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之修辞手法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考纲》:“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或续写修辞句。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中考的一大趋势。(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举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本体:甲喻体:乙比喻词(像、是)明喻:甲像乙(春天好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暗喻:甲是乙(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借喻:乙(夜色更浓了,天空中的“明灯”也越来越多了)作用:记叙描写时,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议论时,使抽象的道理变具体,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1明喻(甲象乙)例:共产党象太阳。2暗喻(甲是乙)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其三,“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周杰伦.”句中的“好像”表示相貌上的比较,不是比喻句.比喻的种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比喻种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词喻体另:从喷泉里喷出来花的海洋。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要看能不能构成“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不能是同类事物).附:以下几种情况的句子不是比喻句:(1)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例如:小玲长得像她妈妈.(2)单纯的想象不是比喻句.例如:我好像又看见三十多年前腊梅那双红肿的手.(3)表示猜测的句子不是比喻.例如:母亲觉得这个人好像有些面熟.(4)列举例子不是比喻句.例如: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小张把积蓄的零用钱都寄给了灾区人民.判断比喻句时,不能简单地看是否有无像、好像、仿佛等比喻词,而应从是否构成比喻并起到修辞作用上分析.比喻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例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燕飞行速度极快的特征,刻画了在天地间与自然搏击的海燕的勇敢形象。(与中心相关联)比喻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例2: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由主义的危害性,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你也来练一练1、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诚信美丽、温暖、真诚的特点,表现了诚信的宝贵与美好。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树竞相开花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美好。你也来练一练这里的山,巍巍然,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本句除了比喻外,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本句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晋祠处于大山深深包围之中的特点。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作用):高度强调的效果[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3、[夸张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心眼小得象针鼻儿。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夸张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艺术化地缩小了红军在长征路上所遇到的困难,突出了红军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你也来练一练老师的严厉的眼光像两把刀,把他刺得缩小了一半。本句除了比喻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本句还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老师目光的极度严厉以及他的惧怕。四、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结构上还能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设问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例: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本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发,引发了读者的下文的阅读兴趣。设问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难道答案只有一个?不,绝非这样。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本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了读者对有关“答案”问题的思考。5、[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的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1严式对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不能成分对句子)、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1、2句。2宽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达到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3句。6、[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7、[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去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作用):增强语气。[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出说的人或事物。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2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5结果代原因: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4部分代整体:咏罢低眉无写处,借代的种类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且借代的本体事物不能出现。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修辞的基本表达效果修辞格基本作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突出强调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还能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增强语气。辨析修辞格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偶夸张反问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复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02杭州)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B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A夸张设问B比喻设问C夸张反问D比喻反问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我们劳动群众。会后乱说。比土地。A明喻设问对比对偶B对比设问对偶明喻C对偶设问对比明喻D对偶对比设问明喻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一项: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运用比喻,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拟人,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C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斗争中曾经发现过吗?(运用反问,加重语气,强调了揭露贪污犯、盗窃犯的重要性。)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