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历史观价值观社会生活决定社会存在反作用(促进、阻碍)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含义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先于和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比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并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阻碍作用。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表现。(4)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观点,根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2007年高考天津卷,35)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领域中更多地开放市场,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发展中成员国的强烈不满,谈判由此陷入僵局。回答下题。本轮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欧美成员国和发展中成员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表明A.意思.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双方都未能全面地看问题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自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来,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了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平稳推进。这主要体现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1、“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A、动物也有意识B、上帝是人脑自生的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7、“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A是对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的正确反映B说明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C是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D否定了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C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则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阻碍生产力发展(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注意:以上两个原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3)上层建筑(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反之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最基本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普遍作用的规律(4)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马克思发现社会发展规律,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注意: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在特定阶段内的体现。(5)、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及方法论〖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原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阶级社会(对抗性矛盾):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矛盾):改革(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1.(2008年高考上海卷共同部分,9)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禀实(仓禀:仓庫)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具道理•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2.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5月26日举行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中强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这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4.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体现了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B.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改革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2009年菏泽模拟)十七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1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认识上的升华。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社会发展规律是•A.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B.阶级斗争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规律•2.(2009年南通模拟)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这种观点•①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②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③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④肯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客观规律制约•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CBABDC(2008年高考广东卷,34,不定项)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二、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高了必要的物质条件。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出社会精神财富实现方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原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体现在: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P95(1)党的群众观点(2)党的群众路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让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地位: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两个重要保证(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方法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这表明()①农民群众不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主体作用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推进改革的伟大事业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一切为了群众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BC•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③唯物史观的要求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1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BD11.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