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之一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洪峰,枯水期河流水量,起到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灾害、枯水期发生灾的可能和强度。削减补充洪水旱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生态建设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加环境的稳定性例:修建水库径流量稳定减轻旱涝灾害植树造林?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生态建设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加环境的稳定性生态破坏使环境更不稳定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例:修建水库径流量稳定减轻旱涝灾害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思考: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洪水加剧、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之二印尼海啸的一个悲剧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8.7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这次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1964年以来所没有的。在受灾严重的斯里兰卡,当听说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大浪时,人们竟然纷纷涌入海滩观海潮。几千名儿童也加入了大人的队伍,竞相观看那蔚为壮观的、千载难逢的景色。第一波大海浪退去以后,海滩上留下无数的鱼,老的小的都在拾鱼。许多人还在等待更多的乐趣。接着第二波更高的巨浪袭击而来,这些人再也不可能看到更壮观的景色了。日本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2003年9月26日凌晨,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强震,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结论:人们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1)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2)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①住户清楚防灾紧急通道;②易倒易碎品合理放置;③家里没人时关闭煤气阀;④每年举行抗震大演习;(3)加固公共设施。思考:我们应该借鉴什么经验?土地利用方式发什么了什么变化?洪水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不同同是地震,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大,耕地、林草用地的减少,增加城市的洪水灾害为什么城市中易出现洪水?原因:因为城市硬地面使雨水不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城在1985年发生了7.8级地震,由于人们在灾前用现代抗震技术逐一加固了房屋,灾损大大减少,仅死亡了150人。而1962年发生在伊朗伊斯法罕的7.6级地震,全市幸存者仅有30%,有一万多人死亡。造成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伊朗人习惯修建厚墙泥砖房,这种房屋抗震力极差。结论: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活动:云南旱情正在持续,请讨论如何缓解旱情减小损失?当堂训练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地下管道宣泄不畅,某些路段积水成灾,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损失远比附近郊区大,对城市“突发性考验”,远比郊区严峻,主要原因是:()①城市绿化面积少,对雨水的调节功能差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排水不畅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C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经济雄厚,政治稳定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建设防灾系统,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经济薄弱、政局动荡、人心失稳救灾不力、防灾无措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灾情“缩小”灾情“放大”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比如建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越大,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放大;反之则灾情减小。人类的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当堂训练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但没有损失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D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地质历史进程中的“灾变”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海侵与海退、气候剧变、生物灭绝、陨石撞击等。2、人类历史时期灾情的变化(图1.32)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_____;影响范围在____。增多扩大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经济水平由___到____;灾害种类由___到___;减灾能力由___到____;财产损失越来越_____。低高少多弱强多讨论: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参考答案:原始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农业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工业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参考答案: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扩大,活动范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更多种的自然灾害影响到人类。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受灾体变化)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孕灾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缩小灾情放大灾情人类活动增加减弱增加减弱社会不同阶段灾情不同思考: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典例4]读下表,分析完成下列各题。1960~1998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时段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8年1989~1998年灾害事件/次数16297053经济损失/亿美元50496915384793保险理赔/亿美元671133101069(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趋势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3)从保险理赔金额的变化中,能够反映出,在抗灾、防灾过程中,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不断增强。答案:(1)呈波状变动,逐渐上升自然灾害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有自身规律,所以呈波状变动;人类活动能诱发自然灾害的发生,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所以灾害有上升的趋势。(2)逐渐上升(或越来越重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密度不断增大(3)防灾意识和社会救助能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情况。解答的关键是读懂表中的数据,能根据数据分析得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事件增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保险理赔金额也随之增加的结论,并据此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增加,受灾体特征、灾情水平、减灾能力随之改变;灾情大小决定于灾害种类(灾强)、受灾体、减灾能力的变化。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