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胚胎发育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胚胎发育简介原始的消化管•消化管和消化腺是由卵黄囊顶部卷折成的原始肠管演化而来的。胚胎发育到第20天时,由于胚胎头尾向和侧向折叠的结果,扁平的胚盘卷成圆筒形,内胚层卷入筒状的胚体内,成一盲管,形成原始的消化管。中肠\中肠\后肠•头侧为前肠,演化成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前2/3。中间与卵黄囊相通连部分称中肠,演化为十二指肠的后l/3、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和横结肠的前2/3。尾端为后肠,演化为横结肠的后1/3、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的齿状线以上部分消化管内、中、外胚层•前、中、后肠的粘膜上皮和消化管壁的小消化腺以及肝、胰等大消化腺的上皮来自内胚层。•消化管壁固有膜至外膜各层中的结缔组织、平滑肌、浆膜来自中胚层。•神经纤维及神经元则来自外胚层(一)食管的形成•食管原是前肠很短的一段,自胚胎第4周起,随着颈的出现和伸长,食管迅速增长,食管下接胃。食管管腔面粘膜上皮初为单层,以后增殖为复层。胚胎第6周起上皮细胞迅速增殖,管腔一度变窄,以致暂时性堵塞,不久经空化穿通,又重新通畅,形成空管。如出生时仍未通畅,形成食管闭锁或狭窄。如与气管分隔不全,形成食管气管瘘。(二)胃的形成•胚胎第4周时,胃为前肠上一个左右略扁的梭形膨大,位置较高,紧靠原始横膈,位于心的背侧,其背系膜很短,连于胃的背缘。至第7周时,随着咽和食管的伸长,胃的位置也向尾侧移动,下降到腹腔的永久位置。在此过程中胃形态及方位也发生了变化,背侧胃壁生长较快,凸出形成胃大弯,其顶部突出·成胃底。腹侧胃壁生长较慢,凹陷形成胃小弯。由于胃的背侧系膜发育较快,胃本身沿长轴旋转九十度,胃大弯由背侧转向左侧,胃小弯及十二指肠则由腹侧转向右侧。胰腺的形成•胰脏由前肠尾端内胚层上皮发生。在胚胎第4周时,邻近肝憩室的前肠,产生两个隆突,为胰腺原基。位于背侧者称背胰,位于腹侧者称腹胰。背胰位置略高,发育迅速呈条索状,并反复分支,各分支的末端细胞增生成团,形成腺泡,与细胞相连的细胞索发育为各级导管。腹胰较小,分化情况与背胰相似,中央有一条腹胰管。在胚胎第7周时,背腹两胰靠拢,合成胰脏。腹胰构成胰头,背胰形成胰体和胰尾。。胰腺导管与总胆管汇合后通入十二指肠(三)肠的形成•胚胎早期,肠是一个简单的直管。第5周时,由于肠管增长迅速,肠的中段弯向腹侧,形成一袢,使整个肠管形成位于矢状平面的“C”形肠袢,“C”形袢的顶点连接于卵黄囊蒂,使肠袢分为两支,即头端支和尾端支。•第5周末,在肠袢尾端支上发生一囊状膨大,称盲肠突,此为盲肠和阑尾的原基,同时又是大、小肠分界的标志。此后,由于十二指肠固定在右侧,肠袢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作逆时钟方向旋转,肠袢头端支从头侧转向右下,尾端支从尾侧转向右上。•第6周时,由于肠的迅速增长和肝、肾的迅速发育,肠袢突入脐带中的脐腔。•至第10周时,腹腔增大,肠退回腹腔,其次序为小肠在先,大肠随后。小肠退回后盘曲在腹腔中部,原居腹腔中的结肠被推向腹腔左侧,成为降结肠。盲肠退入腹腔后,从右上方降至右髂窝处,逐步发育为升结肠和横结肠。降结肠尾端向中线移动,形成乙状结肠。盲肠突的远端发育慢,演化为细小蚓状的阑尾。近端发育快,形成较膨大的盲肠,与结肠粗细相仿。(四)直肠与肛门的形成•后肠末端有一个膨大部分,称泄殖腔。胚胎第7周时,其中形成尿直肠膈,将泄殖腔分隔为背侧的直肠和腹侧的尿生殖窦,泄殖腔膜也被分为肛膜与尿生殖窦膜。肛膜外周形成结节状隆起,中央凹陷,称原肛。直肠末端部分为肛管,肛管来源于两部分,上部由直肠末端形成,下部由原肛形成。直肠上皮来源于内胚层,原肛上皮来源于外胚层。第8周时肛膜破裂,形成肛门,肠管与外界相通。(五)胃肠道分泌细胞的发生•现认为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胚胎第3周时,胚胎中轴处的外胚层分化出神经沟,神经沟的两侧隆起形成神经嵴原基。当神经沟发育成神经管后,神经嵴细胞在皮肤与神经管之间,沿着神经管两侧形成不连续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除发育成为脑、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及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外,还分布到消化道及消化腺上皮,分化成为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属于APUD细胞系统(是一类分泌肽类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系统)的一部分。消化道的腔化学说•消化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经单层上皮增厚成为复层上皮,一度将肠管封闭,后逐渐吸收,管腔重新通畅,并形成生后的消化管上皮。若任何部位吸收不全,均可使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若上皮吸收过度,该段胃肠道无上皮,不能发育,呈完全闭锁。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