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讲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俄关系中俄关系讲座:(一)俄罗斯概况(二)中俄关系的历史回顾(三)中俄关系的现状(四)中俄关系的前景(一)俄罗斯概况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人口:1.46亿。民族:130多个,其中俄罗斯人占82.95%。语言:俄语为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国语,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宗教:主要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简史: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在它的领导下,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二)中俄关系的历史回顾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是结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就了承认了新中国,接着,中苏两国在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结盟。这一时期,中苏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在政治和军事上,中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应对面临的外部威胁。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上,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援助。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了156个大型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斯大林70寿辰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对抗时期。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间的矛盾开始显露。由于领导人的个性特点和个人意志等原因,这些分歧和矛盾不仅未能弥合,相反不断加深,最终导致同盟关系的破裂,两国走上了对抗的道路。这一时期,两国在政治上隔绝,在军事上对立。苏联在中苏边界加强军事部署,陈兵百万,部署的导弹占苏联全部导弹的1/3,总共耗资达2000多亿美元。中国也加强了边境防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两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合作中断,贸易额急剧下降。中苏对抗损害了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影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五十年代末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妄图推行“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战略,并为此向我国提出诸如共建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等有损中国主权的要求,他还竭力使我国在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上放弃原则,以服从苏联的全球战略,遭到我国断然拒绝。对于中苏两党之间存在的分歧,本应通过讨论加以解决,但苏联领导人却采取高压手段和突然袭击方式,企图迫我屈服。这一图谋失败后,苏联继而采取一系列恶化两国关系的严重步骤。1960年7月苏联在一个月内,撤走在华的全部1390名苏联专家,撕毁中苏政府签订的12个协定和三百多个专家合同,废除二百多项科技合作项目,继而在我国新疆一些地区挑起边境纠纷。我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对苏联的霸道行径进行了必要的斗争。但为尽可能维护中苏友谊,我国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期望苏联悬崖勒马,改弦易辙。但苏联领导人依然故我,在霸权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断进行武装挑衅,甚至入侵我珍宝岛等地,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苏还扬言要摧毁中国的核基地,把中苏关系推向战争的边缘。面对苏联的军事挑衅,我国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击退了苏联的多次武装入侵。1969年9月,应苏方要求,周恩来总理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举行了会晤,双方达成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进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谅解。七十年代,苏联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中苏举行了边界谈判,但毫无进展。考虑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名存实亡,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再延长该条约,中苏两国正式结束同盟关系。与此同时,我国主动建议举行中苏国家关系谈判。由于苏方拒不解决两国间的实际问题,第一轮谈判无果而终。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我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坚决反对苏联的入侵,并采取实际步骤支持阿富汗人民反抗斗争,有力地遏制了苏联的扩张势头。第三阶段是关系正常化时期。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尤其是80年代初,国际形势和中苏两国国内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国都有改变彼此隔绝、对抗的不正常状况的愿望。两国在相互传递了希望改善关系的信息并进行了多轮磋商后,关系逐步恢复,贸易开始回升。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中的“三大障碍”得到解决。1989年5月,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举行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会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两国关系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我国为打开中苏长期对抗和僵持的局面而采取行动。邓小平同志还以消除“三大障碍”为条件提出与苏联谈判。