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导学案《师说》出题人:张芳年月日1《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不同的文言现象,再研读完成导学案。牢记:不精读课文,不做导学案。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导学案完成质量。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2.激情投入,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阅读初体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用蓝色笔将重点词语解释在文章中,整体理解课文内容。2、用红色笔勾画疑难。再读课文,高效预习【助读资料】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2、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寒门和高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可见一斑,“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这著名的《师说》中,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3、“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马说》等属于“说”一类文体。“师说”就是“说师”,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将课下注释搬入课文中。2、完成下列题目,并标注在课文中。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之学者古义:今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今之众人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吾师道也()(2)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3)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吾其还也()(4)于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不拘于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信息链接】《师说》有一句话:“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就是说,韩愈在《师说》里讲的所谓“师”,不是指在学校里教课的老师,而是指给“士大夫之族”,即社会上学业有成就的士人或学者做老师,或给做官的当老师。韩愈生活在佛教极盛的时代。唐太宗就很佞佛,从他以下都在极力地扶持佛教。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佞佛的结果,首先是大大抬高了佛教的地位,在王公士庶中间,增加了对于佛的迷信。其次,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思想,它主张“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这和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思想是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因而,迷信佛教的人愈多,耻笑谈论所谓“圣人”之化的也就必然愈多。于是这就成了一种风气。整个唐朝时候,反对给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学者、当官的做老师,认为有人敢于做这样的老师,便是狂人。在那样的情况下,只有少数人敢于不管这种风气,韩愈是其中的一个。新世纪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导学案《师说》出题人:张芳年月日2《师说》导学案(第二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导学案。牢记:不精读课文,不做导学案。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导学案完成的质量。【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准确翻译句子。2.反复诵读,积极参与,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激情投入,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知识链接】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研读课文,深入挖掘一、看谁能最准确地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标出得分点)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为解惑也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⑧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二、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三、有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四、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新世纪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导学案《师说》出题人:张芳年月日3【课堂导练】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官盛则近谀(奉承)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③是故无贵无贱(无论)④小学而大遗(学习)⑤圣人无常师(常有的)⑥郯子之徒(学徒)A.①②⑤B.②③⑥C.②③④D.①④⑤2.选出下列各句中“师”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④则耻师焉⑤或师焉,或不焉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④⑤/②/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3.指出下列句子划线字与例句中“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A.吾从而师之B.天下云集响应C.不耻相师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4.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5.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惑而不从师择师而教之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指出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②作《师说》以贻之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⑥彼童子之师⑦郯子之徒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⑨句读之不知⑩惑之不解A.①②/③④/⑤⑦/⑨⑥/⑧⑩B.①②/③⑥/④⑦/⑤⑧/⑨⑩C.①③/②⑤/④⑦/⑥⑩/⑧⑨D.①⑤/②④/③⑥/⑦⑩/⑧⑨【文本拓展】阅读提示:犹太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善于读书、善于学习让犹太人在世界名人中占据众多席位;尊师重教,给犹太人的发展插上了有力的双翼。阅读文本,你会充分感受到犹太人的智慧所在。尊师重教学以致用-----以色列初等教育一瞥犹太人是世界上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犹太人尊师重教,有“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的古训。犹太人以教育传承民族苦难和文化,进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千年流而不散,最终在故土立国。以色列建国之时,总理古里安曾把只有2人的教育部留在后方起草《义务教育法》。照古里安的说法是: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前总理梅厄夫人强调,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著名政治家纳冯也说过,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他在离开总统职位后心甘情愿地出任教育部长。以色列注重基础教育,鼓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突出犹太传统和宽容精神。以色列的教育预算仅次于国防,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此为教育预算额的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来自社会、企业和海外的资助。拥有130年历史的犹太人学院是全球最庞大非盈利教育机构,在60多个国家设有800多所分院,从事职业培训和大学预科教育。全国200万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4000美元,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以色列人年均读书64本,为世界之冠。以全社会办学,教育立法完善细致,从幼儿园至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此外,还对中学毕业生进行各种后续培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犹太人尊师重教还体现在教员工资上。以色列中小学教师平均月工资为1800美元。在全球经济危机浪潮的冲击下,以教育部正实施一项投资6500万美元的师资培训计划,招聘高学历失业者,经过半年的职业教育培训,选拔其中的佼佼者出任全职中小学教师,以缓解中小学师资短缺现象。以教育部还严禁在校任课老师开补习班,以保证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2、程门立雪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育星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