、有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多种药理:1、镇静,抗惊厥作用2、提高并调节免疫功能3、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有雄性激素样作用4、降血脂5、抗肿瘤,减少抗病药毒性,增加其疗效6、增加冠脉流量,调整心律,降血压7、祛痰,止咳,抗肺结核8、抗疲劳,缓解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临床应用:*1、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2、肝病:乙肝,肝硬化*3、阻塞性肺病*4、肾功衰竭*5、再障,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白血病*6、恶性肿瘤*7、其他,如耳鸣、过敏性鼻炎性味功能:甘平,补肾益肺。主治老年与病后虚衰,阳痿遗精,腰膝疼痛,久咳虚喘,痨伤咯血。药品种类:1、宁夏枸杞:产西北。果椭圆或纺锤形,1.5~2.0×0.4~0.8cm,红或深红,略有光泽,质软有糖性。新鲜,皮红肉厚有光泽,种子黄色,扁平如肾,味甜酸,嚼之唾液变红为上品。2、津枸杞:产河北,集散天津。果实略小于宁夏枸杞,色鲜红如血,无光泽,欠柔韧及甜味。3、大枸杞:又称椒形枸杞,含铅量高不入药。*成分:*枸杞多糖,甜菜碱、胡萝卜素、维生素C、β-谷甾醇、亚油酸、微量元素多种*药理:*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2、增强造血功能,升白*3、抗衰老,清除自由基*4、抗肿瘤,与环磷酰胺有协同作用*5、降脂、降糖、降压、护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6、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性腺功能。促进母鸡生蛋、雏鸡生长,子宫卵巢发育,增加精子数量和活动能力*性味功能:甘平,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强腰膝,治内眼病,消渴,劳伤虚损*临床应用:*1、肝肾不足,目视昏花,眼睛干涩,疼痛流泪——杞菊地黄丸*2、劳伤虚损,年老体衰——枸杞丸(枸杞、地黄、天冬)*3、面目黧里,色素沉着,皮肤不润,早生白发,脱发——三妙汤(地黄、枸杞子、蜂蜜),枸杞子粥,枸杞子酒*4、糖尿病——杞菊地黄丸或与石斛、花粉、黄精煎水代茶*5、肝病:肝炎、肝硬化*6、男性不育*7、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冒,食欲不振、乏力疲劳——枸杞子适量嚼服,每日20~30g药品种类:主根类圆锥或圆柱形,1~6×1~4cm,表面灰黄或灰褐有断续纵皱纹及支根痕,周围有疣状突起,质坚实而重,味苦回甜。1、春七为上,冬七为次。2、头大为上,头小为次。40~400头。*成分:*1、皂甙:主为人参皂甙,三七皂甙*2、生物碱:主为田七素(ß-N-Z二酸酰基-L-a、ß-二氨基丙酸)*3、挥发油:主为倍半萜类4、其他:多糖、甾醇、槲皮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药理:*1、抗衰老:三七总皂甙较人参和绞股蓝总皂甙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强,显著减少血中过氧化物,升高SOD活性*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为主,镇痛效好*3、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降压,抑制粥样斑块形成*4、止血:田七素*5、免疫系统:细胞、体液免疫均能增强*6、代谢系统:降血脂,降血糖,促进蛋白与核糖核酸合成*7、其他:抗炎,抗休克,抗溃疡,护肝,抗肝纤维化,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有雄激素样作用*性味功能:*甘微苦温,止血活血,消肿定痛,益气补血,调补五脏,益智安神。*主治*血证,跌打瘀积。*现用于冠心病,心梗,脑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神经衰弱,肝病。*临床应用:*1、保健防老——三七、黄芪、枸杞子、黄精、首乌等分为散,每次服3~6g,每日2次。*2、各种血症:包括内眼出血。*3、冠心病,心梗,脑梗,视网膜动静脉栓塞——三七粉3~5g,每日2~3次。*4、高脂血症,慢性肝病——三七粉冲服,今多人以人参或西洋参与三七等分为粉入胶表中,每次服1~2g,每日3次。*5、食疗:以三七、洋参片炖鸡、龟鳖,主治冠心病,心律不齐,心脑血管病,老年体虚,失眠等。伪品的三种来源: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呼造成的同名的混品。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的掺伪(杂)品。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常规鉴别要点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3
本文标题:中药资源及辨别真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