中苏两国经济、科技、贸易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人员往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1989年5,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同邓小平同志举行了最高级会晤,本着“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三)中俄关系的现状俄罗斯独立后开始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自己,逐步形成从以意识形态为主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主的独立自主的大国外交。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领土面积最大的两个大国,又是邻国。它们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核武器。因此,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不仅对两国的安全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重视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俄经济关系(三)中俄关系的现状俄罗斯能源大国的崛起俄罗斯是世界油气大国,天然气蕴藏量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之首;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能源产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能源出口一直占俄罗斯GDP的20%以上和外汇收入的50-60%。1999—2001年,俄罗斯约90%的GDP增长都得益于能源出口的拉动。俄罗斯总统普京(专题,图库)把发展能源出口视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龙头”。2000年11月,俄罗斯政府批准《2020年前俄能源发展战略》,强调要借能源产业促进经济复苏、维护地缘利益。2002年2月,俄罗斯石油产量多年来首次超过沙特,重夺世界石油生产桂冠。俄每年出口天然气约2000亿立方米,石油近2亿吨,最近三年来,俄罗斯能源出口增长了18%,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出口国。近年来,俄罗斯出于发展国内经济的考虑,全面拓展能源外交。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成为俄罗斯加大能源出口的重要市场。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将是俄罗斯最有前景的石油、天然气、电力、核电等能源的销售市场,到2020年,这一地区将成为俄能源出口的主要方向。以中俄国家年为契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全面发展根据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2006年和2007年在两国互办国家年。2006年在中国的俄罗斯年期间,双方将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各领域继续开展一系列促进活动,仅经贸领域的活动达40多项,涉及能源、投资、通信、农业、金融、信息、运输、地方间合作等领域,其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俄罗斯国家展、俄罗斯投资促进周等大型国家级活动将把俄罗斯年推向高潮。可以说,中俄国家年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加强企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将会推进双边经贸合作达到更高、更新、更富有成效的水平。俄媒体惊呼中国车威胁俄市场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两国在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在不断得到加强。然而,在俄罗斯,无论是民间,还是政界,却始终有人在散布“中国威胁论”。6月9日,俄罗斯《绝对具体报》发表题为“中国威胁”的文章,称俄罗斯汽车工业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靠价格优势挤入俄市场自中国汽车产品于2004年年底进入俄罗斯市场之后,部分俄罗斯专家就开始担忧。在他们看来,中国汽车产品与中国的服装、鞋等日用品有着相同之处:数量多、质量一般、永远价格低廉。专家们认为,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加之对高额回报的无度追求,中国已经开设了过多汽车工厂,导致中国汽车市场过度饱和。根据相关统计,仅2004年中国就生产了500万辆汽车,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汽车工厂,汽车品牌的数量更是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如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投向俄罗斯市场。这是因为:第一,俄罗斯是中国的近邻,而且拥有无限的市场;第二,俄罗斯居民对质量要求不高;第三,俄罗斯人一直有购买低价产品的传统。目前,来自长城、新凯、田野等公司的中国汽车已经打入俄罗斯市场。中国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主要法宝就是低廉的价格。例如,新凯和田野的汽车价格在12500-22000美元之间,这远远低于竞争者20000-45000美元的报价。如果日本的丰田HiLux售价大约为36000美元,那么在其基础上仿造出来的五座田野Admiral皮卡车的价格只有20000美元。除了价格上的优势之外,中国的汽车产品的外观和内饰也不错。中俄军事关系(三)中俄关系的现状中俄军事技术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据俄罗斯《红星报》9月8日报道,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的发展势头是相当活跃的。从1990年开始,俄罗斯向中国出售一百多架各型及改进型战机、近十套防空导弹部队所用武器装备。另外,还有驱逐舰、直升机、地面雷达及通讯装置,北京还得到了俄式战机、火焰喷射器等军工产品的生产许可证。除此之外,中俄专家还在一系列带有国防特点的项目上,正在联合进行科研及实验设计工作。此外,《红星报》的文章称,中俄之间在三年内签订了向中国提供价值50亿美元俄制武器的合同这一事实,已足以说明中国是俄罗斯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的战略伙伴(仅在2004年,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就超过了20亿美元)。中俄之间的合作,几乎占了俄罗斯军火出口中的一半。其中达成了向北京提供多用途歼击机苏—30MKK、“基洛”636型柴电潜艇、956及956改进型(现代级)驱逐舰、С—300ПМУ—2型防空导弹系统以及代号为“暗礁”的舰用С—300系统。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国与俄罗斯两国于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举行。俄空军的苏-27歼击机和被称为俄空中核打击力量“三驾马车”的图-160(右图,资料照片)、图-95及图-22轰炸机在演习中亮相。中俄军演俄四大王牌齐亮相(2005

1 / 1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